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江南梦迷处作文
江南梦迷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0 15:03:39
  • 相关推荐
江南梦迷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梦迷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江南梦迷处作文1

  迎面淡淡的柳絮风将一群十八九岁的少年引入了莺飞草长的江南梦。——题记

  一场绵绵的杏花雨似乎带走了连日的阴霾,江南的春天或许是柔的,亦或是静到骨子里的,就像一个人的困倦,在漫天的星光下,寂寥地睡去了。就在这样一个慵懒的时节,年少的我们来到了古朴的绍兴,和着那静静地鉴湖水尽览了越中的神采。

  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依旧游走在石台之上,戏台前品评的妇女,奔跑于人群中的顽童,戴着乌毡帽站在乌篷船上伸长脖子仰望戏台的船夫,无一不沉浸在这难得的惬意时光中。这时候的风是最好的礼物,吹暖了山,吹醒了草木,更吹化了横亘在人心灵的一道道坎。朦胧中,辨不清是社戏中的场景还是现实中的场景了,那“水生”仿佛就在那乌篷船中踮着脚往戏台张望着,可我明明有看到了我在水中的倒影。鲁镇,你把我迷糊了。

  鲁迅先生总爱将读者们带入他故乡的柔情中。不论是从妙趣横生的百草园到书香四溢的三味书屋,还是从淳朴善良的少年闰土到机灵可爱的九斤姑娘,无一洋溢着侠骨柔情,而这柔情更是把古镇的意蕴笼上了一层芬芳。漫步在鲁镇,随即走进一处幽僻的古巷,感受从微风中飘来的`浓郁的酒香,倾听当地人简洁朴素的方言,朦胧中仿佛坠入了一个温柔的江南梦。河边,独具江南特色的青苔瓦房有序的矗立着。青翠的爬山虎弯弯曲曲的“匍匐”在石墙上,远远望去绿茵茵地一片,仿佛一眼‘青绿’的湖水………

  现在的人们总是忙于追逐灯红酒绿的生活,但却往往忽略了最原始、最朴素、最纯洁、最美好的风景。绍兴就是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总是在不经意中将人们拉入它的江南梦中,而人们也总是沉浸在它的怀中,希望将它保留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在痛苦时抑或是迷茫时将它就会从心灵深处引出,舒缓压抑、紧张的神经。

  “杏花,春雨,江南”,这古诗的意境我不曾全部领略,那淋漓的霏霏的雨意若能化入那江南的春景,想必定有一番赏玩不尽的意趣,或许是我太贪心了。没有了那朦胧的雨意,或许这春阳柳絮江南的古镇更适合我春日出游的心情。“春日晴芳卧轻舟,花香柔情酔酒家”。这样的意境与闲适,许是我梦里的归处。

江南梦迷处作文2

  迎面淡淡的柳絮风将一群十八九岁的少年引入了莺飞草长的江南梦。——题记

  细雨绵绵,满树杏花飘落,洒落在连绵的古城绍兴上。春天的江南,静谧而柔美,仿佛一切都在沉睡中。我们年轻的身影穿行在古街小巷间,静静聆听着湖水的涟漪声,感受着越中古城的神秘和韵味。希望您满意这个修改版本。

  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社戏依旧在石台上演,观众们在戏台前品评,妇女们在人群中奔跑,顽童们在玩耍,戴着乌毡帽的船夫站在乌篷船上,伸长脖子仰望戏台。这一切仿佛让人沉浸在难得的惬意时光中。微风拂过,暖暖的,吹醒了大山,唤醒了草木,也吹散了人心中的阻隔。朦胧中,现实与虚幻交织,仿佛“水生”就在乌篷船上张望着戏台,而我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鲁镇,你让我感到迷茫。

  鲁迅先生总是喜欢将读者们带入他故乡的温情中。无论是在充满趣味的百草园还是充满书香的三味书屋,都充满了侠义之气,而这种侠义之气更是让古镇的风情增添了一份魅力。漫步在鲁镇,走进一条僻静的古巷,感受微风中飘来的浓浓酒香,聆听当地人朴实的方言,仿佛沉浸在一场柔情的江南梦中。河边,江南特色的青苔瓦房整齐地屹立着。青翠的爬山虎在石墙上蜿蜒生长,远远望去一片绿意盎然,仿佛一汪清澈的湖水……

  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繁忙的生活所困扰,忽略了身边最简单、最纯真、最美好的`风景。绍兴便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古老的小巷弯曲迂回,碧绿的河水清澈见底,总是悄然将人们带入如梦如幻的江南画卷中。人们沉浸在这样的美景之中,希望能够永远珍藏在心底,以备在困难和迷茫时能够从内心深处找到慰藉,舒缓紧绷的神经,释放压抑的情绪。

  “杏花,春雨,江南”,这古诗的意境我不曾完全体会,那淅沥的雨意若能融入江南的春色,想必会有无尽的乐趣,也许我有些贪心了。没有了那朦胧的雨意,也许这春日阳光下的柳絮江南古镇更适合我春游的心情。“春日晴好,躺在轻舟上,花香扑鼻,心情舒畅,仿佛醉在花香之中”。这样的意境与悠闲,或许是我梦寐以求的归处。

【江南梦迷处作文】相关文章:

我的江南梦03-22

迷的作文03-10

昆虫迷作文10-15

江南的作文03-30

江南的作文04-13

我是电视迷作文 我是电视迷作文02-25

电脑迷作文02-16

手机迷爸爸作文03-08

三迷的我作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