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课后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课后总结1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过程中,我注重了朗读教学,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朗读,并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读。
在教学活动中,我也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读到“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时,我说:“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也试读一次吧!”我哽咽着声音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教室里格外沉静,只见有的学生在擦腮边的泪水。
这时,教师接着说:“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学生个个情不自禁:“老班长——老班长——”呼叫声悲痛欲绝,余音在教室里久久回荡。“老班长!老班长!老班长——”呼叫声哽咽悲怆,催人泪下。“你为什么多叫一声老班长呢?”教师追问。“我希望我的喊声能唤回老班长,只有这样读,才能表达对老班长无限感激与敬佩之情。”教师提议,全班同学起立,深情地为老班长默哀。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抓住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读好,加深感悟,教学效果已经一目了然。由此,笔者感到,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文章,不仅要多读,而且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我觉得这堂课好的做法有三:
第一,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强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撇开了枯燥的分析,而直接抓住最动情的文字指导表情朗读。整堂课教师只设计了两个问题:
(一)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把感受最深的片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这两个问题给了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表达。这样,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
整堂课,学生能自由地默读,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感受,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学生自主的投入阅读实践,也才会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
第三,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在学生自我感受,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但还未完全找到感觉时,教师进行范读,设身处地,入境动情,声音略带颤音,给人以忍着痛苦,含泪叙述之感,拨动了孩子的心弦,开启了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于文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神采”、“风格”等,通过朗读传递给学生,可收到以声示范、以情激情的功效。
教学课后总结2
今年学校再一次安排我教一年级,虽然老师们开玩笑说我是“轻车熟路”,但新一轮的教学自然会有新一次的感受和反思。开学到现在虽已过去三个星期,但拼音的教学进度并不是太快。虽然多数学生在学前班时接触过拼音,但要真正做到都得标准、拼得准确并不容易。在这几周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也有自己的一些感受。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字词,没有句子,更没有故事情节,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每堂课学生学习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号,而且这些符号既难读又难记,学生学起来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采用了图、形、音相结合的办法。将字母的形和发音与插图结合起来,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
例如在教学aoe 时,我先出示图画: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阳公公还没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 字歌,大公鸡听到了跟着唱起了o 字歌,洪亮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跳着、跳着,大白鹅发现自己在溪水中的美丽倒影,不由自主地唱起e 字歌。几只小青蛙跳到了荷叶上,也来参加这场清晨音乐会。
这是学习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教学时为了避免枯燥乏味的'练习,我充分借助插图的情景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的认读、书写。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训练点有两个,第一是学习拼音aoe ,第二是练习看图说话(并渗透美感教育)。这两个当中又以第一个为重点。教学时,可以考虑将拼音的学习放在看图说话中进行。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音,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了书写。童话城堡教学反思跳高教学反思蹦蹦跳跳教学反思
教学课后总结3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知识点: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种子发芽的内部条件。
我以小学科学新理念“任务驱动”为依据,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小学科学教材里(以粤教版为例)有许多的科学实验教学活动要是在课堂上来进行操作是很有难度的,不容易实施。像本节课中的两种种子(虫蛀过的和未被虫蛀过的)的萌发观察活动就不容易在课堂上操作而放在课后来进行则要容易操作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学会灵活地处置教材中的科学实验活动。在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不止一次地感觉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我们科学教师来说实在是一条教学良策。对此,作为一名专职的科学教师,在这点上,我的'感慨还是颇多的。
就这节课而言,我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为主,引导学生把学习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种子发芽的内部条件上来,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恰恰又是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局限了我在对“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这个问题上的补充说明,导致了在对种子发芽的内部条件的解释上还不够全面,科学依据还不够充分。植物常识告诉我们,“一颗胚完整的种子能发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一颗胚不完整的种子难道就不能发芽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从胚的各部分的功能去了解就知道了。子叶是贮藏营养的“仓库”,在种子最初的萌发过程中是依靠子叶通过胚轴向胚芽和胚根输送营养的,因此从这个科学角度出发,胚芽、胚根、胚轴以及胚轴与子叶相连接的那个部分要是没有受损的话,就算是子叶的其他部位略有受损,这样的种子也具备发芽的条件。所以,“一颗胚完整的种子能发芽”的同时,一颗胚不完整的种子也是能发芽的。只不过前者属于一般情况而后者则属于特殊情况。可是,我觉得,这个问题要是也安排在本节课里进行讲解学习的话,就会显得本节课内容过多,过于紧凑,同时也不容易让学生理解,这样教学效果就会远不如现在这样的安排。因此,在我的教学设计里是把这个问题安排在下节课《幼苗》里再进行学习的.
教学课后总结4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我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教学课后总结5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时代。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感觉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经验已不能够胜任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这就促使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用新的教育观念、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争作学习型的教师。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实施新教材,我的体会颇深,具体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一、由三个维度提出课程目标更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数学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从时代需要出发,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以“三个维度”提出了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初步具有探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新生多样化等。不仅如此,课程目标中体现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世纪对人的要求,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能有能力去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意识,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在此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具有时代感,充满活力的课程内容。
教材呈现方式灵活多样,体现开放性,入课后问题学习和练习内容,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的,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使教材成为学生喜爱的伙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生活化。
三、师生角色发生变化。改善语文的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过去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让学生为了配合教师的教,紧紧围着老师转。钱梦龙曾经说过:“教师的.讲解和精心安排的一串串‘连珠炮似’的问题,就像一条无形的僵绳,紧紧拴住学生,把他们牵来牵去,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似乎思维活跃,但是学生活动的余地非常狭窄。”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老师从根本上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对话,真正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课堂上学的过程。倡导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如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课内外沟通。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沟通。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评价由注重甄别选拔的功能,转化为更多地注重反馈和激励功能,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这就证明评价方式不再是过去单一的一张试卷测试,而是从多方面来评价学生。要定量和质量评价相结合,应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形式多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成长录,课内外作业评价等。真正做到“以人为重,以学定教”。
教学课后总结6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枯燥的识字变得多姿多彩,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识字兴趣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表意性是我国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三册中《识字3》是看图会意识字。即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既可以使学生学到一种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其实我们教学中国汉字,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将文化融入汉字,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涵的美。
把单调的汉字渐渐丰满起来,学生就有了识字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孩子们汉字的演变、来历,以及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使这些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动、鲜活起来,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对识字有了一些基础和经验。我以旧引新导入教学,采用了我做你猜的形式:一只手搭在眼睛上,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字?学生马上就想到了看字。
接着让学生尝试看图识字,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这类汉字的特点。只是美好的设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遭遇了搁浅,由于提问范围过大(你记住了哪些字,看了图对照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表述并不如我的预设,实际上仍是我的`讲多于学生的发现。很想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悟汉字博大的文化,但常常找不到突破口。
不由得又想起了一个老师说的话: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多么伟大的字眼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看来我的学习、备课时间还得增多!
教学课后总结7
教学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定要作好课前准备。常言道:“身在福中不知福”,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智不成熟,所以容易忽视父母的爱心,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如何孝敬。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帮父母做家务的情况,等。收集好人好事是为了课上宣传鼓励。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咨询父母:自己的成长有哪些坎坷,哪些事最让父母操心。了解这些有助于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增强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我在教学中能整合开发教材,设问层层递进,充分挖掘素材的有效信息,选取了学生同龄人生活的素材,使教材为学生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用学生熟悉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使教材成为动态、生成性的资源。能及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学习感恩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意识到这种价值观对自我的成长是有意义的,感恩的价值观才能成为指导学生的`“普遍观念”,并贯穿到自我生活中,围绕“怎么做”延伸到课外去践行,感恩的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行动,真正达到“德育的‘知’和‘行’统一”。
存在问题:
孝敬父母,在我们农村初中,主干家庭居多,在这些家庭中祖辈对孙辈是呵护有加,溺爱不少的。有相当多的父母忙于工作,赚钱养家,祖辈和孙辈接触得更多,但是祖辈很少对孙辈进行教育的,更多的是出现了祖辈溺爱孙辈的事例,这也是不利于孝亲教育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我没有针对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知道,祖辈对自己的关心是很多的,要孝敬祖辈。父母虽然忙于工作和自己接触较少,但是他们是为了工作,是为了养家,他们是为了家庭付出,这种付出也是值得我们回报的。这样效果就更好更有针对性了。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适当讲究语言艺术;在多媒体教学中,黑板的板书设计简单化、合理化,还是详细、具体(写出主要知识点)?多媒体教学与板书设计艺术如何有效处理,是本人一直的困惑。
教学课后总结8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有时感觉它快得让人窒息。不知不觉这个学期已经画上句号,我的第一批学生也毕业了,心生许多感叹。
踏上工作岗位仅仅是短暂的两,跟随着学校的足迹跌跌撞撞的摸索前行。在这前行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一名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喜欢孩子,喜欢我的学生。想起 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的话语: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敬;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做这个最好,其实是更好,每一个人都达不到,看你离最好的.远近。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这个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四班、五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两个班的差距比较大,班级风气不同。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往往要采取不一样的策略。
认真备课,仔细研究课本和教学大纲。在四班的教学过程中,通常要加入更多的竞争性、简单的游戏环节,还要想办法处理好活动和纪律的关系,五班的教学中更多的渗透课外知识,补充阅读和外国文化知识。另外,每次外出听课,都将好的方法记录下来,尽快转化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住宿学校,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因此我尽量创设情景,通过假设情景、设计精美的幻灯片,利用幽默的语言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表情、动作,尽量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一定要砸牢基础知识。
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单词是英语学习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稳,则不能谈什么能力的增长。所以要求孩子们每天通过听15分钟录音巩固知识,并开展记单词活动。
充分运用各种英语杂志,拓展学生英语视野,提升能力。
我在教学和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如教学过程中视野不够开阔,拓展做的不够。班级管理中性子偏急,分析问题不够透彻,方法太少太单一。我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学习,多读书,多向老教师学习。这是我快速成长的充实的一学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学课后总结9
一、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这节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前提,面向全体学生,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但是不可能一节课把所有的内容都一一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逐步突出和培养,可以侧重某一环节,每节课侧重几个环节,进行培养,逐步养成学生的科学习惯。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制定计划、实验和汇报交流这四个部分,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由教师设置一个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体验设计计划的重要。
众多物体都是学生熟悉的,教师则要培养在动手之前先动脑,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学生先提出自己的想法,经过小组讨论后确定下来,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放手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每个学生自行探究的机会,施展才智的舞台。
这时学生可以利用混合的知识制作饮料,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实验中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较细致和有秩序的实验过程,来得到更多的信息。
实验结束后的汇报和交流是为了培养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学生能倾听和尊重同学的不同观点。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我引导学生:“老师知道同时们一定有很多收获,下面我们就召开一个小小的饮料展示会,当听众要认真倾听,得能听出你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同时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彻底性、深刻性也得到了训练
二、教学中的疏漏
1、时间不够用:
从制定计划到实验探究需要很多时间,这些时间和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很重要,所以不能压缩,这样后面的`汇报和实际应用部分相对的时间就紧了一些。
2、有的学生制定完计划以后并没有完全实施:
在实验时,有的学生容易忘记计划中的某个环节,比如忘记预测,或忘记2次检测,但大部分的程序还能按计划去完成。
三、科学素养的培养
学会倾听和学会评价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但是,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更别说去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或是在评价时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了,为此,我进行了很大的努力。
在每次汇报与交流的之前,我都让学生明白,你必须放下手中的工作,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听听别人的优点,找找别人的不足,这样做的重要性,但仅仅是老师讲是不行的,我还对倾听好的学生加大表扬力度,评他们为倾听能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我引导学生:“,当听众要认真倾听,得能听出你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如果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先在你的报告单上做个记号,等别人说完再提出来。”
教学课后总结10
一、李老师准备充分。
陈老师精心准备的很多道具。
1.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分组讨论活动的自由空间,将学生分成三个5人的小组,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必要的白纸和笔。
2. 印发“人生刻度尺”。
二、以活动为主,充分体现了心理健康课的优点。
吹气球、做实验,放音乐……活动多多,参与积极,气氛极好。我认为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参与,在参与中切身感受,在切身感受中体悟,在体悟中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最后指导自己的的.实际行动。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最主要的是让最广大的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并让他们有切身的体会。
活动过程设计逐层递进,生动活泼。活动过程各步骤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容易操作,又能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在活动中,老师机智地抓住各个时机,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心理指导,真是“润物细无声”。例如,有同学把气球吹破了,许老师马上引导:“压力太大,容易出危险。”
三、教学内容极有针对性,很有现实意义。
1、选择适合对象:重点高中的高年级学生,特别是对前途和未来人生有一定思考的人群;不太适合的对象:普通中学或者职高,刚组成不久的不稳定班级;
2、课堂设计需要重新考虑:主题目标不够明晰,对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一定思考方式上的启发,但是切口太大,落脚不够稳;
3、虽然形式活泼生动,但话题过于严肃沉重,不容易让学生快速融合。
教学课后总结11
上了一节期末考试前的复习课,发现了很多不足。反思如下:
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不是很理想,没有积极的进行复习,而且我也没有进行积极性的点评,如果我当时能对个别表现较为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我相信以后学生的复习情况会更好的。
在复习讲解环节,在我穿完这部分问题的时候没有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互相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节课本身就是复习课,就是要落实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一点和我原本的教学初衷相违背了。
在试题讲解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可能和我的调动有关。之前在讲题的时候一般都是我一人在讲,后来发现这样效果并不好,向老教师学习,我也开始尝试着让学生讲,尽量做到学生能讲的我少讲甚至是不讲,但可能是由于学生还没适应课堂上当小老师,所以展示起来有种束手束脚的感觉。
再有一点是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做题时不能灵活的运用,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尽量让学生多做题,多练习,能达到在练习时不慌张。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针对以上的几点反思更好的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质量,做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卡普里岛教学反思军需处长教学反思绝句杜甫教学反思
教学课后总结12
我上本节课的初衷是由一节化学课上升为让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又由乌恰的蓝天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整节课情感的升华没有得到体现,由开场的紧张一直到下课。教师个人的情绪会影响到全体学生的正常发挥,显得课堂氛围紧绷,课堂效果不理想。
第一目标达成方面: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目标部分达成,化学性质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目标的预设主要由实验来完成,课前二氧化碳收集不纯净,导致倾倒和溶于水的反应实验失败。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根本,也是决定化学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比老师讲解要更牢固。本节课,教师在讲解,学生只是单一的输入知识,没有输出,没有形成一条良好的学习系统。为了让课程内容在45分钟内全部释放,我加快了课程进程的速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低估了这节课的'简单化,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二教学方面,教学语言混乱,表述不清,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表述化学语言中的专用名词是非常严谨的,好似措辞差之毫厘,实去之千里。课堂中的大部分内容在课题2中就已经有涉及到,属于知识再组合,知识再记忆,教学效果很差。
整体而言,课程内容在匆匆忙忙中完成,学生学习效果很差,希望能通过课后会议的帮助弥补自身的不足。
教学课后总结13
教学中,我以自己的亲身旅游经历的照片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极大地学习兴趣,为新授知识做下了铺垫。课标中指出:数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在设计教案之前,我进行了调查,大多数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本节课中我只向学生介绍计算器常用的'按键及功能,把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我设计了一个数目较大的计算。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学生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用计算器计算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算出结果,而用笔算的学生还没写出算式,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切实体会到用计算器计算的方便、快捷、准确,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的好处,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本节课实践应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简便,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在讲解混合运算时,可以让学生小组研究一下在计算器上是怎样输入数字的,有学生自己亲身获得的经验,应用起来效果会更好,在接下来的解决泰山石刻问题中我采用同位合作的方式,及时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是在讲解课本43页第2题时由于难度较大,在教师只讲解一遍时,只有小部分学生理解其意思,应多练习几个数,再小组探索发现其规律,效果会更好。
总之,一节课下来,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取长补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学课后总结14
通过7年的教学点滴经验,自己深感在儿童时期,对音乐乐理知识的缺乏,导致自己在接触乐器方面比从小学习乐理知识的同学要吃力一些,所以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中,乐理识谱知识我把它作为了一项重点工程。儿童是天真活泼的.,如果要他们坐在那里给他们讲解一些枯燥无味儿的乐理知识,他们的兴趣当然不高,所以在备课时我挖空心思来想象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学习乐理知识,怎么样使他们对乐理知识感兴趣?通过思考我定下了三条途径:
1、影像资料。美国电影《音乐之声》里面有一段演唱多来咪的歌曲,非常生动,当我把这一段旋律放给孩子们听时,他们兴趣盎然,都跟着一起唱起来跳起来了,并且有好多学生举手告诉我说:老师,我听过这首歌、老师,我学过电子琴等等。
2、舞蹈动作。孩子们除了讲故事外,当然就是他们的天性“动”了,光靠给他们讲:多来咪发嗦啦西哆的音程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他们肯定是毫无兴趣。所以上课我就编了几个小小的动作来激起学生对音程了解的兴趣:多:摸脚、来:摸腿、咪:摸膝盖、发:摸腰、嗦:摸肩、啦:摸耳朵、西:摸头、哆:站起来,然后通过活动来激起他们的兴趣,我唱嗦,他们就必须马上摸肩,谁出错了谁就到讲台上来表演,这就让他们充分理解了多来咪发嗦啦西哆是一个音比一个音高,像梯子样爬上去的。
3、讲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如果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导他们认识音符,那么效率肯定会高很多,所以在上课时我就用讲故事的方法:“同学们,你们见过蝌蚪吗?老师以前养过蝌蚪呢!…”讲完故事后就在黑板上板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如果就这样教他们,()他们肯定懒得记下来,所以我就按照音符的特征给他们去了“绰号”二分音符:大头、四分音符:黑头、八分音符:蝌蚪等等,这样以来孩子们的兴趣高多了,而且都呵呵的笑起来了。
通过讲故事、舞蹈动作、影像资料等把枯燥的乐理知识讲的生动了一些,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了,并激发了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相信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对于枯燥的乐理知识就不会感到无味了。
教学课后总结15
《蛙跳》是中班的一堂健康课,它的目标是:1.尝试各种跳跃动作,练习纵跳触物;2.发展跳跃能力。它的重点就是原地各种动作跳跃和纵跳触物。为了达到重点我先从大四班老师那借来了一根长长的跳皮筋,把跳皮筋横系在教室的前面空地上,又挂上一些纸条作为“害虫”。准备就绪,去请了几名小朋友过来试试高度,一开始很容易够到,所以我就把皮筋又拉高了些,可这回幼儿怎么纵跳都够不到。我在旁边示范着:蹲下再起来,努力向上蹦去够到纸条!孩子们越跳越起劲,越跳越正确,终于有一个高个子男孩抓到了纸条,可他使劲地一拉,其他孩子就跟着拉,当我阻止时皮筋已经松了。我发现皮筋好像不太适合,因为它的弹性很大,一位幼儿拉下后就会送下来能拉到很低很低,所以我打算寻找另一种道具。找什么代替好呢?我去问了我的指导老师,她说我们班有很长的布条很适合用。我就去跟着拿了,可一卷很新很新的布条,我不好意思用,怕这样的课堂一过,布条就会没有其它用处了,这样不就很浪费吗?可老师说:“用吧,为了课堂!”于是我又开始拉线了,这下好了没有了很足的弹性。我很开心的又叫来了几位幼儿,请他们尝试,调好了高度。
于是上课开始了,我的心里很忐忑,因为这样的跳跃在我看来很枯燥,没有什么新意。唯一有新意有趣的地方就只是后面的环节:青蛙捉“害虫”。那需要幼儿的想象和扮演青蛙角色,可“害虫”只是用纸条来做的,没有任何的形象性,我很担忧提不起幼儿的兴趣,我想让课堂更吸引孩子,更贴近孩子,可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修改?我很纠结……在课上我一开始还是处于纠结状态:该把重点怎么放呢,真的可以到达效果吗?到了课堂的中间环节时我才松了一口气,因为孩子们对这样的青蛙跳非常的喜欢,练习地也非常非常地认真,幼儿用他们的'表现感染了我,我也变的情绪高涨,指导着跳的姿势有点不正确的幼儿,不断都自己加入其中!在后面的青蛙捉“害虫”环节达到了本堂课的高潮:幼儿们分批扮演青蛙去捉“害虫”,在碰到纸条后孩子们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让每一位幼儿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和来之努力换来的成功感!
通过这样的课堂让我看到了虽然只有一个简单的在大人看似无趣的纵跳动作,孩子们却乐此不彼;虽然“害虫”没有任何的装饰,可孩子们非常认真地捉着“害虫”。在活动最后,一个孩子跑过来告诉我:“张老师,我们再玩这个游戏好不好?我觉得很好玩!”
【教学课后总结】相关文章:
课后的教学反思04-10
课后教学反思03-10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03-22
《古诗》课后教学反思03-24
英语课后教学反思01-17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03-31
课后教学反思13篇03-24
爬天都峰课后教学反思03-24
体育课后教学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