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说课稿1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哪些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学宫吗?科学宫每年都会在春季举行科技展,下面就是我市1998~20xx年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你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完成这个统计图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师:其实统计图也可以这样画(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大家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请你们比较一下手中的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全班汇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为其取个名字,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观察折线统计图。
师:你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2页第1题。
2.补充练习。
我国近年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
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把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明年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情况吗?
3.实践活动。
(1)请你调查自己及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
(2)根据收集的数据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事先发给学生空白的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信息?
(4)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脉搏的科学小短文。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教学设计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粉刷匠》。
2、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理解和体会粉刷匠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3、通过创编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粉刷匠》。
【教学难点】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感受劳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猜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不好?
师:小耳朵请听: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打身体的一部分,学生猜谜)
师:真聪明!每个人都有一双手,那么你们的双手又为家人做过些什么呢?(出示图片)
老师觉得只有爱劳动的手才是最灵巧的手!前几天啊老师认识一个外国小朋友,他非常能干也非常爱劳动,他除了会做大家做的事情以外,还会做一样特殊的事情,大家想知道他会做什么吗?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事情?(出示图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介绍这个小朋友刷墙的歌曲《粉刷匠》(出示课题)
师:大家想听吗?播放歌曲《粉刷匠》
(二)学唱歌曲:
1.简单介绍歌曲师:《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简单而且易唱易记。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的劳动技术,一方面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
2.出示课件歌词部分
师:今天啊这个小粉刷匠要来我们的课堂做客,他说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心情很紧张,因为他想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设计了一个很特别的自我介绍,你们欢迎他吗?(生回答)
师:你们真热情,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吧!(出示歌词)
(1)朗读歌词:
A、按节奏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a)简单介绍2/4拍的强弱规律。老师按节奏范念歌词
(b)生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
B、初步感受音乐《粉刷匠》。
师:这小粉刷匠的介绍太有意思了,所以波兰的作曲家干脆把它编成了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看这小粉刷匠是怎么样刷房子的,先刷哪里再刷哪里?(出示歌曲)
C、学唱旋律
(a)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唱旋律。
(b)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a”唱旋律。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听的真仔细,小粉刷匠唱的这么好听,我们也来学一学吧,我来弹琴,你们用“La”来唱旋律!演唱之前先听老师唱一遍。(1)师示范用“la”唱旋律(2)生跟师用“la”唱旋律(3)生用“la”唱旋律D、师生接龙唱
师:下面我们来合作一下,玩个接龙的游戏,老师唱第一句,你们唱第二句,后面两句我们一起唱。E.学唱歌词
师:说到这老师有个小问题想问问同学们,当粉刷匠把房子刷的漂漂亮亮,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啊?(高兴)
师:对,他的心情是很高兴、很开心的。因为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房子刷得这么漂亮,心情一定是开心、高兴的。现在我们把粉刷匠这种高兴的、开心的心情融入歌曲,一起跟着钢琴来一遍。
(a)生跟钢琴有感情的唱
(b)生分组唱,看哪组唱得最棒
(c)学生再次跟着钢琴有感情地演唱
师:歌曲我们学好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表演呢?
3、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A、学生思考表演动作。
B、生表演动作。
C、学生跟老师表演
D、生跟音乐边唱边表演
E、将生分两组,一组表演、一组演唱。
F、全体学生跟音乐边表演边演唱歌曲《粉刷匠》。
二、课堂练习
师组织学生唱歌曲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粉刷匠》,那么你知道小粉刷匠是怎么刷墙的吗?先刷哪里?再刷哪里?最后小鼻子怎么样了?通过学习让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够创造美,老师希望你们的双手,通过学习,都变成一双双灵巧的手,将来把这个世界装扮地更加美丽!
四、作业布置
回去把《粉刷匠》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在劳动的时候感受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学设计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三幅图。第一幅图,小兔站在南瓜的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图,南瓜已经运到家,土妈妈奇怪的文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命。小兔究竟是怎样运南瓜,是第二幅图,这幅图是一个空缺,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说出小兔运南瓜的方法,指导什么办法好事本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说一说一、三幅图的内容,通过想象补充第二幅图的画面。
2、动脑筋想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的办法进行评论。
3、做到用普通话与别人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发扬团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小兔运南瓜的哪种办法好,好在哪里,并说清楚
教学难点:
能对别人的办法进行评议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吗?你听过那些故事?
(这个故事我也听过,我也很喜欢。
噢,这个故事我没有听过,那天你能讲给我听嘛?我相信你一定讲得很好。)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听故事。那么同学们你们想通过自己的思考边一个小故事给你的朋友听嘛?今天折合可我们就来边一个小故事,只要你能过认真地听,我相信你一定能能编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来。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上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讲故事。
从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小兔子一家。春天的时候,兔妈妈带着小兔在一块空地上种下了南瓜。到了秋天,果实成熟了,小兔的生日也到了,兔妈妈非常的热情,兔妈妈想熬些南瓜粥招待客人,就让小兔去地里摘南瓜。(贴图:小兔)小兔蹦蹦跳跳地去了,来到南瓜地里一看,哇,好多的南瓜,它摘下了一个南瓜。
2、提问:你们瞧,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南瓜?
(出示课文插图一)从小兔子站在南瓜旁边你看出了什么?
3、(出示课件)小兔看着这大南瓜,着急得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动作。你们现在就是小兔,快想一想你会想什么?
4、精彩演绎。现在你就是小兔,那个组的代表愿意来表演一下,把焦急的心情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教师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画龙点睛试的评价,尤其把一些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全班教学。
二、想象过程,并说具体
1、四人小组讨论:小兔到底是用什么办法的呢?我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合理。(出示课件)要求小组内每人讲一种方法,并且要表达清楚。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a把南瓜当轮子滚动。b请小动物帮忙抬。c用绳子栓住拖。d看到小朋友骑着车子想到用自行车推找车子运。e请大象用鼻子运。f把南瓜当作船,划回家。g拿刀子切开,再运回家。
3、说说你是怎么想出这种办法来的?
4、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办法.学生评点:哪些运南瓜的办法比较好?为什么?同学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想法和同桌相互质疑,交流自己的看法。
5、议一议:那种运南瓜的方法比较好简单、省时、省力?为什么?再没有人帮忙,没有工具的情况下那种办法比较好?
三、了解结果,增强学生探究过程的愿望
1、(出示第三幅图)小兔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了家,我们来看你从图上你看出了什么?(观察兔妈妈和小兔的表情)兔妈妈的眼睛瞪得很大它问话时用的是什么语气?小白兔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同桌分角色练说。
2、同桌表演(要求边说边做出动作,还要有表情)
3、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评一评小兔和兔妈妈之间口语交际的过程。可以评语言表达,也可以评神态、动作,说说他俩的表演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学生通过评判,对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过渡:小兔运回了大南瓜,又得到了妈妈的夸奖,特的心里美滋滋的。
四、课后拓展:编故事
1、选择一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联系图1和图3,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2、作业
(1)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画在课本的留白处。
(2)找一个好朋友,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他听,也听听他讲的故事。
教学设计说课稿4
赵喜梅老师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第19页——21页的内容。赵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比较分析,自己归纳,来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常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力。突破了难点,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下面,谈一下我对这节
课的个人看法:
一、注重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课堂灵活开放。
老师从生活中的例子“买了一些苹果,已经吃了一部分,你想知道什么?”入手,引出数学的关联的量上,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相关联的量,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从“人的体重与门的高度”还有“我们班的总人数,满意的人数和不满意的人数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无不体现了数学知识运用与生活的特点,课堂设计灵活开放,锻炼了学生的分散思维。
二、如花微笑,温暖学生。
这节课上,赵老师从开始到结束,脸上都洋溢着迷人的微笑。微笑让学生感到温暖,身心放松,创造了和谐的'教学课堂。我想在课堂微笑很容易做到,但难的是微笑一节课,不管是引导学生发言,讲授新知识,还是针对练习我想赵老师是达到了教学思想的很高境界。
三、用问题引领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你能想到什么?”“你能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请同学们挑选其中的一个表格认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5个表格进行分类,你该怎么办?”每到关键的部分,老师并不着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用思考性的问题引着学生积极思考,最后由学生自己一点一点总结出来,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教学设计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爱迪生救妈妈》一文围绕着“走进科技世界”这一专题,介绍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他靠自己的智慧挽救了母亲生命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
二、说目标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目标定为:
1、会认5个生字,会写“炎,团,油,检查”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学二三段,体会当时情况之危急。
4、初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和爱动脑。
三、说教法与过程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1、学会读题——培养质疑能力
在出示课题以后,我问学生,你对课题中哪个字印象最深?并说说为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爱迪生能救妈妈,那是很了不起的,并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来读好课题。在读完课题后,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学生提出了疑问: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妈妈到底怎么了,爱迪生要救妈妈?等等。在学生们提出了这些疑问之后,再让他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还给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2、情境识字——提高认字能力
在本节课的识字板块里,我和余蕾老师商量好的,我上1到3自然段的生字,余下的生字她第二课时时解决。因为生字一共才5个,所以我打破常规先读生字卡片,再读词语的方法,采用了情境识字,拿出了课文中一个比较难读的句子和一个带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自由练读,再拿出生字卡片来强化。其中,“阑”这个字平时学生接触不多,于是我让学生猜字谜,在游戏中轻松地认识了这个字;“检”和“捡”这两个字比较容易混淆,所以这两字我还进行了词语辨析,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生字。
3、以读为本——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学二三自然段时,我先用医生的.话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让学生知道急性阑尾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的,感受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情况的危急,然后再让学生去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危急,学生读读找找划划再读读。
本课中,我主要抓了两个句子:“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和“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爸爸说:“那说多点几盏油灯吧!”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让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好这两个句子。
4、句式训练——培养概括和说话能力
语文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抓了两个语言训练点,一是用“爱迪生七岁时,妈妈,爱迪生
救了妈妈的命”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因为低段孩子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用一个句式,让孩子慢慢学会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二是在上“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这一句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妈妈还会疼得。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并充分感知妈妈疼得多么厉害,带着感受再来读句子,学生读得很到位。
教学设计说课稿6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才素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口语交际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质。”而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教学训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甚至根本就不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
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多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是学生“不会说话”。可以说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已经走入了“哑巴语文”的死胡同,陷入师生两难的尴尬境地。农村的孩子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口语交际能力更是薄弱。
我乡是一个彝汉杂居的偏远山区乡镇,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信息闭塞,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差,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弱,学生不善于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差,有的学生甚至读到三、四年级都还不会说汉语,不会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思,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老师也不够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认为口语交际课不好上,上不好,上不上都一样。有的老师即使上了也是走马观花,有的老师干脆就不上,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不仅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差上加差,制约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而且使我乡的口语教学质量相当低下。小学四年级正处在由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年级,正是阅读和作文能力发展、提高的重要阶段,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乡提高语文教
育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校针对性地提出了《民族地区四年级口语交际课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这个研究课题,旨在普遍提高我乡口语交际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彝汉学生口语表达较弱的原因,特别是学困生,胆小内向的学生不敢与同学、周围人交际的原因。
2、合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的话题,创设生动的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3、探究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
4、探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5、通过专项训练等方式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四、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而口语交际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在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过程中,离不开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联想力、想象力以及语言的编码、语言输出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就应该相当重视口语交际过程,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为了找到适合我乡四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切入口,通过与科研人员及一线教师研讨达成共识。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语文教师口语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验策略。
2、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阅读理论书籍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过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去指导实践。
3、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实施实验,对每一项、每一个阶段实验情况进行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措施。
4、个案研究法:总结教学实践中成功的口语交际教学案例。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5、对比研究法:彝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对比研究,四年级学生的对比研究及对他们进行跟踪研究。
(二)研究措施:
1、利用课堂:
(1)创设情境并以开放性口语交际的内容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师的课前激情引入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兴趣。除了教材规定的口语交际内容,还要结合校内外、国内外重大事件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并努力营造和谐、平等、快乐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自由表达,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2)重视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倾听习惯并非单纯地、机械地听,还包括对讲者的观察、对听的内容的理解、记忆、联想等。教师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寓言故事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由教师、学生分别来讲,然后让听的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复述或说说听后的感想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训练。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及时反馈学生的倾听状况并进行指导。
(3)变“我想说”为“我敢说”
口语交际能力与阅读能力一样,不同学生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想说,但不敢说或者不知从哪个角度说;部分学生口语交际中有畏难思想,搪塞、敷衍现象时有出现。教学中,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认真倾听,抓住发言中精彩的部分,哪怕是一个恰当的词语,一个优美的句子等细微之处,都要给予表扬、激励,调动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体验成功感受,久而久之,学生会变得敢说,会说。对大胆发言的、有进步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的学生,只要他们能够由不敢说到敢说,哪怕是只说了几个字或一句话都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如有不妥之处,教育其他学生不能加以嘲笑、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4)把口语交际与阅读、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体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老师要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要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的指导,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先说后写,请作者谈写作思路、体会,其他学生谈收获。使口语交际、阅读、作文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5)坚持家校结合,全方位口语交际训练
每天语文课前请一个学生用两分钟内的时间来讲故事、表演、朗诵、讲身边发生的事等,然后同学互评,教师点评、鼓励,这项活动每天轮流,每个学生必须参加。每天放学回家后,要求学生向家人、伙伴讲讲自己在学校里的见闻、喜怒哀乐等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充分利用班会课、主题队会课来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改变班会课、主题队会课的传统上法,让学生自己主持、自己总结,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说说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班级建设的建议,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等。
(7)加强普通话的学习、训练、应用
平时要求学生之间尽量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课堂上用普通话提问和回答问题,发现问题教师及时指导。彝族学生之间要用汉语交流,让彝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结对子,让汉族学生教彝族学生学汉语,让他们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汉语言表达能力。
2、利用课外:
(1)开展课外阅读和汇报活动
让学生在课外品读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等,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词汇,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并定期进行交流、评比。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请学生谈想法、看法、感受等,让学生进行议论、讨论、甚至辩论。通过这些活动,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2)与学生交朋友,增强师生亲和力
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增强亲和力,平时多与学生接触,进行平等对话,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等情况,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对老师的畏惧感,让学生有什么话都想对老师说,乐于对老师说。
(3)发挥家庭对口语训练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学生口语交际的最佳场所,父母是学生口语交际的启蒙老师。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特点,指定内容或鼓励学生选择内容与家长交流、沟通,既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又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当有亲友来访时,选择话题与亲友进行口语交际,进一步锻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胆量。特别少数民族学生,要求他们在家中要用汉语和父母、亲友交流,既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又能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利用教研:
通过观摩学习,促进教师口语交际教学水平的提高
指定教师上观摩课、示范课,然后通过上课老师的说课,听课老师的评课,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提高教师们的口语交际教学水平。
3、教师及时反思、总结
老师要一边教学一边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法,提高口语教学质量。收集好与口语交际的相关资料及教学实录,写出教学反思文字、个案分析、相关论文。
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探索出一系列有关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策略,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加以推广。
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乡的口语交际教学质量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研究阶段及目标
第一阶段(时间:20xx年3月-----20xx年7月)
参研教师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书籍,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相关教学案例,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测试、问卷等方式,调查了解学生掌握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学现状。,分析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拟定各阶段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目标要求,拟定实施方案。采取个人学习、集中学习,形成反思文字
第二阶段(时间:20xx年9月----20xx年7月)
1、根据制定的各阶段目标和确定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参研教师探究创设课堂口语交际情景的方法,通过课前演讲、小故事、辩论、等方式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探索口语交际有效的方法。研究教师评价激励的方法。
2、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上研究课,进行阶段行总结。
第三阶段时间:(20xx年9月、---20xx年3月)
通过研究有相关活动记录与反思文字,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建立教学反思手册。撰写实验报告,完成结题工作,形成结题报告。
六、预期效果
预计两年的时间完成,预期取得以下效果:
1、通过两年的努力探索出适合民族地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方式。
2、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达到预期的目标。不断总结和反思,形成经验并加以推广。
七、成果形式
1、学习心得、学生调查报告、各阶段目标、实施方案。
2、学生演讲比赛材料、教学实录、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案例、教师教学反思文字、课题研究报告。
3、有经验交流文章、成功个案分析、课题研究性论文、实验报告、建立教学反思文字手册。
八、课题组的组成和分工
顾问:
雷永康男大专学业中教一级指导帮助
黄兴高男大专学业小教一级指导帮助
组长:彭元琼女大专学业小学高级教师
成员:
郑天娅女大专学业小学一级
杨定珍女中专学业小学高级
伍国祥男中专学业小学一级
课题成员分工:
组长:指导课题开展及督导工作。负责本课题的策划与管理,为组织成果展示提供资源保障。组织指导。
郑天娅:组织对本课题的实施进行评价,为实验教师提供支持,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教学日志、实践研究。
杨定珍:教研课、教育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研究报告。实践研究。
伍国祥: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九、经费预算
经费的支出包括:
(1)购买或复印相关的文献资料费用。
(2)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费用。
(3)下乡调研、调查费用。
(4)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费用。
教学设计说课稿7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 拉萨 路纳 乃巴山 达尤龙真
使臣 求婚 绢花 青稞 沼泽地
豌豆 首领 松赞干布 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 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 过沼泽 遇到恶乌鸦 遇见神鸟 背走乃巴山 )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预设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板:神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看路线图、介绍地名)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稀疏、公主脚印)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板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神——人——神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
各位老师:
蠹液茫
犝獯瓮盘迦,我们学校上的是《文成公主进藏》。首先选课也是好事多磨,因为选择范围太广,竟让大家没了意见,结果我们就去征求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盛新凤老师,她刚在我们学校上了一堂《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份高原情结打动着每个人,她建议我们不妨上上《文成公主进藏》,这是她一直想上而未上成的课。于是,我们也藉着这份情缘开始了对《文成公主进藏》的磨课。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有它自身的文体特点: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情节虚构。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真实历史为依托,以“求婚—进藏—贡献”的顺序,以进藏的过程为重点。有意思的是,在文中,“求婚”安排的是史料,而进藏的过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如何读懂作者寄寓文成公主身上的神性?首先要读懂老百姓对她的情,民间故事是流传在民间的,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去关注,老百姓把身边的一切都跟文成公主联系了起来,达尤龙真的树木北稀南密,路纳这个地方牛羊长得肥壮,还有乃巴山的脚印——这些无不折射出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公主为何会充满神性?这归功于在四十多年间,对西藏做出的贡献,这是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做出的贡献。这恰恰是文本的空白处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所以整堂课我们以“神性”——“人性”——“神性”的探究过程展开。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琢磨,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激发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之情,初步了解民间故事。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说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 古文导入,了解历史。
一、 读讲故事,初悟神性。
二、 创编故事,回归人性。
三、 再读故事,升华神性。
下面说说具体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通过一组富有西藏风情的图片欣赏,帮助学生拉进与西藏的距离。从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作为背景,出示古文“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夸后世。”这里出示古文,只要学生能猜到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为文成公主所建即可,让学生了解史书中的真实信息,初步渗透史实与民间故事在文体上的不同点。
第二个环节:初读故事,感受文成公主的“神”。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预习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前安排了学生预习,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安排三个环节:第一: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通过用设计“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和“哪些词让你联想到古代”这两个问题,把词语教学和检查自学课文内容相结合。第二:运用课题“文成公主进藏”, 理清课文思路,直奔重点。课文分三部分:求婚—进藏—贡献。尽管历史上有五难或六难婚使之说,我们虽觉不舍,但还是把重点放在了主要内容——“进藏”上面。第三:梳理进藏过程中的事件,运用几个词来概括一段话,同时安排学生板书,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
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简要复述故事,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通过组内说一说,个别说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从学生的声音、表情、语言是否流畅等角度,在评价中指导,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增强转换语言的本领。学生在讲“找树干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乃巴山”时,轻轻点拨三个字“找、撒、背”,一来把握复述故事的基调——“神奇”,二来引出:你认为文成公主进藏是“容易”还是“不容易”的思维碰撞,进藏容易是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个无所不能的神,而一个不容易则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
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我们所做的一个尝试。填补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让文成公主回归人性。课文中所描述的是文成公主传说中的进藏过程,其实文成公主真实的进藏过程是充满艰辛的,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们制造了这样一个悬念后,我们预设了四个小环节:
1、回归文本,从课文重点句、重点词(跨过、翻过、终于等词)体会艰辛。
2、出示进藏路线图,让学生从蜿蜒曲折的行进路线中感受唐蕃古道的崎岖不平,快速出示经过的地名,再次感受进藏的艰辛。
3、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让学生想象路途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道路的艰辛。
3、出示历史学家提供的一段文字信息,再加上课前我们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以上三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的想象写话做铺垫。
4、展开想象,把遇到的困难写具体,让学生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第四个环节主要是对文本的升华,对文本作适度的拓展,体会老百姓对文成公主深深的情。首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民间故事的字里行间找到已浸润到百姓生活中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如“乃巴山的脚印”“内地桥”等,再一次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其二,补充相应图片资料,如“公主柳、公主柳、公主塑像”等进一步感受藏族百姓对文成公主的深厚感情。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本节课的设计就围绕着进藏展开,一条线索是想象中文成公主进藏的情景,一条是真实的进藏情景,想象与真实两者交融,给学生留下一个既神奇又真实的人物印象。
教学设计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哗,理解新词;联系上下文说出操纵自如、沉寂、静寂、笼罩等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第4题理解疑难句子的意思。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重点的确定:
由于本课是第三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首篇课文,要着重训练学生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所以我把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作为教学本课的重点。
难点的确定:
《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威尼斯这个水城独特的交通状况和异国的风土人情,这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而课文最后几句话又描写了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很难理解。故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
二、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讲读课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了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激发求知欲:
一上课,揭示课题,齐读后问:本文是写威尼斯还是小艇?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接着介绍了威尼斯的情景,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定向自学,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让学生认真听老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找出一个多音字,并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教师出示自学题:
(1)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记住字形,利用字典理解其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小艇、操纵自如、簇拥、哗笑、沉寂、静寂、矗立、笼罩。
(3)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关于小艇的哪几个内容?
在完成教学目标1时,我认为,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应一步步在课堂上进行为好,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通过第一次定向自学,学生已扫除了阅读课文的障碍,这时有必要初步了解文章的完整形象,为深入理解课文提供条件。
接着进行第二次定向自学,小黑板出示自学问题:
(1)默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思考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什么,并划出有关词句。
(2)默读课文,结合学习提示思考课文是分几个方面写威尼斯的小艇?并给课文划分段落。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读的效果,只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1/3。阅读课文前必须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能帮助学生纳入正确的学习轨道。这就是设计这几个问题的意图所在。
按课文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是本单元本课的训练重点,在完成问题(2)时要进行分段方法的训练。我采用了讨论方式,让学生自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等形式,使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落实。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阅读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对学习提示的学习与对课文的学习多次紧密地结合起来,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理解课文,训练新的分段方法的效率。
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接着让学生把中心句与本单元学习提示中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然后说说为什么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板书:交通工具)这样使学生既有了对事物的整体概念,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根据问题,逐层理解课文。
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自学第二自然段,用____划出描写小艇外形的词。用~~~划出比喻句,并思考把什么比作什么;提出本段中不懂的问题,尽量四人讨论解决。第二自然段采用了三个比喻句,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所以我把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说话训练。同时,结合插图及板画,进行看图说话,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
2.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又如何呢?用此句导入第3自然段的学习。反复朗读本段后,让学生说说如果自己坐在这种船舱里看书、观光,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至此,再齐读二、三自然段,总结、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3.船夫是怎样驾驶小艇的?用这一问题将学生引入下一段的学习。这里,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在自学前先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议议、想想的方法自学课文。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课文第四部分着重讲了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这部分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于是我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段为什么要分两个自然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然后,采用引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再作小结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学习:这一自然段写了威尼斯的男女老少白天生活、工作离不开小艇。那么,夜里呢?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我用小黑板出示了两个思考题: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威尼斯城从哪一种场面到哪一种场面的变化?②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然后根据这两个问题进行自学之后展开讨论:
a.写出了从热闹到静寂的情景。静寂表现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迫使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b.假如小艇不停,威尼斯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这样变繁为简,化难为易,一步一步,环环紧扣,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重点。
学习了全文之后,再次要求学生联系学习提示深入朗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通过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本课的学习方法:
(1)状物的文章常用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分段的步骤是:
先理解课文描述了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接着按几个方面将自然段进行归并,给课文分段;最后看看每部分是怎样记叙事物的某一方面。从内容与语言形式结合上加深理解。总结是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巩固。
五、说板书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再加上孩子们对威尼斯这个水城独特的交通状况及风土人情比较陌生的实际情况,我边分析课文边直观形象的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威尼斯的小艇的特点及重要性。
教学设计说课稿9
《穷人》是统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乐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穷人;
等待丈夫:温暖而舒适的家——(勤劳);
探望生病的邻居;
抱回孤儿:抱回可怜的孩子——(善良);
忐忑不安的心情。
丈夫归来:严肃-忧虑-能熬过去 (关心他人)
教学设计说课稿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24课《镜泊湖奇观》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课前准备:每个人查阅镜泊湖及中国名胜、身边景物的有关资料。
教学准备:投影仪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同学们谁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名胜美景?说的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美丽的镜泊湖。
2.教师板书课题。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
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学生自主选择诵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学到这里,镜泊湖奇观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关于镜泊湖奇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
3.教师引导,讨论解决
六、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七、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八、板书设计
镜泊湖奇观 湖自然朴实绮丽多变静态
瀑布壮观从不结冰断流动态
地下森林长在火山口里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
教学设计说课稿11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牧歌》,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牧歌》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F宫六升加变宫调式调,2/4拍,情绪抒情宽广,旋律宛转悠扬,描绘了草原放牧的故事与场景,表达了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长调和短调知识,感受作品表达热爱家乡和生活,体会生活的美好,提升演唱技能。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牧歌》,加深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感受蒙族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增强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演唱,并配以讨论、欣赏、分析探究等活动/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长调的音乐特点,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的音乐特点,掌握其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的演唱特点。并能够用悠扬抒情的情绪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了解蒙古族民歌风格,掌握《牧歌》演唱特点。
难点:分辨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风格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请同学们演唱各地区的民歌并提问各地歌曲风格都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因为地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风格,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活泼跳跃、有的高亢嘹亮。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牧歌》。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教学设计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科技世界,本组课文文字生动,插图精美,引人入胜。而《爱迪生救妈妈》是本单元的第2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妈妈的病情十分严重,在切除阑尾炎手术时,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聪明的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办法,救了妈妈的命。读了文章,我们都会为小爱迪生的聪明和智慧赞叹,同时也看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肯动脑筋,善于观察生活,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与经验,自主的建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不同的体验,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动态的生成过程,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注意联系生活学语文、用语文。
三、教学目标预设
1.会认11个生字,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炎、团、检查”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学二三段,通过读找划圈体会妈妈病情之急,时间之急,大家之急。
4.初步感知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读圈找划体会妈妈病情之急,时间之急,情况危急。
五、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爱迪生,读读课文,圈出生字。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课前谈话
课前我们先做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他是美国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一生却共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对人类的文化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电灯就是他发明的,这个人是谁?(生抢答:爱迪生。)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爱迪生,学习“迪”。你能简单来讲讲爱迪生吗?
(二)激趣导入。
1.师:爱迪生多了不起啊!,他的一生有20xx多项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们说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就是因为:出示(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能想出一些好主意。)引读。
2.有一次他还靠着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指名读,说说课题中哪个字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齐读。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预设:爱迪生为什么救妈妈?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妈妈有没有得救?等)
(三)初步感知 学习字词
1.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大声读一读,注意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刚才小朋友在读的时候,张老师发现有两个句子好象有点难读。
出示句子: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
一检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a生字 “阑”,猜字谜。b“捡”“检”句子辨析。
3.出示生字卡片,看,生字宝宝从句子中钻了出来,来,一起和他们打声招呼吧。齐读3遍。
4.刚才我们小朋友认真地读了课文,现在请你说说读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3个)先静静地思考一下。
5.你能不能用这样一个句式,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爱迪生七岁的时候,妈妈 ,爱迪生 救了妈妈的命。先静静地思考一下。
指名说——说给同桌听一听。
(四)学习课文2、3段。
(1)细读课文第二、三段,感受情况危急。
1.刚才小朋友都提到了急性阑尾炎,那么什么叫急性阑尾炎?小朋友们知道吗?让我们来听听权威人士——医生是怎么说的吧!
2.不幸的'是爱迪生的妈妈也得了急性阑尾炎,她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有100多年,那时医学比较落后,如果不及时治疗,那么等待她的只有两个字——死亡。当时的情况是多么危急啊!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危急?划下来,好吗?
预设1: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课件出示)
(1)说说你的想法。你能不能想象一下,“直打滚”是什么样子的呀?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瞧,躺在床上的妈妈,她感到越来越疼了,请你想象一下,妈妈会疼得 。
(3)当我们看到妈妈的痛苦,听到妈妈的叫喊,我们的心里急(指板书)得像一团火一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2: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爸爸说:“那说多点几盏油灯吧!” 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大家急得团团转。
(1)小朋友们,请你们也来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急”?大家急得团团转。谁急?爸爸急、医生急、爱迪生急等。
(2)爸爸、医生、爱迪生他们为什么急得团团转?请小朋友用心地读读这个句子,思考一下。
(3)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那医生有没有想办法呢?你从哪里感受到的?随机理解“环顾四周”和“迟疑片刻”,体会医生的无奈和矛盾。
(4)还有吗?大家为什么急得团团转?(爸爸想的办法不行)你从哪里知道的?(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现在你就是医生,你能不能来做一做“连连说不行”是怎样的?
(5)医生想不出办法,爸爸好不容易想的办法还是不行,那就赶快把妈妈送医院吧!(不行)为什么不行?马上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来不及,马上,几十里外)
(6)不做手术行不行?送医院行不行?在房间里做手术行不行?这可怎么办啊?大家急得——团团转(生跟读)
(7)此时此刻,医生和爸爸束手无策,妈妈又危在旦夕,大家都非常着急,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来再现这一情景呢?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五)回顾板书,设置悬念。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二三自然段,这一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妈妈疼得直打滚,送医院又来不及,家里光线太暗,大家急得团团转,真是急!急!急!就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候,突然爱迪生却一溜烟似的跑了出去。他要去干什么呢?他到底会怎么救妈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六)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并能给它组个词。
(七)写字指导。
学写三个字和一个词:油 团 炎 检查
30、爱 迪 生 救 妈 妈
急 !
直打滚 来不及 光线暗 团团转
教学设计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1.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单元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中第二节课的内容。这节课紧扣“个人礼仪”为中心,主要讲了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以及怎样养成良好的个人礼仪习惯等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第一课的一个重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学好本课,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提高礼仪素养,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情感目标:尊重自己和他人,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做讲文明、有礼仪的 人。
能力目标:自觉践行礼仪规范,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个人礼仪习惯养成
教学难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在学校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那么,德育教育就应该放在首位。而中职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注意力较难集中,不能被动接受枯燥理论说教;再加之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现在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小组竞赛,合作协同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并布置任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使学生从感情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及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我在课前做好了多媒体课件,安排了情景剧的排练,并布置每小组派代表准备作自我介绍。学生预习课文并查阅有关个人礼仪的资料,搜集有关公共场所违背文明礼仪的图片和常用文明用语等相应资源,发布到校园网上“德育之窗”。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引思明理、学以致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2’
播放PPT课件,将站姿、走姿、坐姿、致意、鞠躬等标准仪态的图片展示出来,同时播放不雅姿态,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真切地了解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以加深印象,激发求知欲,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举止,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30’
案例一 多媒体展示老布什竞选演讲材料。(设计意图:我校每月举行一次演讲比赛,让学生观看了解,对自己今后参加演讲有帮助和提高。)
材料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看了这些材料,同学们有何想法?学生积极思考,发表个人意见。(设计意图:利用经典案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关于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并分析问题:为什么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并回答。
互动在线 一分钟专业演讲比赛,将事先设计好的表格发放给每个同学评价打分。(设计意图:既锻炼了上台同学胆量,又对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个人礼仪问题进行分析、点评,强调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指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点评小结。)
榜样力量 展示彭女士出访的部分新闻报道及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说说为什么彭女士会赢得好评如潮,这又说明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个人形象是很重要的,良好的个人形象可以提升整体素质,同时让学生明白个人礼仪的重要性。仪容之美包括仪容的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三个层次,提高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并引出本课重点和难点。)
播放材料,引导探究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列举,和老师一起归纳、概括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解这一内容时,注意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他们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明白行为心表,言为心声,文明无大事,细节彰显道德,从而落实到行动上,规范自己的言行。
播放课前学生收集的相关违背文明礼仪要求的图片,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让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教育学生,应学会自尊自爱、加强自律、约束自己的言行。并引发学生心灵震撼,升华感情。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组竞赛(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明用语,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检查了课前作业。)
互动在线 学生表演礼貌情景剧(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既锻炼了上台同学,又加深了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运用,对其仪容、仪表、仪态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和提升。并且懂得文明礼仪习惯应从小事做起,从日常行为开始,突出本课重点。)
三、引思明理 5’
提问:1.2.3.(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在无人监督之下,能自觉遵守行为准则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的人。只有内心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懂得尊重别人,才会自觉按社会公德行事。要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就要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就必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巩固重点和难点。)
四、学以致用 5’
播放周思敏《现代礼仪知识》视频,让学生边看边练,相互指出每位同学在仪容仪表上的优点和不足。(设计意图: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找出自己在个人礼仪修养方面的不足,完成课后作业①。)
五、课堂小结 3’
1.运用“盘点收获”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代表发言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在知、信、行、三个方面进行了盘点,符合德育教育理念。)
2.课后作业
①行为训练:仪态训练、坐姿训练,走姿训练、站姿训练。
②观察学校演讲选手的仪容仪表,分别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课后讨论。(设计意图: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
板书就像是一份微型教案,应简明扼要地将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方便他们理清知识结构。
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七、【教学后记】
1.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本节内容通过让学生表演和自己收集素材等方式,把要学的东西和学生实际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知、信、行的统一。
2.在课堂上,周思敏《现代礼仪知识》视频不能全部观看完,所以由班主任老师在课后组织观看。德育教学工作应全体配合,常抓不懈,德育教师的工作任重道远!
教学设计说课稿14
一. 教材简析:
《镜泊湖奇观》是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山河,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的重点在于突出镜泊湖景色的壮丽奇特,故而以“奇观”为题眼。
全文分四各部分。首先描绘了镜泊湖动人的传说故事和形成的实际情况,接着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也就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其次重点描写了吊水楼瀑布的景色,最后是地下森林的景色。文章层次清楚,比喻生动,词句优美,描绘细致。
《镜泊湖奇观》一文在描绘镜泊湖整体特点时运用了静态描写,在吊水楼瀑布这一段则运用了动态描写,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镜泊湖的特点。
作为阅读课文,在教学内容上则要结合单元的训练目标,运用旧知,扶放结合逐步形成技能。
二.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为以下4点。
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④.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重点的制定,由于本文文质兼美,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所以定为理解文中优美词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描写镜泊湖奇观的。难点是吊水楼瀑布冬季不结冰断流。因为学生对于冬季气温低达三四十摄氏度,瀑布的水却从不结冰这一奇特罕见的现象不易理解,教学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三. 教法和教学程序。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词句品析法,辅以朗读法和点缀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通过朗读,品词析句,感受文章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步:
(一)(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先从审题入手,通过朗读理清层次,感知内容。
本文课题是《镜泊湖奇观》,我在开课时就抓住了这个湖泊为什么叫“镜泊湖”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朗读全文,找出答案。再扣住“奇观”,看看它到底奇在哪?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在“奇”字,让学生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弄清段落层次,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哪几部分来描写的,使每一个学生既对全文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又能在逻辑思维上做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二)(实施目标)以读带讲,品词析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本篇课文,优美的词句较多,如果学生能够体会这些词句的精妙,那镜泊湖的奇特美景也就可以栩栩如生的再现在我们眼前。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神奇之处,品词析句,哪一句写得美,美在哪里,哪些词精、哪些句妙,它们是如何抓住景色的特点进行描绘的。然后让学生质疑,对于镜泊湖奇观还有什么疑问吗?对疑问分类,学生讨论,自行解决,教师适当引导。
(三)(目标测评)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学生在赏析完全文后,能够在回顾全文后很快地把握住本文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以及这种相结合写作方法的优点,我还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本文写作方法描写一处景物。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目标检测。
四. 学法指导。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本课教学着重指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 指导学生掌握品味词语的方法。
如课文第二段,描写镜泊湖整体特点时,学生已经提出具有概括性的两个词,“自然朴实”、“绮丽多变”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呢,我让学生在文中用波浪线和横线画出能够体现这两个特点的词句, 如“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 一望无际的林海。”我让学生先品味峭拔、清澈、缤纷、一望无际和点缀等词,理解了这些景色的特点后,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明白了镜泊湖的景色大多是天然形成的,没有太多的人工点缀装饰, 这就是“自然朴实”的意思。这个词用得好, 好在哪,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要看它是否准确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抽象的词语要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内容要善于运用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二)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除了教给学生各种阅读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知识,以至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动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已比较熟悉,我就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描写一处景物。
五. 课堂训练与作业布置:
课堂训练主要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
听 —— 听老师的问题要求,在赏析词句时听取同学的发言。
说 —— 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读 —— 全班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
写 ——描写一处景物。
六. 板书设计如下:
镜泊湖奇观 湖自然朴实绮丽多变静态
瀑布壮观从不结冰断流动态
地下森林长在火山口里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
对于板书的设计,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学生受到板书的启示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说课稿15
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程老师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如,新课开始时,程老师利用“张红想知道旗杆的高度”,从这样一个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不仅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有效地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学好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和决心。
2.有效地处理教材,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比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而程老师处理的很好,把无声的、枯燥的教材进行了有声的、精彩的演绎。在这一节课中,程老师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对同一比例不同大小的国旗的长宽比例的探究,运用计算比值、课件演示、交流讨论、自主写出比例等等一系列的方法进行由浅入深地自主探索,实现了学生对“比例的意义”这一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
3、服务于生活,回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以上抽象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应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程老师在课的最后出示“大自然中的比例”,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和课的开始形成了呼应。圆满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学习效果很好。
【教学设计说课稿】相关文章:
设计的说课稿01-08
校徽设计说课稿01-10
台历挂历的设计说课稿01-16
设计的说课稿15篇01-08
教学说课稿12-30
小学教学说课稿03-14
体育教学说课稿01-08
诗词教学设计08-09
古诗教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