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小学四年级古诗词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
更新时间:2024-05-24 16:58:03
  •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1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3.学生练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3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精选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的知识点

  1独坐敬亭山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被称为“诗仙”。主要作品有《蜀道难》《梦游天姥(mǔ)吟留别》《将(qiānɡ)进酒》《古风》《李太白集》等。

  相关背景: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尝尽世态炎凉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主要内容: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2望洞庭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哲学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主要作品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浪淘沙》等。

  相关背景:诗人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间年去来洞庭湖,据文献可靠的约有六次。说的是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刘禹锡经过洞庭湖,写下了所见的美景,作者观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刚好把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抓住了最美丽的湖光山色。

  主要内容: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3忆江南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人,后迁居下邽。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为题材。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

  相关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主要内容: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耕耘、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3、体会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增强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增强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乡村美

  1、导学: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我们刚刚欣赏了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和充满异国风情的《牧场之国》,相信这些美文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去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吧。

  2、“四月”是什么时节。

  (江南农村初夏时节)

  3、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4、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题目。

  二、朗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再读,注意诗句的停顿,读出节奏。

  3、指名读。

  教师指导学生对七言律诗进行有节奏的朗读。

  4、教师检查生字“蚕”“桑”的预习情况,相机纠正。

  指导“了”在这里的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意思讲的时候,就读liǎo。

  5、学生反复诵读全诗。读出韵律,读出节奏。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1、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结合注释说说诗的意思。

  2、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3、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全诗。

  4、教师引问:读完了这首诗,你对乡村四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

  (一)品味第一、二句(课件出示一、二句)

  1、教师引问:读过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教师指导品读:遍、满。

  (方法:抓诗眼)

  (1)教师引问:除了山陵原野是绿的,这样的绿还可以在哪里见到。(在屋前屋后、小溪边……)(方法:想象画面)

  (2)教师引读: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绿”字和一个“遍”字就把四月的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景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3)教师导学:满眼的绿色让人感到单调,四月的乡村让你感到乏味吗。

  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白满川)要是觉得只有绿色会显得单调的话,那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是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就不会让你失望了。

  3、教师导学:读了这两句,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杜鹃鸟的叫声”“春雨沙沙的声音”)“子规”是怎样啼叫的。

  (不停地叫着)

  4、教师导学:“雨如烟”是什么感觉。看图片,用你的语言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雨。(蒙蒙细雨,像牛毛,像花针)

  5、教师导学:谁愿意听着动听的鸟叫声,看着那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再读读这两句诗。

  6、教师指导朗读: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读出一动一静的美感。

  7、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雨图了。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1、教师引问:要说前面写的是景,那这两句写的是什么呢。这里的景美,人怎样。(忙)

  2、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的忙碌。(才、又)

  3、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把农民忙碌的景象读出来。

  4、教师导学:读到这儿,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农民可真辛苦,农民伯伯,谢谢你们。)

  5、教师引问: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

  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闲人少。

  过渡:在忙忙碌碌中,五月过去了,六月、七月过去了。

  八月入秋了,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

  (出示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教师引学:在感悟诗的意境时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6、教师引读:是啊。要不是“乡村四月闲人少”,哪有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要不是“才了蚕桑又插田”,哪有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五、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教师导学: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什么感情。(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欣赏,也体现了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小结: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没有具体写人们是怎样劳作的,只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就把乡村四月的繁忙景象勾勒了出来。

  2、引读古诗。

  农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如画的美景正是因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一种美,那就是农民身上朴实的美,勤劳的美。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敬佩之情再读读这两句诗。

  第二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教师引问:我们刚学了一首田园诗《乡村四月》,谁来背背。

  一起来吧。

  (学生背诗)

  2、教师导学:田园诗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

  (板书课题)

  3、读诗题,解题意。

  (1)教师指生来读诗题,读准字音“兴”,读出诗题的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杂兴”是什么意思。(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四时”又指什么。

  (四季)

  (3)指生连起来说题目的`意思,再读诗题。

  4、了解诗人。

  师生交流范成大的资料。(交流时,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5、小结: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再读,注意诗句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相机点拨朗读节奏。

  3、教师检查生字“昼”“耘”“绩”的预习情况,相机纠正。

  4、学生再自由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字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6、学生根据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自学。

  7、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1)指出“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首诗的意思。

  (3)根据练说情况,教师总结。

  借助注释,能把诗的意思说完整;借助工具书,能读懂诗意,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并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信息,这样表达的意思就会更生动、更形象。

  指名说,同桌之间互相说。

  (4)学生再读这首诗,注意停顿。(齐读)

  三、精读全诗,领悟意境

  过渡:同学们,我们不仅读通了整首诗,而且读懂了诗的意思。

  下面,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诗歌,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1、想一想,你觉得诗里哪两句写得最有趣。

  2、相机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教师导学:你为什么喜欢这两句。这两句主要写了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孩子们在干什么。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天真、勤劳、可爱)

  (2)你们喜欢这些孩子吗。

  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情感吧。读出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3)教师引问:我们今天要学习《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先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孩子要学种瓜呢。又在跟谁学种瓜呢。

  (照应上句,是由于村庄儿女的熏陶、影响。)

  3、相机赏析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教师导学: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

  村庄儿女是怎么“当家”的。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会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施肥……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村庄儿女这么勤劳是为什么。(建设美好的家园……)

  (3)小结:因为看到这些勤劳的村民,一个个天真好学的“童孙”,所以诗人兴致勃发,不禁感叹——“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齐读)

  设计意图:由意及境,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乡村与众不同的生活美。

  四、总结全诗,升华情感

  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很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

  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五、拓展阅读,积累古诗

  1、拓展阅读:教师出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作品和其他诗人写的田园诗。

  2、教师导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积累,多去阅读名篇佳作。

  第三课时

  渔歌子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一单元学过的词——《忆江南》。

  2、教师导学: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同。

  (词有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词每句的字数有长有短。)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的词牌名叫《渔歌子》。(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师指导“子”的读音。

  过渡:古代的词谱上曲后,可以当歌唱,传唱于大街小巷。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田园景色呢。

  让我们走进《渔歌子》这首词。

  二、初读诗词,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指名朗读。这里有一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给其它两个音各组一个词。(“塞”读sài,还读sāi和sè。)

  3、教师出示:“白鹭、箬笠、蓑衣”三个带生字的词语。范写“鹭”字,提醒学生“鹭”字上部表音,下部表形。

  “箬笠”两个字都是竹字头,指的是头上戴的用竹子制成的帽子。“蓑衣”的“蓑”是草字头,因为“蓑衣”是用草编织的。

  4、教师导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之后,我们还要试着读出节奏。同学们拿出笔,边读边标出节奏,试着读出韵味儿来。(生自由练读标节奏)。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5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的思乡诗。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的词。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选编这三首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

  思路一: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思路二:按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泊船瓜洲》)

  学习提纲

  1.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泊船瓜洲》这首诗,注意间、数、重、还的正确读音。

  3.《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4.间的意思是();数重山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诗的意思是()。

  5.绿的意思是();还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诗的意思是()。

  6.诗集中集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称为诗眼。默读诗句,勾出诗眼,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7.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又可以换成哪些词,与原句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一、古典音乐创设古诗情境,背诵怀乡古诗词。

  二、明确古诗学习方法:解诗眼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三、初读课文,落实字词。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音:间、数、重、还。

  四、自读自学学习提纲3.4.5题,理句连意,说说古诗大意。

  五、导读导悟重点、难点、疑点及诗眼,体会思想感情。

  1.质疑问难,解决难点、疑点。

  2.抓住诗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联系全诗想象意境,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之情。

  六、讨论绿又的准确、生动,领悟作者用景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古诗。

  2.合理想象,把《泊舟瓜洲》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3.积累一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说说诗句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七、改写古诗,积累古诗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6

  一、说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是本课的第一首诗,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言形象,音韵畅达,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嬉戏的动人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一首田园诗。诗中通过描写色彩鲜明的风景,展现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烘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夏季田园景物的喜爱。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句意思。

  4.结合关键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我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结合关键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学习重点,其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也是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走进文本。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做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学生对农村的印象谈起,引入课题。首先拉近学生与诗词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随堂检查生字词情况,指导书写。

  (三)理解《宿新市徐公店》,感受意境

  1.师简介作者。

  2.学生诵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师引导学习一、二句。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出示情境图片,小组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童?

  理解“急、追”体会儿童的神态和心理,通过“无处寻”想象画面。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6.小练笔:请你试着将后两句描述成一个具体的场景,可以从动作、表情、声音、心理等方面来表现画面。

  学生根据理解,练习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古诗。

  7.归纳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嬉戏的动人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品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强调“兴”的读音)

  2.解诗题,知诗人。

  3.看注释,解诗意。

  研读三、四句,感悟人勤。(“日长篱落无人过” 侧面表现了农民的勤劳。)

  体会写法。(以动衬静: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4.感情朗读,背诵。

  5.归纳主旨:本诗通过描写色彩鲜明的风景,展现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烘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夏季田园景物的喜爱与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

  (五)学习《清平乐·村居》

  1.解题,知诗人。课件出示对词及辛弃疾的介绍。

  2.正音,明词意。

  3.合作学习,理解词意。

  4.赏析悟情。

  引导想象翁媪对话,体会生活美好。

  重点指导理解“卧”“最喜”,想象小儿的天真可爱以及作者对他的喜爱。

  简介作者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向往之情。

  感情朗读、背诵。

  5.归纳主旨:《清平乐?村居》中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课的两首古诗,一首词,都描写了田园风光,表现了对乡村景色、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我抓住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及表现其特点的重点字词进行板书,提挈古诗内容,便于学生记忆、背诵。每首诗都有对其写景抒情的概括,简洁明了,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理解。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7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8

  1.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作者资料: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诗人,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写作背景:《鹿柴》是作者隐居辋川时的作品。

  表达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赏析: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

  2.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作者资料: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文学家。

  写作背景: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表达情感: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赏析: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3.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意:天空万里无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作者资料: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同为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并称“高岑”。

  写作背景: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董大,即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表达情感:通过描写送别时作者对朋友的劝慰,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赏析:这首送别诗,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7.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诗意: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诗人简介: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写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表达情感: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赏析: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将士们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既有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洋溢着爱国激情。

  8.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意: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人简介:王之涣,盛唐著名诗人,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创作背景:《凉州词二首》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

  表达情感:表达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赏析: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9.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作者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创作背景:1961年的中国,国际上欧美封锁,苏联翻脸;国内经济困难,灾害重重。为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战胜困难,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毛泽东写下这首词。

  表达情感:赞美了梅花的坚强不屈、不畏寒冷的乐观主义精神。

  赏析 :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

  10.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意: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赏析和情感: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11.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诗意: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

  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今河南省巩义市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创作背景:此诗虽题为寻花 ,实为遣愁散闷 ,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表达情感:它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12.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意: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作者简介:罗隐,字昭谏,唐代诗人。

  表达情感:本诗对不劳者而获的社会现实加以批判,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

  13.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许多鸟高高地飞得没有踪影,天上孤单的白云也独自悠闲自在地飘去。诗人和敬亭山互相不满足地看着,只有高大的敬亭山能理解他此时的寂寞。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作品赏析:本诗是首五言绝句。诗人将敬亭山拟人化,写的虽

  是眼前实景,却透露出诗人强烈的孤独寂寞之情。

  14.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时称“诚斋体”。

  写作背景:新市文风鼎盛,又盛行酿酒,杨万里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醒来后,写下此诗。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

  15.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作者简介: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赏析: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黄、杏肥、麦花白、菜花稀,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16.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作者资料: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写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

  表达情感: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赏析: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17.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意: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作者资料:王昌龄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写作背景: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北上洛阳。

  表达情感: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构思新颖,淡写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18.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意: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作者资料: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写作背景: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表达情感:表现了将士的'英勇顽强。

  赏析:全词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

  19.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作者资料: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梅花屋主,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一生爱梅,种梅、咏梅,又画梅。

  写作背景: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诗。

  表达情感: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

  20.调张籍

  唐 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译文: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

  作者资料: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写作背景:在韩愈以前,李白名高于杜甫;到韩愈那时,又有人尊杜抑李。韩愈因作此诗极全力宏扬李杜。

  表达情感: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

  21.南浦别

  唐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诗意: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作者资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文学家。 写作背景:因古诗文中多写南浦之别,“南浦”因而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表达情感: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赏析:短短二十个字,精心刻画了送别中最传情的细节,牵动读者的心弦。

  22.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意: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作者资料: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写作背景: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表达情感:这是诗人写给远方妻子的,表现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赏析:有问有答,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23.江楼感旧

  唐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诗意: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月光如水水色如天。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只有此处的风景隐隐约约还像是从前。

  作者资料:赵嘏, 字承佑。

  表达情感:抒写了对友人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 赏析:全诗以景寄情,情感真挚,虚实相间,有空灵神远的艺术美,给人以无限遐想。

  24.淮上与友人别

  唐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诗意: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作者资料:郑谷,字守愚,唐朝袁州人。

  写作背景:是诗人在扬州和友人分手时所作,两人各赴前程。 表达情感:表达了和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通过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无限愁绪、深长思念得到充分表达。

  25.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 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诗意:一少年能同时使用两张弓。左右开弓。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地围过来,他却只当没有这回事一样。你看他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把弓箭调配好,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落马。

  作者资料: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苏轼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写作背景:这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可看出作者年轻时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表达情感: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勇猛杀敌的少年游侠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少年征战疆场的英雄气概。

  赏析:全诗灵活运用典故和对比手法,侧重描写实战动态,基调慷慨。

  26.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诗意: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作者资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表达情感: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庭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赏析:这首诗为七言绝句,从战争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

  27.如梦令

  南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意: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作者资料: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居婉约派之首,称为"易安体"。

  表达情感: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赏析:寥寥数语,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很传神。

  28.北青萝

  唐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诗意:夕阳落入崦嵫山中,我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树林落叶纷纷,不知僧人住在何处?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不知走了几重。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磬诵经,闲适的靠着一枝青藤与他交谈。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作者资料: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写作背景:诗人在激烈的牛、李党争中被搞得心疲力尽,迫切需要接触一下清净的佛家天地。

  表达情感:表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赏析:此诗所表达的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

  29.宿石邑山中

  唐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诗意 :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诗人简介:韩翃,唐代诗人。为“ 大历十才子”之一。 创作背景:大概是韩翃后期途径太行山夜宿石邑时所作。 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旅途辛苦,孤独凄清的情感。

  赏析:这首七绝采用剪影式的写法,截取暮宿和晓行时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段,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

  30.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好似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诗人简介:李益,唐代诗人,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 写作背景:建中元年深秋或初冬,李益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写下了此诗。

  表达情感: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的哀愁之情。

  赏析: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

  31.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诗人简介:张籍,唐代诗人。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写作背景:作者客居洛阳城。秋风引起了思乡之情,创作此诗。

  表达情感: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是乡愁诗。

  32.石头城

  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意: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诗人简介: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创作背景 :写此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他讽喻现实,借六朝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

  表达情感:寄托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赏析 :这首咏怀诗,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3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意:在燕山大漠,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李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赏析和情感:这首诗借马来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34.齐安郡中偶题

  唐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诗意: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创作背景: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但受到排挤,壮志难酬。

  赏析: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写的是诗人之恨。

  35.秋浦途中

  唐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诗意:山路上萧萧秋雨下个不停,淅沥的溪风吹着溪边的蒲苇。问刚来到寒沙安家的鸿雁,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吗?

  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创作背景:杜牧渴望刷新朝政、干一番事业,但受他人排挤,心中很是痛苦。

  赏析:“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了。

  36.灞上秋居

  唐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 诗意: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作者简介:马戴,字虞臣,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作品赏析: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机会。 表达情感:本诗率直表达了作者孤独,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37.台城

  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意: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杨柳,依旧轻烟般笼罩着十里长堤。

  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创作背景:韦庄客游江南,在目睹六朝故都金陵繁华销尽之后,作此诗以抒发世变时移的感慨。 情感和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

  38.终南别业

  唐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意: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有时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有时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创作背景:由于政局变化反复,王维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四十岁后,就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表达情感:此诗表现了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和豁达性格。

  赏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是“诗中有画”。

  39.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注释:山坡羊:曲牌名。

  译文: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作者简介: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

  创作背景: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作者途经骊山有感而作这首散曲。

  表达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的状况的强烈不满,抒发了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感叹。

  40.长相思·汴水流

  唐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注释:长相思:词牌名。

  译文: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诗作赏析: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

  41.感遇·其一

  唐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意: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作者简介:张九龄,字子寿,为一代名相。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写作背景: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 表达情感:诗人以春兰、秋桂的美好比喻洁身自好的君子。 赏析:本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歌颂春兰、秋桂,从而抒发诗人的情怀。

  42.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意: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作者资料:张九龄,唐朝大臣。字子寿,是唐朝有名的贤相。 写作背景: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罢相。

  表达情感: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思乡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43.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意: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作者资料:贾岛,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

  写作背景: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 表达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赏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4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诗意: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作者资料:皮日休,字袭美,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 写作背景:中秋之夜,诗人意气风发,创作此诗。 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有以小见大之妙。

  45.雨晴

  唐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作者资料:王驾,唐代诗人。

  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归隐之后所作。 表达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摄景简单,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46.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作者资料: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写作背景:这是作者早期之作,身居闺中,忆起少时游玩情形,作此小令。

  赏析:这首词境界优美怡人,表达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47.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作者资料: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时人将其与翁卷、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写作背景: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

  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 赏析:前后两句一“闹”一“静”,构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48.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译文: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作者资料: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梅花屋主,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写作背景:王冕出身贫寒,靠自学成为诗人,但品格高洁。 表达情感:诗人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赏析: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

  49.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作者资料: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午睡初起之时。

  表达情感:诗人对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赏析: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50.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作者资料: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写作背景:公元679—681年,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

  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锐意进取、卫边拓土,渴望有所作为。 赏析:诗歌艺术画面气象恢宏开阔,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9

  教学目标:

  1. 能读懂三首古诗,并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展开联想,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能正确书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前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相关文章:

小学古诗词02-07

小学古诗词教案05-15

小学古诗词(推荐)05-17

小学语文古诗词05-24

小学古诗词精选[14篇]03-10

中小学古诗词03-04

小学生古诗词01-25

小学必背古诗词05-21

(实用)小学古诗词15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