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先简介作者: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生于湖北襄阳。他没有做过官,过着隐居生活。他与王维合称为“王孟”。
这是他隐居鹿门山(离襄阳不远之处)时写的一首田园诗。既写农家恬静的生活情景,也写他与老朋友之间的情谊。根据诗的内容看,写作的季节可能是夏末秋初。
再解释部分词语:1.过,拜访。2.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故人,老朋友;庄,田庄。3.具,准备。4.郭,古城墙有内外两层,内层叫城,外层叫郭;这里的郭,应指村庄的外墙。5.场圃,场,是指翻晒粮食,碾轧谷物的空地;圃,菜园。6.把酒,端起酒杯;把,是动词,不是介词。8.话桑麻,说说农家事。桑麻,指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9.就:接近,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由于这首诗通俗易懂,加之我对一些词语做了解释,所以,就不再用白话翻译了。
赏析这首诗。
我想试用“起承转合”这4个字,来分析这首诗独特的写作艺术。
一.先说首联(即一、二两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叙事艺术。
这两句似乎只是一般的叙事,告诉读者的,就是有人请诗人吃饭而已。但你仔细想想,就会觉得其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注意诗句中的两个人(“故人”“我”)与两种食物(“鸡”“黍”):“故人”和“我”,表明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鸡”和“黍”,则是告诉读者,他们吃的是有肉有米的田家饭,而不是山珍海味式的佳肴。此外,还应注意诗人用的3个动词:“具”“邀”“至”。“具”是准备,只一个字就写出了“故人”的盛情;而有“邀”即“至”,则不仅写出了“故人”对“我”定会应邀的坚信与期盼,也写出“我”接到“邀”的信息之后的欣喜与迫不及待的行动。于是,诗的起笔两句,就使农家情趣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了。
二.再说颔联(即三、四两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典型化写景艺术。
1.这两句是对“至田家”的承接:诗人来到故人的“田家”放眼一望,这里风光无限,使他应接不暇。如何把他感受到的美景分享于读者呢?诗人匠心独运,采用了典型化写景艺术,即是在满目缤纷的景物中,选取最能代表“田家”恬静特点的那些镜头。这就是,环绕在村边的绿树与横亘于庄外的青山。一个“绿”字,一个“青”字,把明媚如碧且秀色可餐的世界顿时呈现在读者眼前。用今天的时髦词语来形容,故人的田庄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诗只10个字,就使我们的眼睛(视觉)、鼻子(嗅觉),甚至嘴巴(味觉),共同享受到了绝美的农村风光与静谧的田园生活。
三.接着说颈联(即五、六两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转折艺术。
颈联两句至少有三大特点。
1.由写物转到写人。颔联纯粹是写物的,好像诗人用照相机为我们拍摄了两张风景照片似的;而颈联则主要是写人的。但这种转折并不突然,因为前面写的景物太美了,所以就要打开窗户再看看。这一看不要紧,又发现了面前的“场圃”,于是又由“场圃”想到了“桑麻”。而其中的“开”和“面”,“把”和“话”这4个动词,又极其形象地写出了“我”和“故人”一边喝酒、一边神聊的情态。
2.由写远景转到写近景。“绿树”在“村边”,“青山”在“郭外”,这都是远景;而“面场圃”与“话桑麻”却在屋里,在眼前,都是近景。一远一近,既写出了“田家”无时不美、无处不妙的景物,更写出了诗人与故人之间奇景共赏、酒肴共尝的真挚友情。
3.由静态描写转到动态描写。颔联中,不管是“村边合”的“绿树”,还是“郭外斜”的“青山”,都是静景;表现静景的写法,就叫做静态描写;而颈联中的“场圃”与“桑麻”,由于它们前面有表示动作的“面”与“话”,所以,二者就结合成为活的景物了;写这样的景物,我们就称之为动态描写。诗人如此转化描写手法,绝不是刻意玩弄写作技巧,而恰恰是他与故人置身于流觞曲水的环境中,得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倾诉心声的最佳方式。
四.最后说尾联(即七、八两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空白艺术。
尾联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前三联的焦点。你看,前面的三联共6句诗,写出挚友相聚时天地所赐的美好景象,以及他们促膝倾谈的快乐。但,最后是写潸然泪下的拥抱呢,还是写依依不舍的话别呢?如果这一笔写得无精打采,或者人云亦云,那就如同诗人前面画出的龙身虽然色彩斑斓,而且活泼可爱,但最后画出的眼睛却是暗淡无光,或者缺少灵气了。而与王维齐名的孟浩然则是独辟蹊径,写出了读者很难想到的诗句来。他把这天领略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佳作,以及他感受到的无穷幸福与深厚情谊,全部集中于最后两句诗中。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两句是谁说的?是“故人”说的?还是“我”说的?还是诗人心里想的?有人这样写道:“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这显然是强加于诗人的。也许有人问:“那你说是谁说的?”答曰:“不知道。”大胆猜测一下,诗人是不是有意留下一个空白,让读者自己想象呢?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两句中的“还”字当什么讲?我们知道,某一个字的读音与其含义必须放到一定的语境中,才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就这首诗而言,“还”字可以有3个读音,有3种讲法:读 huán时,可当“回”讲;读hái时,可当“再”讲;读xuán时,同“旋”,可当“立即”讲。究竟哪一个是诗人的意思呢?诗人没说,那就只能见仁见智了。可奇怪的是,无论你解释成哪一个意思,都毫无例外地能够表达“故人”与“我”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对相聚的期待。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两句是诗的结尾,也是诗的开头。说结尾,就是起承转合的“合”,是对全诗的回顾与总结;说开头,就是绘制了下一首诗的蓝图。
【孟浩然过故人庄】相关文章:
孟浩然《过故人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04-14
过故人庄作文05-31
过故人庄作文通用[15篇]10-11
故人庄作文01-07
梦见故人被追打03-23
孟浩然的古诗10-14
孟浩然诗词01-27
谢庄的诗词01-26
孟浩然写的古诗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