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柳宗元的诗词
柳宗元的诗词
更新时间:2023-12-19 08:46:29
  • 相关推荐
柳宗元的诗词

柳宗元的诗词1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早梅——唐,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渔翁——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溪居——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重别梦得——唐,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

  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

  晚岁当为邻舍翁。

  南涧中题——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责任编辑:admin)

柳宗元的诗词2

  全诗构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诗鉴赏

  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

  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谁知立足未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

  他极目南望,一片荒野无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写海天的无边无际,同时,也是写愁思的无穷无尽。

  中间四句,紧承上句,就登楼所见景象,由近及远托景抒怀。

  前两句是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惊风乱飐芙蓉水,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句中的.惊字,说明狂风突起。

  乱字承惊而来,乱飐,形象地写出了狂风肆意吹打荷花的情景。密雨斜侵薜荔墙,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斜字承上句风字而来,因为风狂,所以雨斜。斜侵,写出了暴雨猛烈地冲打薜荔的情景。以上两句,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文中也是经常运用的。这种曲折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含蓄蕴藉之妙。

  后两名是远景,写山水景象。

  岭树重遮千里目,写山。诗人登上城楼,是为了遥望远方的战友。他站在城楼上向南眺望,那山上的树木重重,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望不到远隔千里的战友,他不楚黯然神伤;他把视线收回,俯视着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东去,使他不禁又产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悲哀。这是写江流。用回环曲折的江流比喻诗人自己的愁肠百折,异常贴切。这句本于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句意,诗人只是稍加点化,便情韵别致。这一句既照应了开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又很自然地引发下文的慨叹。

  诗的最后两句,感叹共同的不幸遭遇,直抒情怀,点明寄书寓意。

  诗人与刘禹锡等四位战友,一同遭受贬逐,又共来百越文身地,天各一方。既是这样,彼此就应音书频寄,常来常往,音讯不断才是。可是,犹自音书滞一乡,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犹自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战友们的殷切怀念之情。

  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柳宗元的诗词3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柳宗元 唐

  兽之穷,奔大麓。天厚黄德,狙犷服。

  甲之櫜弓,弭矢箙。皇旅靖,敌逾蹙。

  自亡其徒,匪予戮。屈赟猛,虔栗栗。

  縻以尺组,啖以秩。黎之阳,土茫茫。

  富兵戎,盈仓箱。乏者德,莫能享。

  驱豺兕,授我疆。

  「赏析」:

  《兽之穷》仍颂高祖之厚德。曰“天厚黄德”,可使“狙犷服”。全篇皆用比喻,明写豺兕野兽,暗指李密之流。李密乃首鼠两端小人,几易其主,与唐军对垒,因“自亡其徒”,走投无路而降唐归李,“乏者德,莫能享”,理所当然。全诗大气磅礴,每有奇字佳句,开篇“兽之穷”三字,便奇崛,李密之狼狈困窘之态毕现;“皇旅靖,敌逾蹙”两句尤为形象逼真:皇旅所至,鸡犬不惊;叛军过境,百姓已乱。天兵平定叛乱,李密日暮途穷,理固宜然。如果说,诗人用“蹙”字状李密之狼狈还有些笔下留情的话,那么以“逾”修饰之,其“蹙”便发生了质的变化,“兽之穷,奔大麓”,走投无路的'丧家犬丑态暴露无遗矣!

  相对于《晋阳武》,《兽之穷》多参差错落。全诗以三言为主,杂以四言,读来仍感圆润流畅,不觉得佶屈聱牙。在音韵方面,1-14句偶句押lu韵,仄声,干脆利落,明快短促,叙高祖制服李密,最是恰当;15-22句偶句押ang韵,响亮悠扬,鼓舞人心,有效地抒发了诗人歌功颂德之激情。此乃音错落,意亦错落。前人评“此篇语特多精峭”,“写得神武,气象万千”,实不谬也。

柳宗元的诗词4

  1、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柳宗元

  2、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柳宗元

  3、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柳宗元

  4、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柳宗元

  5、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柳宗元

  6、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柳宗元

  7、仙山不属分符客,一任凌空锡杖飞。——柳宗元

  8、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柳宗元

  9、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柳宗元

  10、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柳宗元

  11、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柳宗元

  12、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柳宗元

  13、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柳宗元

  14、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柳宗元

  15、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柳宗元

  16、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17、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柳宗元

  18、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柳宗元

  19、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柳宗元

  20、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柳宗元

  21、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柳宗元

  22、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柳宗元

  23、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柳宗元

  24、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柳宗元

  25、斥田圻,流洪辉。有其二,翼馀隋。——柳宗元

  26、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柳宗元

  27、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柳宗元

  28、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柳宗元

  29、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柳宗元

  30、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柳宗元

  31、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柳宗元

  32、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柳宗元

  33、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柳宗元

  34、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柳宗元

  35、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柳宗元

  36、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柳宗元

  37、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柳宗元

  38、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柳宗元

  39、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柳宗元

  40、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柳宗元

  41、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42、再来寄幽梦,遗贮催行舟。——柳宗元

  43、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柳宗元

  44、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柳宗元

  45、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柳宗元

  4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47、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柳宗元

  48、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柳宗元

  49、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柳宗元

  50、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柳宗元

  51、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柳宗元

  52、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柳宗元

  53、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柳宗元

  54、斫枭骜,连熊螭。枯以肉,勍者羸。——柳宗元

  55、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柳宗元

  56、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柳宗元

  57、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柳宗元

  58、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柳宗元

  59、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柳宗元

柳宗元的诗词5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诗词阅读原文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遭贬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诗词阅读题目

  12、春天应该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季节,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13、第三、四两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诗词阅读答案

  12、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2分)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2分)

  13、三、四两句因内心之情感受外物,以环境景物体现人物心情。(2分)

  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啁哳难闻。(3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诗词阅读赏析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肃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柳宗元的诗词6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韵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

  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奇趣”二字,的确抓住了此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首句就题从“夜”写起,“渔翁夜傍西岩宿”,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

  一、二句写夜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渔翁在。三、四句方写到“烟销日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只在山水之中。这又“合道”。这里的造语亦甚奇:“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则无干;而“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诗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尤为“反常”。但“熟味”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适能传达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闻橹桨欸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为之绿得更其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则其孤独无伴可知。

  关于这末两句,东坡却以为“虽不必亦可”。这不经意道出的批评,引起持续数百年的争执。南宋严羽、明胡应麟、清王士禛、沈德潜同意东坡,认为此二句删好。而南宋刘辰翁、明李东阳、王世贞认为不删好。刘辰翁以为此诗“不类晚唐”正赖有此末二句(《诗薮·内编》卷六引),李东阳也说“若止用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怀麓堂诗话》)两派分歧的根源主要就在于对“奇趣”的看法不同。苏东坡欣赏此诗“以奇趣为宗”,而删去末二句,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的奇句结,不仅“余情不尽”(《唐诗别裁》),而且“奇趣”更显。而刘辰翁、李东阳等所菲薄的“晚唐”诗,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奇趣。删去此诗较平淡闲远的尾巴,致使前四句奇趣尤显,“则与晚唐何异?”两相权衡,不难看出,后者立论理由颇欠充足。“晚唐”诗固有猎奇太过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胜而发初盛所未发者,岂能一概抹煞?如此诗之奇趣,有助于表现诗情,正是优点,虽“落晚唐”何伤?“诗必盛唐”,不正是明诗衰落的病根之一么?苏东坡不著成见,就诗立论,其说较通达。自然,选录作品应该维持原貌,不当妄加更改;然就谈艺而论,可有可无之句,究以割爱为佳。(周啸天)

柳宗元的诗词7

  渔翁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名词解析:

  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销:消散。亦可作“消”。

  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无心: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背景解析: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译文:

  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既无人声。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悠然自在漂浮舒卷。

  赏析1:

  此篇作于永州(治今湖南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宋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奇趣”二字,的确抓住了此诗的艺术特色。此篇入选于《唐诗三百首》。

  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开头两句是说,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首句就题从“夜”写起。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首句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也是再普通不过的寻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竹”,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这两句写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渔翁在。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两句是说,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三、四句方写道“烟销日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在山水之中。这又“合道”。这里的造语也是奇特:“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则无干,“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但熟味这两句,“烟销日出不见人”能够传达出一种惊异感;而与青山绿水中间闻橹桨欸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也似乎为之绿得更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寂寞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对这一结尾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因而还引起一场争论,一时间,宋严羽、刘辰翁,明胡应麟、王世贞,清王士禛、沈德潜等人各呈己见,众说纷纭,但是他们的争论都局限在艺术趣味上,却没有深入体会柳宗元作此诗的处境和心情。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他写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他“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隟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所叹的那样:“谪弃非隐沧,登陟非远郊”,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所以,与其说《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不如说更袒露了隐于其后的一颗火热不安的心。这是热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诗人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在这首诗中,那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作者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显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的情怀。

  这首诗和《江雪》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的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是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两首诗一静一动,珠联璧合,完美无缺的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应该可算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两篇杰作。

  赏析2: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经山下的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诗中的“清”字正显示了湘水的这一特点。再加以永州一带(今湖南零陵等地)盛产湘竹,于是,山、水、竹这些仿佛不经意地出现在诗句中的零星物象,却分明在读者脑海中构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画面: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图在《诗品》中有言:“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诗首二句的艺术表现特点。这两句既设制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如今同集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不见人”这一骤生的感受成为一个标志,划开了日出前后的界限,真实生活中的日出过程得到艺术的`强化,以一种夸张的节奏出现在读者眼前。紧接着的“欸乃一声”和“山水绿”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清晨,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万象皆绿,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显示出一种动态感。这可与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相比较。王安石借春风的飘拂赋“绿”字以动态,而柳宗元则借声响的骤起,不仅赋之以动态,而且赋以顷刻转换的疾速感,生动地显现了日出的景象,更显神奇。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指出诗与画的区别时曾说:“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也持续,在它的持续期内的每一顷刻都可以现出不同的样子,并且和其它事物发生不同的关系。……诗在它的持续性的摹仿里,也只能运用物体的某一个属性,而所选择的就应该是,从诗要运用它那个观点去看,能够引起该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那个属性。”(《拉奥孔》)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长,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对这一结尾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因而还引起一场争论,一时间,宋严羽、刘辰翁,明胡应麟、王世贞,清王士禛、沈德潜等人各呈己见,众说纷纭,但是他们的争论都局限在艺术趣味上,却没有深入体会柳宗元作此诗的处境和心情。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他写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他“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隟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所叹的那样:“谪弃非隐沧,登陟非远郊”,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所以,与其说《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不如说更袒露了隐于其后的一颗火热不安的心。这是热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诗人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评价:

  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东坡评诗云:“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之,此诗有奇趣。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明代郝敬《批选唐诗》:无色无相,潇然自得。

  明代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烟消日出不见人”二句,古今绝唱。

  明代胡应麟《诗薮》:子厚“鱼翁夜傍西岩宿”,除云末二句自佳。刘以为不类晚唐,正赖有此,然加此二句为七言古,亦何讵胜晚唐?故不如作绝也。

  明代王文禄《诗的》:柳柳州《渔翁诗》……气清而飘逸,殆商调欤!

  明代王昌会《诗话类编》: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柳子厚“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坡翁欲削此二句,论诗者类不免矮人看场之病。余谓若止用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东坡谓删去末二语,馀情不尽。信然。

  清代吴瑞荣《唐诗笺要》:二语幽绝(“烟销日出”二句下)。

柳宗元的诗词8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②,晓日明村坞③。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④成宾主。

  注释:

  ①愚溪北池:在愚溪钴鉧潭北约六十步,面积约1。7m2。池水清澈,冬夏不涸。池水沿沟流入愚溪。

  ②洲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这里指水边山地。

  ③村坞(wù):村落。

  ④偶此:与以上景物相对。

  译文:

  昨夜的落云闲散地飘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村的茅庐。

  清清的池塘边高树挺立,微风吹落了夜雨带来的满树珍珠。

  我的心中正好平静无事,与美景相对恰如宾客与主人相处。

  赏析: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也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的第五年。几年来,他遭受的打击接踵而至,“国忧加身愁”使他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许多诗文中抒发胸中愤懑,表达孤寂之情。即使是山水诗,景物也不免沉寂幽静、凄清冷寂。然而这首诗并不像柳宗元别的山水诗那样借景抒怀,表达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而是以难得的欣喜舒畅之心,赏玩出眼前景物的明丽动人,抒发了暂时忘却烦忧,醉情于清新明丽的大自然的喜悦之情。因此这首诗如一道电光,在众多山水诗中显现出亮丽的色彩。

  诗题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雨后的.清晨,观景的地点:愚溪北池边,观景时的情形:独自漫步和欣赏。

  一、二句从天空写起:太阳已从天边升起来了,清晨的阳光照亮了不远处的山村,由于是夜雨初晴,雨后的残云还散布在水边山地的上空。这是两个十分工整的对仗句。“宿”对“晓”扣题点明时间,“云”和“日”是作者看到的景物,“散”和“明”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既描绘出云的情状、日的光芒,又在静景中暗含着动态。

  三、四句写眼前近景:清清的愚溪北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池边高大的树木上雨珠垂挂,一阵风吹过,水波荡漾,树上的雨滴如珍珠般纷纷撒落,就像受惊的小动物一下子逃得无影无踪。这两句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高树”是被突出的对象,因为只有突出了高树,才能更好地表现风吹雨落的情景,写出诗人观景时的惊喜。在《藏海诗话》中宋人吴可说:“‘惊’字甚奇”。这里“风惊夜来雨”表现的是清风与雨滴嬉戏时的情状和乐趣,这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以“惊风”暗示“永贞革新”失败,众君子遭受迫害的寓意是不同的。

  五、六句直写心中感受:恰好今天心中无忧烦之事,信步走出,大自然便如热情好客的主人,捧出奇异的美景招待我,真让我欣喜不已又感激万分。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用移情入景的方法,写出了心情舒畅时所见景物的明丽动人。在诗人的笔下,大自然成了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他神奇而富有,热情而诚挚,诗人在他的拥抱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以至暂时忘掉了所有的烦忧,而高树就象一位爱美的姑娘永远在亮如明镜的北池水边展示自己的绰约风姿。小雨滴遇风而落就像一群在林中嬉戏的小动物闻风而逃,其机警和可爱不言而喻。诗人能写出这样情趣盎然的景物,其心情之轻松愉悦也可想而知。

  我们读这首诗,就宛如欣赏一幅池旁山村高树、雨后云散日出的图画,画面开阔,色彩明朗和谐,而且既有静景,也有动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诗中所抒发的情,与诗人所描写的景和谐而统一,在艺术处理上是成功的。

柳宗元的诗词9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笼鹰词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新植海石榴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赢。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觉衰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

  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

  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

  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

  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

  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

  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斟。

  是时春向暮,桃李生繁阴。

  日照天正绿,杳杳归鸿吟。

  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

  梓人传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再上湘江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桐叶封弟辨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柳宗元的诗词10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②欸乃:摇橹声。

  (1)“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化用了《归去来兮辞》中 一句的句意。(2分)

  (2)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由整理,仅供参考:

  10。(1)拟人手法 云无心以出岫

  (2)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超然世外,志趣高洁,又略显孤寂的情怀。(2分)诗中用“汲清湘”、“燃楚竹”来描写渔翁打水生火的日常生活,借渔翁自况,表现了诗人志趣的高洁。“欸乃一声山水绿”,通过视觉听觉写出了青山绿水之可爱,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境界,巧妙表现出诗人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特点。最后两句,“回望天际”见白云相逐,表现了诗人孤高而又略带孤寂的感情。(4分)

  14。“清湘”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5。对本诗解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到晨雾消散旭日初升,渔翁也没见着一个人,表明其孤单之至。

  B。日出以后,渔翁回首骋目,渔船已入中流,诗境极其悠闲恬淡。

  C。末句化用“云无心以出岫”,可知渔翁很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

  D。全诗按时间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

  16。“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4。(1分) 清澈的湘江水

  15。(3分)D

  16。(4分)“反常”表现在“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本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就万象皆绿。这不符合生活真实。(写出其中一点,意近即可。得2分。)

  “有奇趣”表现在: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⑵“欸乃一声”使得“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⑶声响的骤起,不仅使“绿”字有动态,而且给人顷刻变绿的疾速感,令人更觉神奇;⑷于“山水绿”中闻“欸乃一声”,感觉特别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绿得更可爱了;⑸声音和色彩结合而成的境界,清寥而又有几分神秘;⑹以声衬静,于悠闲恬静的诗境中传达出作者孤寂落寞的心境;⑺把慢写快,传达出作者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柳宗元的诗词1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请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请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答: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 请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游鱼和潭水都有什么特点?

  答: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请找出文中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

  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似与游者相乐。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的诗词12

  (一)种柳戏题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二)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三)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四)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五)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行行便濯缨。

  (六)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七)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

  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

  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

  偶此成宾主。

  (八)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的诗词】相关文章:

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作文(精选7篇)03-08

经典的诗词10-23

读书的诗词06-18

芒种诗词05-27

微笑的诗词10-23

春天诗词10-27

读书的诗词02-03

立春的经典诗词02-02

立春的诗词02-02

情谊的诗词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