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
《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6-28 18:49:55
  • 相关推荐
《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 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

  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现。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

  (二)难点

  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

  (三)解决办法

  1、通过观察实验,巧妙设问,解决重点。

  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展示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2、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巩固。

  3、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归纳小结。

  七、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好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学生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

  2、教学建议

  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一条主线索:“充分实验—仔细观察—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

  教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注意角的变化情况。事实充分,学生可以理解,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一定会平行。

  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教师可组织学生按所给图形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已知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显然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现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

  《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 2

  教学目标

  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重点

  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作图方法的提炼.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三角形中有哪些重要线段.

  问题2:你能作出这些线段吗?

  Ⅱ.导入新课

  在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有这样一个题:

  在∠AOB的两边OA和OB上分别取OM=ON,MC⊥OA,NC⊥OB.MC与NC交于C点.

  求证:∠MOC=∠NOC.

  通过证明Rt△MOC≌Rt△NOC,即可证明∠MOC=∠NOC,所以射线OC就是∠AOB的平分线.

  受这个题的'启示,我们能不能这样做:

  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M=ON,再分别过M、N作MC⊥OA,NC⊥OB,MC与NC交于C点,连接OC,那么OC就是∠AOB的平分线了.

  思考:这个方案可行吗?(学生思考、讨论后,统一思想,认为可行)

  议一议:图中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要说明AC是∠DAC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

  ∠CAD和∠CAB分别在△CAD和△CAB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

  看看条件够不够. 所以△ABC≌△ADC(SSS)

  《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 3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3节第一课时内容,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教学对象分析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及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题,同时为下节判定定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解决问题:

  (1)初步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情感与态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难点:

  (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

  (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学生习惯找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注重利用刚学过的定理来解决,结果相当于对定理的重复证明)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1、提出问题,思考探究

  问题1: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

  小明家居住在某小区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刚好位于一条暖气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点,要从P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

  (1)怎样修建管道最短?

  (2)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画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

  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本课的第一个引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复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为后续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储备。

  问题2:

  要研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我们必须会画角的平分线,工人师傅常用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来画角的平分线。出示仪器模型,介绍仪器特点(有两对边相等),将A点放在角的顶点处,AB和AD沿角的两边放下,过AC画一条射线AE,AE即为∠BAD的平分线。为什么?

  [设计意图]

  体验从生产生活中分离,抽象出数学模型,并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上面的探究中可以得到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问题3:

  把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放在角的两边时,平分角的仪器两边相等,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BC=DC,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

  [设计意图]

  从实验操作中获得启示,明确几何作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问题4:

  作一个平角∠AOB的平分线OC,反向延长OC得到直线CD,请学生说出直线CD与AB的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再作出一个45度的角。

  [设计意图]

  通过作特殊角的平分线,让学生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及特殊角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目的

  问题5:

  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角,把纸片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把对折后的纸片继续折一次,折出一个直三角形(使第一次的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

  (1)第一次的折痕和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与角的两边有何关系,它们的长度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下面进一步揭示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好铺垫。

  2、教师点拨,归纳概括

  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角及折纸形成的三条折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利用几何画板软件验证结论,并用文字语言阐述得到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教师归纳,强调定理的条件和作用。

  教师用文字语言叙述得到的结论。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并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证明后,教师强调经过证明正确的命题可作为定理。同时强调文字命题的证明步骤。

  [设计意图]

  经历实践→猜想→证明→归纳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对于结论的验证,信息技术在此体现其不可替代性,从而把学生的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思维。

  3、例题解析、应用新知

  例1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DE⊥AB,

  DF⊥AC,垂足分别是E,F。

  求证:EB=FC。

  [设计意图]

  为突出本节课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的一项活动。让学生运用性质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利用多媒体对一些边进行变色,提醒学生直接运用定理,不要仍旧去找全等三角形。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方便进行一题多解及一题多变研究,更好的拓展学生解题思路及形成知识运用能力。两道变题同时展示,符合高效课堂要求。通过学生观察识图。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例2已知:△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教学方法手段]

  限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然后交流证题思路,再通过多媒体展示一般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达到能熟练运用的程度。

  4、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课后练习1、2题。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

  5、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2)通过本节课你了解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与表达能力。

  6、布置作业,信息反馈

  [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动手练习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必做题:教材第22页第1、2、3题

  选做题:教材第23页第6题

  《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 4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1、经历折纸。画图等操作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结合图形,会用几何语言表述。

  2、会用工具准确地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二)经历的教学思考:

  经历折纸、画图、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表达能力

  (三)培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三角形中的特殊线段,结合图形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所揭示的数量关系,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2、难点:

  (1)三角形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区别,三角形的高与垂线的'区别。

  (2)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不同的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工具:

  三角形纸片,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

  1、各组组长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2、师生问好。

  3、情境导入:【大屏幕显示】白雪公主有一块三角形的煎饼,她打算把煎饼分成面积相等的七块给小矮人,想了很久也不知道怎么分,你能帮助她吗?

  4、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大屏幕显示】

  5、学生自学课本p65—66内容后,完成导学案。(小组共同完成,组长组织)教师巡视全班。(导学案附后)

  6、通过题目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大屏幕显示】(学生抢答)

  7、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适当加以点拨。

  8、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完成后交给组长评分。(课堂练习附后)

  9、共同完成拓展练习。

  10、共同完成课前设疑的问题。现在你能帮助白雪公主了吗?

  11、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互相补充。

  12、布置课下作业。

  【导学案和课堂练习题附后】

  《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 5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3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七年级学

  习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作角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科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则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教学对象分析:刚进入八年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弱,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3、教学环境分析: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数学环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选择根据本节课的`实际需要,我选择电脑及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教学,借助几何画板将有关教学内容用动态的方式表示出来,发现变化中的不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作图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以合作、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领会其应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几何思维,启迪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的真正魅力.

  三、重、难点

  1、重点:领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实际应用.

  教具准备投影仪、制作如课本图12、 3—1的教具(几何画板)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领会角平分线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1(投影显示)

  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分组讨论测量方法

  老师总结: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把/ ABC平分

  活动2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学生仍讨论:对折的方法不可以,应当考虑使用工具了。

  如课本图12、 3 —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 , BC=DC ,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

【《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相关文章:

角平分线教学反思04-05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01-08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01-13

《矩形的性质》说课稿01-13

《氧气的性质》说课稿02-20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02-15

矩形的性质说课稿03-12

《小数性质》说课稿01-03

小数性质说课稿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