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械制图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械制图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基本几何体(圆柱圆锥)”。是高教版《机械制图》第三章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第六节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二版《机械制图》中第三章的第6节,整个这一章主要讲正投影法和三视图,正投影法是绘图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这一节主要讲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和表面点的求法,是正投影法的应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2、学情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学习画平面立体三视图和求它们表面上点的投影的能力水平基础,知识水平不应有困难,能力水平也不应有困难,但要通过多做练习来达到熟练的目的,并且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圆柱、圆锥的形成和三视图特征;
2)、掌握在圆柱、圆锥表面上求点的投影的作图方法。
3)、熟知基本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画出圆柱、圆锥的三视图和在它们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2)、具备正确标注基本体尺寸的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及对空间形体的分析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圆柱、圆锥三视图特征和投影分析、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
2、看图、绘图、标注尺寸三大能力的培养。
[难点]
空间概念的建立和训练;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作图方法。
二、教法设计
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使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模型展示
3.模型展示发:课前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做些几何体帮助自己分析和观察。
三、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教,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听懂、学会,还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离开老师这根拐棍就不会走路了,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形成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10分钟)
复习回顾
1)、简述棱柱、棱锥的视图特征和画图步骤,求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的方法;
2)、反馈、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预习检测:圆柱和圆锥是怎样形成的?圆柱的三视图和四棱柱的三视图有什么不同?
导入新课
简述本次课概念、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学习目标。
圆柱体和圆锥体都是机器零件上应用最广的基本几何体之一,本次课主要讨论两基本体的视图分析,并通过分析,熟练掌握其三视图的读、画和标注方法和能力。
2、新课教学(75分钟)
1)、结合课件和模型同学们共同观察形体的特征。特别是引出并讲清“轮廓素线”(或称为转向轮廓线)的概念和意义。这为解决其表面交线(截交线、相贯线)的求作问题,提供依据和方法。
2)、根据立体模型和形体特征作立体的三视图,这当中主要突出作图步骤。
3)、利用特殊位置面具有积聚性的特性求圆柱表面点的投影和对圆柱进行尺寸标注。讲解时一定突出圆柱和圆锥三视图的特征,拓展学生的感性积累和空间想象力,回顾辅助线法求棱锥一般位置面上点的投影的方法,引出素线法(或纬圆法)求圆锥面上点的投影的作图方法。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4)、用一些课堂练习巩固,教师点拨解答难点。改变立体的放置位置,多位之多答案,鼓励发散思维。
3、 小结
1)、结合课件和板书简述圆柱、圆锥的三视图作图步骤:画基准作俯视图、根据三等关系作主视图、最后作左视图。
2)、表面上求点的投影的基本方法。素线法(辅助线法)或纬圆法(辅助圆法)。
4、作业
1)、习题:学生讨论完成习题集35、36各小题。
2)、思考题:P67 2、3、4各题。
3)、预习:截交线集中疑难问题。
五、板书设计
基本几何体(圆柱圆锥)
一、曲面立体的定义
二、圆柱
三视图分析作图步骤:画图
1、基准
2、俯视图
3、主视图
4、左视图
表面找点作图充分利用积聚性
三、圆锥
三视图分析作图步骤同六棱柱、画图
表面点的投影充分利用顶点作辅助线和辅助面
机械制图说课稿2
教材分析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本节基本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识图能力的主要内容。它既是对前阶段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又要为后面组合体乃至机械零件打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本课题-球是前一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的深化和提升,也是把这个阶段讲授的新内容应用到制图实践中去的重要一环。
学情分析
在学本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六棱柱、圆柱、圆锥的三视图画法,对积聚性、可见性、辅助线法和辅助面法等概念也比较熟悉,初步具备探究本任务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分析和总结能力差,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对理论学习普遍兴趣不足,但善于观察,活泼好动,尤其是当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时,他们会产生很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我努力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项目内容多举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三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1.了解球体的形成并掌握其三视图画法。
2.掌握球体表面点的投影。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运用和深化知识中热爱专业,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球的三视图画法及其投影分析。
难点:球表面求点并判断其可见性。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每一环节都目标明确,动脑动手;辅以多媒体和模型演示,使教学更直观、形象;分组讨论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课前准备
1.三角板、圆规、圆盘、篮球、模型、课件和任务书。
2.将学生自然分成8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阶段一导入新课-明确项目精选一段姚明投篮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球。提问:球的应用实例有哪些?阶段二分析讨论-突破重难点1.思考:球是如何形成的? 2.思考:球的三视图怎么画?(在教室三投影面体系中展示篮球)
任务一任务一:请学生跟我一起画球的三视图。视图分析示范:正面投影的圆是球体正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也是前后两
半球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线。我来试一试:请学生完成另两个圆的分析。提问:1.球表面是否具有积聚性?(直观)2.能否用辅助线法作球表面点的投影?(讨论)3.还学过什么方法求点的投影?(张口即来)结论1:球表面点的投影可以用辅助面法。提问:辅助面是平面,平面分为哪三类?其投影特性?讨论:哪种辅助面求点的另两面投影最简单?理由?结论2:辅助面采用投影面平行面。例:已知M点的正面投影,求其另两面投影。提问: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我当小老师)小结:求作球体表面点的投影有几种方法?阶段三实战演练-比比谁最棒(导生协助)
阶段四总结归纳-效果反馈1.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互相补充) 2.佳作欣赏。(导生推荐,教师把关) 3.你在哪些地方有困难?(个别辅导)阶段五巩固提高--能力拓展作业:必做:册P441P451、2(巩固)
选做:册P453(拓展)尝试新知:结合课堂分析,思考圆环表面点的投影如何求?姚明能入选NBA付出了艰辛的汗水,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也要能吃苦耐劳。案例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以致用。动画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对照模型,形象具体;任务驱动,让学生手脑并用。言传身教,规范作图。对照篮球,用同种颜色标识正面投影圆的三面投影,形象直观,为下面学生的练习起好示范和铺垫作用。讲练结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有上面的'示范和篮球实物作铺垫,学生很容易摩仿得出结论,增强其自信心。通过创设有梯度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更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对其他学生也有很好的榜样作用。例题后的小结,及时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上升为理论高度,也为后面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四和任务五作铺垫。任务驱动过程中,“导生”,协助教师检查其他学生或给予个别辅导,不仅提高了检查辅导效率,而且在各小组间营造出竞争和协作的气氛,具有很强的榜样和激励作用。学生自我总结,印象深刻,突出其主体地位。佳作欣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共同进步。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给学生选择,让他们量力而行,分层要求。温故而知新。教学反思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创设问题、设置悬念,并适时的进行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自己得到答案和结论,最终将抽象空洞的理论转化为形象思维能力,以此达到对知识点的更好理解、领悟和掌握,今后要继续探究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任务书:
项目:球学时:1重点:球的三视图画法及其投影分析。难点:球表面求点并判断其可见性。任务一:画出球的三视图。任务二:用正平面作辅助面求点另两面投影。任务三:用侧平面作辅助面求点另两面投影。任务四:求点的另两面投影。任务五:求点的另两面投影。 总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2.今天你还有哪些问题?
机械制图说课稿3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机械制图第五章《组合体视图》中的第五节"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机械制图》第五章组合体中的第五节。从整体来看,“组合三视图画法”是第五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关键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和读图能力都得以提高。第五节内容共分4个学时,本节为第1、2课时(共90分钟),主要为老师讲解。
2.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或已知视图,运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完成三视图,在画的过程结合线面分析法,不断总结、体会,以掌握和提高制图的'能力。
(2)能力素质目标
通过分析讲解,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作图水平。让学生从模仿学习,向不断提高自己理解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发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画组合体三视图。
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先画最能反映该部分形状特征的视图,先画可见部分再画虚线部分),三个视图一起画”。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分析理解,并充分感受其在画图过程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制图技巧。
(2)难点: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运用形体分析法,通过“分”、“合”的方法,将图形化繁为简,“分”:把复杂的组合体分成若干个基本体,单独画出基本体的三个视图,要求三个视图一起画。“合”:然后将各组成部分的按其相对位置及表面连接关系将所有组合体组合在一起,注意遮挡关系。
在绘制和图形检查的过程中要结合应用线面分析法。
二、学生的分析
机电专业的学生群体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文化理论基础不佳,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因此,在讲解中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教学中采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由于学生的层次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将以简单的实例进行分析,同时可以适当地用轴测图进行启发式教学。
(1)讲述法:根据图形或教学模型,讲清楚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的概念,并合理选择图例。
(2)提问法:老师将在已完成的某些图形上合理设计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前面知识的应用能力。
(3)课堂讨论法:在习题集上指定一题,分四人就近谈论,然后请两位同学上黑板绘出图形,再请一位同学对黑板上的图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点评。
2、学法
(1)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复习,特别是对顺口溜的理解。
(2)基础差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积极主动,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要多问、多练,能者为师,不耻下问。
(3)课后作业要独立完成,并且还要多画、多看。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课的导入(5分钟)
机器中如出现某一零件损坏需要重新加工,那这样就需要将这零件重新画成零件图,然后再进行加工,而我们这一节课就是零件(教学模具)画成三视图的过程。
(1)提问:一般组合体零件的类型有哪几种?(叠加类、切割类、综合类)
(2)提问:各基本形体间有哪几种表面连接关系几表达方法
2、课程的实施(85分钟)
第一阶段:老师讲述(50分钟)。
第二阶段:老师提问(5分钟)。
第三阶段:指定轴测图课堂讨论画图,两位学生上黑板画图,一位学生讲解。
第四阶段:老师最后的点评围绕这几个方面:
(1)主视图方向的选择?长、宽、高方向基准的选择?
(2)作图步骤是否正确;
(3)组合体投影表达是否合理。
3、本次课教案
机械制图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点的投影》。我说课分为4个大部分,
一、说教材
《点的投影》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这本教材里面的第二章第一节所要学习的知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中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对空间想象力的建立有一定的困难,而学生一但无法跨越由“空间”到“面”的表达方式,将无法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将来就业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就得帮助同学们跨越这个障碍。
我们知道,一个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形体,它的基本图形元素无非就是点、线、面,而这三个基本图形元素中点是最简单的,而我们想要学生跨越这个由“空间”到“面”的表达方式,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教会他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空间点是如何从空间转化到面也就是点的投影这块着手,只有这样,他们才有信心才能从中领略《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乐趣,这样也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今后直线的投影、面的投影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确立目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确定重、难点
确立目标:
那么,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点的投影》这堂课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只要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学生以后才可以轻松地把空间点转化为了面的表示方式,才可以轻松解决已知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要求作出第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的问题,才可以轻松地由平面点想象出空间点等一系列问题。
分析教材(确定重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定义为点的投影标识以及点的投影规律。点的标识重要,是因为,这个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里面的公约,俗语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这个公约都搞混了的话,那我们就没有办法成就“方圆”了,也就是没有办法利用这个“规矩”去帮助我们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了。而点的投影规律是我们能够顺利完成由空间到面表达转化的桥梁,所以也当然为重点了。
分析学生(确定难点):
中职校的学生只是在初中的时候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课程,设计的空间想象并不多,空间想象能力非常有限,所以这堂课的难点就在于空间与平面的互换上。
三、说教法(教学过程)
导入技能:
首先说明学习本节课的难易程度以及目的,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得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
其次,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首先是强调本节课中经常提到的点的有关注意事项。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同学走入误区。
接着开始学习新的概念——三面投影体系。通过在上节课所学习的两面投影体系的基础上画图讲解三面投影体系各面的标识以及三面投影体系的特点。这样的讲解同学们就可以很直观的认识到了三面投影体系与两面投影体系的区别。
将空间位置上的一点置于三面投影体系中,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思考练习:运用之前学习过的平行投影中的正投影做出这个空间点在三个面上的投影。(学生上讲台做)
逐个投影分析其对错,由学生回答对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表达点的投影的时候很吃力,一时是这个投影,一时又那个投影,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明了点的标识的必要性了,进而带这学生进入点的投影在三面上的标识的学习,也就是我们的重点内容之一,这样的一种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教法也就是理论联合实际的教学原则可以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而也可以突出我们的重点内容。
接着是开始我们的难点,空间问题转换平面问题。也就是怎样将三面展开成一面的问题。
转换时候采用的是画出一个由空间点以及空间点对应在三面上的投影组成的长方体。同时利用我们准备的三面投影体系教具(flash)先让学生形象生动的观看一次真实转动的情况,再解说,在解说的时候要一边解说一边在旁边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哪个面沿哪条轴转,向哪个方向转,转多少度都一定要在空间图形上明确表示出来。因为学生的空间能力还是很薄弱的,你稍遗漏一个不标,那么学生就可能开始看不懂了。同时,在这一块我们务必要更加注意我们的讲解速度,尽量放慢语速,在解说的同时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学生出现疑惑不解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再重新解说一次。在板书上,空间图与平面图是要画在一起的,因为两个图画在一起,可以使得学生容易结合想象,对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结合空间和平面的两个图形,引导学生从点的三个投影他们的尺寸或者是方位上寻找联系。首先给予空间点A一个坐标(x,y,z)要求学生写出点的三个投影的坐标,在平面图形上表标示出来找出关系。这样,当学生写出来了就可以很轻松地发现到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全部的规律。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讲解,让学生与老师比较一下整个过程有哪些差别。强调最后得出的规律,也是我们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加深在他们脑中的印象。
接下来课堂练习,让同学们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做出第三个投影面的投影(已知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学生代表上来做。
评讲中反复强调三种方法中所要运用到的知识——点的投影规律。要求同学们课后熟记并且熟练运用。
结束技能:
归纳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再次让学生明确重难点。
四、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了“循序渐进” “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教学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浅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点的投影是组成图形元素中最简单的一种,学生应当对自己充满自信心,积极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在学习中学生要不能从头至尾都是依赖老师,而是应该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就要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同学之间还要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以上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目标、说学法四个部分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
机械制图说课稿5
尊敬的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投影法的基本知识》,我打算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以下是我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题的教材选自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由王晨曦主编的《机械制图》中的模块二学习情境一。《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机械专业的必修课。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正投影法的特性为重点,把利用三视图的形成及性质确定为难点。投影的知识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及工作作风的基础。我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正投影原理及特性;
(2)通过对任务的学习掌握读图和简单的绘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利用实体绘制三视图
(2)任务驱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价值和行业价值
(2)培养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度
(3)养成善于分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用法,贵在创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采取了演示、启发引导法、讲练结合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来展现既获取理论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组织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就是用“沟通”“合作”“协调”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本课题的授课对象为大专一年级新生,这个班的学生通过模块一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机械制图看懂零件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浓厚,喜欢动手画图和动脑思考,具备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2、学习难度:根据对本知识点的授课从中我发现本课题,抽象思维的很难建立,绘图习惯不好养成,学习兴趣不也好培养,同时对专业常识的积累也很重要。
3、学习方法:我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根据对本知识的处理我还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1)竞争激励法: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上课时提问相关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相应奖励。培养自觉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2)勤学多练法: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养成勤学多思的好习惯。
(3)分析归纳法:利于思维的发展,培养实践能力。
最终让学生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达到“做中学”的一个教学效果。下边我通过了导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课堂练习、评价任务、板书七个方面对任务进行了实施。
1、课堂导入:通过手影短视频,让学生思考为生么会产生不同影子的形状?让学生体会到制图的“美”。
2、提出任务:本任务主要有投影的形成、投影法的分类和正投影的特性三个小任务用了一个课时完成了本任务。
本任务主要有三面投影体系、三视图的形成和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的对应关系三个方。
3、分析任务:我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以后还要学会绘制三视图,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同他人交流设计方案。
4、实施任务:
任务一:三面投影体系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室正面墙壁、侧面墙壁、地面得到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正平面、侧平面和水平面,让学生更能形象、直观地理解三面投影体系。在三投影面的展开时我采用直观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投影体系有展开。也让学生知道在三个投影面上得到的投影,分别是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任务二:投影规律
投影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也不容易掌握,首先引入投影规律的概念,再利用了粉笔盒的六个面中相邻两个面有一条公共边的原理对投影规律突破宽相等的难点。最终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宽相等”的原理。
任务三: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的对应关系
物体的方位关系是比较抽象,而我在授课时首先让学生掌握“长”“宽”“高”的概念,在让学生通过上下左右之间的一个关系,最主要的学生对前后容易混淆,在这个问题上我采用了我这几年来总结的经验“远离主视图的方向为前方”一个死方法来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
5、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本堂课的练习我就让学生从最简单的粉笔盒开始,这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投影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难以动力操作的学生进行辅导。
6、评价任务:习题练习完成以后,我根据学生所做的作品做出相应的评价,并对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再次强调,同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分享。
7、板书:好的板书对于提纲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板书的原则是简单扼要,眉目清楚。我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前边两部分为板书的正文,第三部分则为草稿和最后的作业部分。
五、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二个问题反思:第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学生对此项学习方法的认知度也不同,使其学习效果不均衡。第二: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较差,导致部分学生未能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进一步做好探索实践,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用高昂的情感感染学生,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求的带有情感的意向活动。总之本堂整体效果还是比较明显。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机械制图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向各位阐述我对本课的构思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高教第三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课程属于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两种投影法的基础上对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进一步的研究,在内容上起到一个延伸的作用。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一种最常见的技术图样,学好三视图为以后学习视图投影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是制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几何视图投影至关重要的一课。
2、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对于我们机械专业,男生较多且好动,传统的理论教学已适应不了他们较差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面对如此的情况,我们将平时的理论教学转为多元化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储备:学生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已经接触过三视图,但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仍然在数学的知识层面上,认识较为肤浅,需要正确完整地引导学生对技术学科所要求三视图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认识。
3、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
由于本节课是对三视图投影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上先复习投影法,从而引入新课,便于学生的理解以及更好的掌握。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的基础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②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2)能力目标:
①会做简单图形的三视图。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我们一起分析三视图的投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同事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5、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拟定如下:
重点:1、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难点: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上述的学情分析,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拟定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职高生的基础现状,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法。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探性学习。同时针对职高生的认知能力,铺以必要的讲授法,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以帮助学生对其运动特性的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
三、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识(用时3分钟)
学生观看一个视频,回答一下两个问题:
①投影法的分类(中心投影法、平面投影法)
②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真实性、类似性、积聚性)
加深了学生印象,为今天的新课作很好的铺垫。
2、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在这里我先播放一个视频,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看,“这个物体要从几个面观看才能反映实体”学生很快可以看出,当要正确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我们需要从三个面来观看。那么这三个面在投影中是什么样的投影关系呢?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和设定任务进行开篇,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探索研究环节。
3、探索研究(用时30分钟)
(1)三投影面体系的形成
由于正投影具有三个特性,我们用正投影法的一个投影是不能将物体的构成关系表达清楚的,(课件演示不同物体的相同投影)我们同时从不同方向对物体进行投影,又会怎么样呢?这相对于前面的单一的投影来说,大大增强了我们认识物体的准确性。此时便可以引出“视图”的概念,所谓视图,就是以我们观察者的视线作为互相平行的投影线,将物体运用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反应物体几何形状的平面图。那么又让学生从侧面、水平面这两个不同的方位观察,都会获得不同的两个视图,将三个视图组合在一起变得到所谓的三视图,同时还能准确的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从观察的角度看,正对观察者的投影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V表示),右边侧立的投影面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W表示),水平位置的投影面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表示)。
V与H的交线称为OX轴,简称X轴,它代表物体的长度方向。
W与H的交线称为OY轴,简称Y轴,它代表物体的宽度方向。
W与V的交线称为OZ轴,简称Z轴,塔代表物体的高度方向。
X、Y、Z三轴的交点0称为原点。
(2)三视图的形成
我们构建好三投影面体系后,我们将要表现的物体置于这三个投影面体系中。分别由前往后向正面投影画视图;由左向右侧面投影画视图,由上往下画视图。这样,便分别得到正面上的主视图,侧面上的左视图,水平面上的.俯视图。然后移开物体,隐起投影线,便得到三个位于不同平面的三视图。但这样不便于平面表现,于是,我们再将这个三投影面体系,分别绕OX及OZ投影轴展开。这样原来出于不同平面的三个平面视图便展现在一个平面上,便得到了物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即该图的三面投影。
(3)三视图的关系及规律
①位置关系
A、主视图保持不动B俯视图在主视图下方C左视图在主视图右方
②投影关系
A主、俯视图长对正B主、左视图高平齐C左、俯视图宽相等。
③方位关系
A主视图反应上下左右方位B俯视图反应前后左右方位C左视图反应上下左右方位。
4、小结,归纳提炼(用时2分钟)
①三投影面体系
②三视图的形成
③三视图的关系与投影规律
5、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动手操作题,让学生画出长方体(缺角)的三视图并分析长方体表面间的相对位置。这样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四、教学反思:
到此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就完成了,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在各个环节中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并适时的进行点拨诱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本课的重要内容,将板书设计如下:
一、三面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的投影面体系
正面V、水平面H、侧面W
二、三面投影的形成
V面:从前向后,正面投影
H面:从上向下,水平投影
W面:从左向右,侧面投影
三、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四、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上下左右围主视,
俯视左视分前后,
靠近主视是后面,
远离主视是前面。
思考题:
作业采用橡皮泥做模型帮助分析的完成方式,使直观教学通过实践真正深入学生。
机械制图说课稿7
一、目标确定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习《机械基础》、《车工工艺》、《数控加工》等其他专业课程不可或缺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学习《机械制图》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一是由于少有机会接触机械加工行业,对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不多;二是由于数学能力偏低,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高;四是在学习上还普遍地存在着层次性和分化性。当然,也有有利的因素,一是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学习《机械制图》有一定的兴趣;二是能理解尺寸标注的正确性;三是学生适应了分组教学;四是师生关系融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关注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深入浅出,锻炼能力。
三、教材处理
本课程采用的是由钱可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本教材按照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投影法、点线面投影、基本体、组合体、图样画法、零件图、装配图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本着“用教材,而不教材”的原则,同时考虑到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对素材的组织顺序做了必要的变动。
本章内容计划10学时,本节内容安排2学时完成。
正确地标注尺寸,是齐全、清晰标注尺寸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涉及相关国家标准,所以在导学案中将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作为学前准备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练习。
齐全地标注基本体尺寸,是清晰地标注组合体尺寸的基础,只有在掌握好基本体尺寸标注特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齐全、清晰地标注出组合体的尺寸,故将齐全地标注基本体尺寸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之一;如何保证组合体尺寸标注的齐全性和清晰性,又将涉及到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正确理解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灵活、正确地应用这些方法和原则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故应用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齐全、清晰地标注组合的尺寸既是本次课的重点也是本次课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与分析
全球新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改变,我们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也必然地会有多种选择和多次就业,考虑到学生将来要不断适应新的岗位、新的行业,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必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三个维度。
具体到本节课,基本体的尺寸标注是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础,而组合体尺寸的标注又是零件图、装配图尺寸标注的基础。齐全、清晰地标注组合体的尺寸将会对后续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零件图、装配图合理标注打下基础。故将能齐全、清晰地标注基本体和组合体的尺寸作为本节课的专业能力目标。
齐全、清晰地标注基本体和组合体的尺寸,教材中仅给出了基本的原则,应用基本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一个培养、提高的过程。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每一节课中,都不缺少提升学生方法能力的机会。故将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方法能力目标。
与人合作、与人交往、共同工作的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基本发展能力,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进入社会后就具有这方面的能力,也不能等学生进入社会后才开始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这要开始进行锻炼。《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由于其自身的实践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比较便于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情境中,也便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当然,社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在一节、两节课中就有大的提高,但应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创造情境并注意到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了分组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采用分组教学的组织方式,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实践性较强,分组教学为学生的有序讨论、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二是在分组时,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可以营造一个更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利用典型案例激发学生,促进学生去思考、讨论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讨论掌握组合体标注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组合体标注的理解。
考虑到尺寸标注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正确和齐全)和灵活性(清晰),采用演示教学法,主要是能过老师的标注演示,规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强化尺寸标注的规范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多处设置了讨论话题,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相关的原则和方法,目的二是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正确地评价他人的意见。
(三)学法的`选择
在学法方面,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阅读(培养获取新知等能力)、讨论(培养与人合作等能力),最终达到掌握齐全、清晰标注组合体的目的。
(四)突破重难点的思路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采用“设问引导----小组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引导修正结论------推广迁移”的步骤进行,在不断的讨论、探究、修正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构建新知,达成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也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设问导入新课:(3分钟)
我们学过哪些基本体?基本体组成组合体时有哪些方式?(唤醒旧知,为学习新内容作好准备)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完成情况,引导学生复习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二)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设问如何准确明了地描述一个基本体或组合的大小形状呢?(Ppx展示学习内容)(2分钟)
(三)新授内容:(70分钟)
对于基本体的尺寸标注,采用“设问引导----小组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引导修正结论------推广迁移”的步骤进行授课,先从简单的三棱柱开始得出一般性结论,再将一般性结论进行推广迁移,讨论教授其它基本体。
设问过渡:组合体是由基本体组合而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基本体尺寸的标注方法,那么,是否可以猜测一下组合体标注的大致步骤呢?(预期的答案:将组合体分解为基本体后,逐个标注。)
给出案例:引导、启发学生按“标注底板----标注立板-----标注孔径”的步骤进行标注,得出定形尺寸概念。
设问:立板相对底板的位置怎样?各孔在底板或立板上的位置又是怎样的?并引导学生标注,得出定位尺寸的概念。
设问:组合体是否需要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呢?引导学生思考并标注,得出总体尺寸的概念。
阶段性小结:如何保证尺寸标不的齐全性?
设问:现在标注的尺寸够清晰、有条理吗?导出尺寸标注的清晰性要求。
引导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根据学生的建议,使用AutoCAD辅助即时修改、调整尺寸,在学生修改过程中,总结保证尺寸清晰的三个要求:突出特征、相对集中、排列整齐。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课堂练习的设置目的:
布置一难度相当的习题,学生进行练习,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检测所学内容,同时难度与案例相当,学生稍做努力能够完成,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老师进行巡视,随时给予帮助,及时鼓励表扬。
(五)课堂小结(3分钟)
根据工作页上的总结提纲,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完成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练习册
2、预习下节课案例---支座的标注
六、教学资源整合
《机械制图》教科书既是教学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材料,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来源;自制课件详细地展示了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分析过程和结果,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起规范意识;在组合体尺寸的标注过程中,采用了AutoCAD软件进行辅助标注,其目的是为了利用AutoCAD在修改、标注方面的便捷性,根据学生讨论后提出的意见,进行即时的调整和修改,让学生的意见能得以最大化地得以展现,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工作页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记录和积累。
七、教学反思
1、分组教学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得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优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2、对教材提供的案例没有作大的处理,少数学生在没能真正搞懂的情况下,参与小组讨论时没有自己的理解,只能照本宣科。没有达到预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给我启发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课本中的案例进行适当改造,在“形”上有变化,在“质”上保持一致。
3、AutoCAD辅助标注,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了理解,但另一方面则弱化了学生手工标注能力的培养,在下次教学中要适当增加练习内容。
机械制图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机械制图主要是研究如何表达物体空间结构的课程,而它的表达方法主要有视图、剖视和断面。
《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是机械制图教材中第六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在前一节之中我们学习了视图的概念及画法,它主要集中表达的是机件的外部形状特征,对于机件的内部结构则用虚线在图中表示;而剖视图是以视图为基础,对物体进行了切割,主要在于表达机件的内部形状,是机械图样的另一种主要表达方法,它既延续了视图的投影知识又在其基础上给予了发展和提升,同时,它也是后面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础,可以说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中职生本身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注意力相对而言更容易被分散。所以要时常与他们互动,以鲜活的实例诱导他们,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2、知识障碍: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本身就需要学生有一定得空间想象能力,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物体的内部结构,所以相对更难一些。因此必须结合实际中他们常见的物体去诱导他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情商,让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教育目标三类。知识目标:
(1)了解视图表达能力上的不足,认识到引入剖视图的必要性。
(2)了解剖视图的形成过程并能准确而简单地总结其形成过程。
(3)掌握剖视图主要表达的内容,学会合理地运用剖视图表达机件。技能目标:
(1)掌握剖视图绘图原理与规律,正确地绘制剖视图。
(2)看懂剖视图,根据剖视图能准确想象机件的.形状。
(3)我们通过多媒体演示,拆模型来理解剖视图的概念,从而让学生总结剖视图的形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理解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与交流的态度,相互帮助、鼓励,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项目教学法理解掌握剖视图的形成过程。
(2)剖视图画法中实体与实心部分的具体位置的判别。
(3)攻克绘制剖视图时容易产生的漏线现象。五、教学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应以掌握知识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项目教学法的形式,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我分如下几个环节来展开我的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展示一组视图,让学生想象形体,接着提问学生“主视图中过多的虚线会产生哪些不足”(项目一),从而引入新课——剖视图。学生认真听讲,感受视图表达该物体的结构,充分感受视图能力上的不足,分小组完成项目一对比与典型的“回忆旧知——获取新知”的引入法,这种问题法引入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完成知识目标一的突破。新知探索一、剖视图的概念:假想用剖切平面剖开机件,将处于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剖视图的形成及概念。提问:剖视图的形成主要包括哪三个步骤?(项目二)学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认真观察所演示的过程回答:剖开、移去、投影三个步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二教学从感性认识到知识体系层面上的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影片及模型的直观教学让学生对剖视图的概念形成直观感受,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完成知识目标二的突破。新知探索二、剖视图的绘制例题: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剖视图的绘制步骤。题目:将视图改绘为剖视图。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熟悉绘制剖视图的步骤。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完成知识目标三的突破。新知探索具体作图步骤:1、假想切开机件2、移去部分机件:A移去了部分遮住视线的外部轮廓;B将原来看不见的内部结构变为看得见,即虚线改为实线。提问:做到此处是否能明显区分好机件的空心与实心部分吗?(项目三)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回答相关问题。每答对一题目得十分,利用小组合作评比等方式,共同完成项目三通过模型演示,实物教学,学生就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新知探索三、剖视图的绘制由上面的提问引出国家标准规定的剖面线画法。规定:
在剖切平面通过的实体位置绘制剖面线。回至上个例题:具体作图步骤:
3 、判别实体位置,并绘上剖面线。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绘制剖面线。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正确地画法,要求自己的制图的规范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及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绘制剖面线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剖面线的绘制。巩固练习1、找出图中的错误部分,并说明改正方法(项目四)。
2、将主视图改为全剖视图。学生分组学习讨论自己动手绘制作图。对作图情况分小组打分,完成项目四教学案例选择典型例题为核心,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知识构建体系的完善与否,分为十个小组,分别给予相应难度的课堂练习,单独完成,组间进行互评、讲解,互评后将作业反馈给教师,增强学生教学的参与性。在此过程中实现本节课的德育目标。巩固练习总结:归纳总结,剖视图作图的注意事项归纳、总结知识要点,帮学生梳理知识条理。课堂小结多媒体演示剖视图的形成,并总结如下:假想用个面,将体来切开,移去前面的,其余画出来。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通过以简单顺口的小诗总结概括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布置作业巩固知识,引起疑问,为下节课做准备。六、教学评价1、激励法我将班级学生分为10个学习小组,对每个项目的掌握情况,并记录在学习成绩评价表中,看哪个小组是本节课的优胜组。通过比赛即能很直观反映学生对每部分知识掌握情况,又能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他们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意志品质。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思想。评价表如图:学习成绩评价表
组别教师评价组内互评自我评价总分名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七、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应努力做到图文并茂,突出重点和难点,实际上板书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绘图能力培养的过程。本课结束时,在板面上显示出剖视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一半是文字,一半是板图,难点内容可用彩色粉笔标出,做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机械制图说课稿】相关文章:
机械制图教学反思04-12
机械制图教学计划03-14
说课稿06-09
说课稿范文说课稿 范文10-04
《散步》说课稿11-14
《风筝》说课稿12-30
《乘车》说课稿12-31
《灯光》说课稿11-25
花圃说课稿01-08
比尾巴说课稿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