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苏轼最失意的诗词
苏轼最失意的诗词
更新时间:2024-06-30 09:35:48
  • 相关推荐
苏轼最失意的十首诗词

  1.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解析:熙宁七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调任密州。次年八月,他派人重修城北旧台,并将其命名为“超然台”。而超然二字,说的便是当时苏轼心境的转变。调任密州后,苏轼怀乡思故,有些郁郁寡欢。直到登上超然台后,看到满城的春花开得明媚动人,千家万户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他的内心也逐渐变得开阔澄明。

  感悟:没有谁的一生,永远欢声笑语,永远阳光朗月相随。若是一遇到困境,就将自己困锁围城,人生就会错失很多风景。只有敞开心扉,着眼当下,才能透过生活的苦闷,窥见那些细碎的微光。

  2.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析:这首词,同样是苏轼在密州时所作。如果说,上一首词,照见了苏轼的豁达,这一首,则照出了苏轼的侠气。在白发渐生的年纪,他也不惧猛虎,决定亲自射杀它,一展当年孙权的英姿。在不被朝廷重用的时候,他所思所想,还是驰骋沙场,报国杀敌。在命定的轨迹面前,他从不屈服,活得意气风发、鲜活明亮。

  感悟:其实人生,无非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如果过早地选择了屈服、躺平,那么过不了多久,人就会活得暮气沉沉。因此,活着总要有点热爱,有所坚持。哪怕再苦再难,也要活得热气腾腾,才能无愧于此生。

  3.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解析:公元1080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次被贬,对苏轼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但他的人生,也在这里完成了蜕变,诗作创作更是达到了的巅峰。苏轼初入仕途时,嫉恶如仇、高昂激转,被贬黄州后,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整个人变得平静坦然。有一次,他游蕲水清泉寺,看到一去不返的光阴、流水,他不再只是感慨,而是从中悟到了另一种向上的动力。

  感悟:不要纠结人生艰苦,不要叹息韶华易逝。反而从这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寻找到了别样的乐趣。正所谓:失意不失志。虽然年华会老去,但只要心中的光不灭,人生就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4.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当苏轼来到赤鼻矶时,他被贬到黄州已经两年有余。作为一个有满腔抱负,却一直被打压的文人,苏轼心中自然是愁绪万千。但他意识到自己的悲惨处境后,并没有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个人的情绪放置在了历史洪流中去比较,如此一来,失意也好,坎坷也罢,又算得了什么呢?

  感悟:不要纠结人生艰苦,不要叹息韶华易逝。反而从这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寻找到了别样的乐趣。正所谓:失意不失志。虽然年华会老去,但只要心中的光不灭,人生就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古往今来,多少王侯将相化为土,最后和普通人也没什么分别。而我们终其一生所求的名利、权势,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那么,又有什么比开心地活在当下更重要的呢?有人说:“人生本是一场空,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在这过程中,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答案。谁若能真正想到这一层,便能不役于物,活得自在逍遥。

  5.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析:写这首诗时,苏轼被贬到黄州已经有三个年头了。由于被贬,没有俸禄,他一介文人,只能放下笔杆,拿起锄头,靠耕种荒地自给。日子是可想而知的艰辛。可是外界的风雨再大,都丝毫不能影响他内心的豁达。纵使成了一个农夫,竹杖芒鞋,他也依然步履从容,活成了中国文人的榜样。

  感悟:人生免不了失意与坎坷,一味咀嚼其中的痛苦,只会让人生变得苦涩难言。不如秉持一份君子心态,难而不怨,苦而不诉,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默默强大自己的内心。

  6.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解析:乱蝉、衰草、白鸟、红蕖,处处映照着雨后乡村的景象。苏轼在这一片宁静幽远的景色中,活得从容快意。这样明快的诗句,很多人不相信,这竟是苏轼被贬黄州三年后所作。若是换了旁人,被朝廷弃用这么久,只怕是愁也愁死了。但是苏轼,一直被流放,字里行间,却没有怨恨,有的只是一副平和的心态。而这,也让他成为了超越那个时代的存在。

  感悟:人活于世,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到心平气和,宠辱不惊。心气高了,做人就会张狂;心气低了,人生也就失去了色彩。唯有固守内心的平和,才能让你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份宁静,发现生命的另一种丰盈。

  7.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解析: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的心境已经越来越平和。苏轼初来黄州时,虽然也乐观,但性子上始终有些锋芒和棱角。经过几年的磨砺,他在心境上,变得愈发洒脱。农耕时,他俨然就是一个老农民,勤恳地耕种。种地累了,就去城里喝酒。喝醉了,干脆以天为被地为床,躺在草地上就睡。等到他睡醒时,已经半夜了,守门的家奴早已呼呼大睡,怎么叫都叫不醒。苏轼也不着急,索性就倚着手杖听江声。在最低的境遇里,他将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感悟:其实,谁的一生,没有经历过风浪。不同的是,有的人,一经历风雨就沉了船;有的人,却活成了一颗蒲公英,被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落地生根。苏轼成为了后者,愿你我也能学习他的生活态度,于低谷中修行,于岁月中洒脱。

  8.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解析:苏轼在黄州时,自己造了一间简陋的屋子,并将其命名为“雪堂”。为了给雪堂增添色彩,他在雪堂的四壁画上了森林、河流及渔夫垂钓的景致。雪堂外面,他又特意栽了一棵柳树,和一些青翠的毛竹。暑热时,他就在柳树下边乘凉、打盹。有一段时间,他特别喜欢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于是就自己编了曲子。买不起乐器,他就用竹枝敲击牛角,谱出了一首美妙的乐曲。总之,他总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感悟:在最简陋的环境里,苏轼也能过出神仙般的日子。而芸芸众生的我们,为物欲忙,为名利往。却忘了,简单朴素亦是美好。人生的诸多烦恼,因为我们想得太多,而忽略了真实的生活。真正活通透的人,都懂得从容度日,与山水共清欢。把平淡的日子,活得优雅而高级。

  9.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解析: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同时被牵连流放的还有他的好友王巩。几年后,王巩北归,苏轼为他接风洗尘。席间,有一个叫寓娘的女子随侍在王巩身侧,苏轼问她:“岭南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寓娘却淡然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八个字,也成了苏轼一生心境的写照。苏轼走到哪里,哪里便是他的第二故乡。

  感悟:每个人的人生就像是一场长途跋涉,这途中,多的是高山峡谷,暗礁险滩。若想要顺利地走到终点,最好的办法,就是随其自然,随遇而安。

  10.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解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苏轼开始回首自己的一生。他这辈子,几经磨难,几多坎坷,到老了,仍旧像一叶漂泊的孤舟,居无定所。但是在他看来,这些苦难都无所谓。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被贬之地,流放之所,一个比一个偏僻,本应是他避之唯恐不及的伤心地。他却说,这里有他最一生最成功、最美好的回忆。

  感悟:他用后半生教会我们:生活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你若汲汲痛苦,自然晦暗难明;你若看得清明,自然万物明朗,未来可期。人生是好是坏,全在你的所思所想。

【苏轼最失意的诗词】相关文章:

苏轼经典的诗词03-06

苏轼的诗词03-07

苏轼的诗词(精选)04-24

苏轼诗词05-25

有关苏轼的诗词11-02

苏轼的诗词(荐)06-16

苏轼的诗词[精]06-16

苏轼经典著名的诗词03-06

苏轼诗词[优秀]05-25

苏轼写的诗词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