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11 17:51:27
  • 相关推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1

  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现代诗时,我紧抓课题关键词明确教学重点,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 “课本”二字,然后问大家:“同学们,我们对课本再熟悉不过了。平时我们有些什么课本啊?”学生回答:“语文课本。”“数学课本”“英语课本”……我又问:“平时我们用的课本有什么特点阿?”学生回答:“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有丰富的知识。”我接着说:“是的,课本中有许多让我们学习、探究的知识。那课文把大自然比作课本,你是怎样理解的?”一生回答说:“因为大自然像个万花筒,四季更替,万物争荣;动物植物的存在,更让我们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我们可以从动物、植物等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很多东西。所以把它称为课本。”赞扬他之后,我又接着问:“作者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那么大自然的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刚发芽的'小草。”有的说:“枝叶茂盛的树木。”还有的说:“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还有的同学畅谈他旅游过程中队大自然的独特感受,最后我笑着说:“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感受到的大自然真美!是呀,绿色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吧!”于是学生迫不及待的把书打开,大声地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2

  较以往,自己教学诗歌,总无外乎这个流程——初读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入情再读诗。而也是这样的一个流程,使自己往往会忽略去挖掘文字之中还蕴藏着的文字。“诗中有画”,而“画中还有诗”,这后面的“画中之诗”,有着很大的潜发性:其一,是学生对诗句情感的再升华;其二,是发挥了学生再造想象力;其三,对学生阅读的积累与运用来说,更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

  这堂课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大自然是如此的生机,如此的令人热爱,如此的令人向往,不禁提醒自己,以后在教学诗歌时,不是就诗歌而教诗歌,而是要教会学生读出诗歌的文字之中的文字。“得法与课内,得益与课外”,这样的阅读,或许对学生以后理解诗歌,喜爱诗歌,亲近诗歌起到一些作用,哪怕这作用是点滴的,只要有,我就对自己说,如此的训练是有必要。

  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教《装满昆虫的衣袋》后感

  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教学这一课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着迷”,让学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3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大自然的厅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上星期,我就已经备好了教案,教案是备得很详尽,如果按照常规课来上的话,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可是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认为这样来上的话,就失去了诗歌应有的特色,让这首优美的诗歌也成了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同时也就失去了将其编入课本的意义。

  在课前读了这首诗歌,觉得要象教案上那样让学生来分析,来体会的话,不但学生无法体会得如此深入到位,而且会让诗歌失去其韵味,要想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的目的,除了读,还是读。

  上课铃响之后,走进教室,开始了我没有教案的一堂课。

  首先板书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学生一起读一读,然后问:“课本,大家见过吗?”“哪些能被称为课本的?”学生对“课本”这个概念是极为熟悉的,一下子说出了许多课本的名字,且显得十分兴奋,借着这个势,我又问“课本能教给我们什么啊?”知识,学问,这是学生们都能说出来的,我再问:“大自然又是什么啊?”一下子,学生都没有话了,我马上意识到我的问法出了问题,改口问“大自然中都有些什么啊?”这回学生可有话说了,从植物到动物,从身边有到听说过的,个个是滔滔不绝,一下子劲头就来了。我继续问“那大自然也能象课本一样教验我们知识和学问吗?”显然,这个问题是学生一时没有想到的,不过,稍作思考,就开始有学生以自然界中植物能指方向来回答了。见火候已到,我这样来正式导入课文的学习:“作者将大自然比作课本,那么就让我们打开我们手中的语文课本,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述大自然这个绿色的课本的。”

  然后在整堂课上,以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展开和组织教学,请读得好的同学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让其他学生来说说他这样读让你有什么感觉,这样,课堂始终围绕“读”来进行,学生一遍遍的朗读中深化了理解,升华了情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没有教案的一堂课,让我和我的学生是如此地轻松,如此地投入。由此可见,只要心中有目标,我们的课堂就能举重若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4

  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现代诗时,我紧抓课题关键词――“绿色的课本”,明确教学重点,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课本”二字,然后问大家:“同学们,我们对课本再熟悉不过了。平时我们用的课本有什么特点阿?”学生回答:“有很多文章,有很多新的知识。”我接着说:“课本中有许多让我们学习、探究的知识。那课文把大自然比作课本,你是怎样理解的?”一生回答说:“因为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的身上得到启发,发明很多东西。它就像一本无字书,所以把它称为课本。”表扬他之后,我又接着问到:“作者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那么大自然的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刚发芽的小草。”有的说:“枝叶茂盛的树木。”还有的说:“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最后我笑着说:“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是呀,绿色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吧!”于是学生迫不及待的把书打开,大声地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巧用多媒体,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展现给学生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使学生通过画面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田野的肥沃”;领略“丰收的果园”,“珍奇的鸣禽”,“野花的烂漫”的景象。一组组生动的动态画面,把大自然鲜活的景象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犹如置身于大自然美景之中。诗人所描写的这些语言文字就转化成了画面,并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诗人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结尾处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最后一小节与第一小节虽然内容相同,但表达的含义又不一样。一个总起邀请,一个总结升华,学生理解了诗歌重复的原因,明白了朗读不一定全靠用劲,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调节不同的情感才能让朗读绘声绘色。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5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走进自然,如课本所言,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怎样的清明与浪漫:绿色的山野,绿色的空气,绿色的心情。人应当是自然的人,自然中的人也才是真的是人,几分闲适,几分悠然,任清风拂面,任思绪随风而起……

  可我的生活,学生的生活中有多少自然的画景与声响呢?忙忙碌碌,重复的生活,书本成了自然的全部——这还是自然的吗?

  我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技术,展现给学生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使学生通过画面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田野的肥沃”;领略“丰收的果园”,“珍奇的鸣禽”,“野花的烂漫”的景象。一组组生动的动态画面,把大自然鲜活的景象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犹如置身于大自然美景之中。于是诗人所描写的这些语言文字就转化成了画面,并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巧用多媒体,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不仅体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从直观到形象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原则,也体会到了我们老师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必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6

  自认为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换来的却是一片难堪的沉寂,每次遭受这样的打击时,我除了承受就是在瞬间作出调整,将要求降低再降低。我在想,我是在将他们当成刚刚学步的婴儿,先一步一步扶着走。不过,总比课堂上完全做一个听众看客,听我天花乱坠,到头来却不知所云的好吧!

  呵呵,虹彩妹妹的心情我能理解,像你这样满怀教育激情的老师,是不适应这种课堂状态的。不过,这个班的孩子也应该庆幸遇到了你,就像母亲扶着孩子学走路一样,相信他们在你的指导下,会一步步学会走路,甚至会奔跑。

  这首诗歌课后有个习题“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是分两步让学生掌握这个问题的。首先是初步感知:教学伊始,我让学生说说什么是课本,学生很容易说出课本是语文书、数学书之类。接着,出示完整的课题,找一找课题中把什么比作课本,学生找出把大自然比作课本。“你认为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吗?”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的说,大自然就是绿色的课本,因为大树小草都是绿色的;有的说,大自然是五彩的,五颜六色的鲜花在开放;也有的说,大自然是黄色的——丰收的田野中金色的麦子、稻谷……这时我抓住一个学生的回答“大自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引导学生明确这里的“绿色”不仅仅代表一种颜色,而象征着生机和活力。其次是精确把握:学习2、3小节时,我让学生说“大自然是一本书。”学生的'回答也是丰富多样,有的说是一本音乐书,书中有鸟儿的歌声和溪水的哗哗声;有的说是一本美术书,书中有苍翠的松柏,五彩的鲜花,沉稳的大山;有的说是一本故事书,因为从小草身上,我们懂得了要坚强,从丰收的田野中,我们学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此时,我又问“现在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了吗?”学生的回答就水到渠成“大自然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尽情欣赏、倾听。在大自然中,我们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这样紧扣课题展开教学,我觉得效果不错。

  看到月言班上的孩子能把大自然想象成这么多不同的课本,描述又是那么美好,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自认为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换来的却是一片难堪的沉寂,每次遭受这样的打击时,我除了承受就是在瞬间作出调整,将要求降低再降低。比如,学习第二小节时,先找找诗歌中美好的事物,再用“大自然是一本书”开头,让学生练习说几句话。学生先用书上的语言,再展开想象说说其他的事物,最后就能完成补充习题上的仿写练习。我在想,我是在将他们当成刚刚学步的婴儿,先一步一步扶着走。不过,总比课堂上完全做一个听众看客,听我天花乱坠,到头来却不知所云的好吧!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7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诗歌和散文相比,更有音韵美,更适合朗读,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也更有益处。所以教学中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充分发挥想象。

  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上课伊始,老师范读课文后,就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生分节朗读课文。研读过程中朗读课文的形式更是多样:男生或女生齐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美,欣赏美。

  二、以课本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学第二节时,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学生很快就从文中找到了答案: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丰收的果园、耕耘的沃野。然后我进一步引导:能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其中的'一个画面吗?学生思考片刻后,慢慢地小手举起来了。“我来说说丰收的果园吧。”一个学生描绘了一幅果园丰收图,其他学生争着补充发言。这样在锻炼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开头表达能力。

  三、赏析诗歌,学习写作。研读完全诗后,我让学生再读全诗,思考:

  1、这首诗中哪些地方把物当做人来写?画出来读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一小节和第六小节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到了写作方法。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8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次第、有序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诗歌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情趣,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全诗看,作者神思飞扬,但又似散实聚,关键是作者写作中处处彰显、开拓“去”这个动作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义内涵。

  在学生深入理解、朗读、体悟了诗歌意象后,我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了诗歌意境的探究——“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并以“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这一句作为情感突破口,逐层解构诗歌意境。就这样,学生的审美从“体验”层次顺势上升到“鉴赏”层次。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绿色”虽然还是“绿色”,“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绿色”、“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义。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别人的态度来反观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别人,用作者的诗情来体悟人生;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的阅读心境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连接甚而同化。正因为跟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相关,就避免了被动的强加,从而形成对话和个体感悟,实现了内在主动性驱动下的学习活动。这种不设“围场”的课堂其实就是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让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课堂又何尝不是呢?虽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孩子们却从生动的诗句中不经意间体察到了“宽广的胸怀”“辽远的视野”“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在这种和谐的课堂里,学生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也打开了人生的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9

  本课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本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我指导学生把激情朗读和丰富想象有机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第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等词语,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春天来了,绿色的大自然正向我们徐徐展开……让学生初步感受绿色大自然的秀美与神奇;第三、第四行中的两个“去吧”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呼唤,我指导学生激情呼唤,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境之中。

  学习第二至五小节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明亮的眼睛”曾经观察到的大自然动人的画面,回顾自己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中的感受,想象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欢乐和温馨,倾听大自然对自己的呼唤。

  这首诗激情澎湃,生机勃勃,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内在的意蕴,把握诗人情感的脉搏,不大声喊。同时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情绪的变化,读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感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10

  本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人。课文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篇文章是大自然美丽的呼唤,是祖国热情的呼唤。

  在学习这首现代诗时,我紧抓课题关键词明确教学重点,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 “课本”二字,然后问大家:“同学们,我们对课本再熟悉不过了。平时我们用的课本有什么特点阿?”学生回答:“有很多文章,有很多新的知识。”我接着说:“课本中有许多让我们学习、探究的知识。那课文把大自然比作课本,你是怎样理解的?”一生回答说:“因为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的身上得到启发,发明很多东西。所以把它称为课本。”表扬他之后,我又接着问到:“作者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那么大自然的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刚发芽的小草。”有的说:“枝叶茂盛的树木。”还有的说:“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最后我笑着说:“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是呀,绿色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吧!”于是学生迫不及待的把书打开,大声地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部分,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至五小节。这一部分诗人在形象的选择和诗节的布局上,随着对大自然探索和发现的深入,有序地展示大自然绚丽和神奇的景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多读、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使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画面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意境,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田野的.肥沃”,领略“丰收的果园”、“珍奇的鸣禽”、“烂漫的野花”的景象。诗人所描写的这些语言文字就转化成了画面,并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诗人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堂课,让我和我的学生是如此得轻松,如此得投入。由此可见,只要心中有目标,我们的课堂就能举重若轻,充盈神韵。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11

  今天预约课的教学内容是《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课时,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说实话,教案的最终定稿是在下午第一节课下课前十分钟——预约课之前一节课。定稿之前的反反复复,我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斟酌。因为,之前星期四的推磨课上下来,师父 刘红美 老师给我的指导就是:课堂语言一定要多打磨,力求准确、恰当;课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细致,做到“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为有源泉活水来’”;同时,自己的课堂提问一定要做到“送到学生口中”,要求明确。鉴于推磨课的教训,在今天星期五的预约上,我力求改正自己的缺点,完美教案,力求取得更大的'进步。

  预约课上下来,奚校长的建议让我醍醐灌顶:平时,我过分注重课堂流程的外在表现形式,忽略了形式之下的实质性的知识的传授,忘记了学习的三维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奚校长说:现代小学生情感淡漠,看到美景不知道欣赏、看到关爱不知道珍惜,这就是当今语文教学的悲哀,语文教学就应该在这个关键时候扛起大旗,肩负起激发学生情感的任务。而我,就应该把这项任务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流程中,真真正正体现语文教学的宗旨。

  我想,以后不仅仅是推磨课或者预约课,就连常态课堂,我也应该注重精雕细琢和学生情感的激发,这样才能真正执行语文教学的宗旨,真正做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12

  教学时我紧扣课题,让学生质疑。学生问了如下问题:

  1、为什么说大自然时绿色的课本?

  2、怎样打开大自然这本书?

  学生在深入理解、朗读、体悟了诗歌意象后,我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了诗歌意境的探究,并以“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这一句作为情感突破口,逐层解构诗歌意境。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心境与文本的.语境打通了。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他蕴含了无穷无尽的知识,孩子们从生动的诗句中不经意间体察到了“宽广的胸怀”“辽远的视野”“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在这种和谐的课堂里,学生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也打开了人生的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13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的引人遐想。整首诗歌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于是我紧抓课题的“课本”和“绿色”两个词,让学生体会其含义,感受大自然的迷人、神奇形神毕肖,激发学生“去打开”的渴望,我让孩子们读完课题后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就有学生提出质疑,认为大自然应该是各种颜色,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探究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唱出"了自己心中的色彩,获得了心灵的远航与飞扬。

  既自然地揭示出本文课题蕴含的寓意,又升华了主题,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由此,我发现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奇想”,或许会与课文的学习关系不密切,但它们都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出的灵感。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要敏锐地捕捉住其中的闪光点,适时地点拨诱导,智慧启迪,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学生就会在与教师文本的碰撞中领悟.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1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以清新活泼而又充满激情的笔调,描绘了大自然绚丽多姿的美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大自然是本什么课本呢?”一句聊天式的问话,不自觉成了供学生进行反思、质疑、批判、创造的.“抓手”。学生自我开掘,畅所欲言。诗中的声音、色彩,成了学生感受得到的声音、色彩;诗中的早晨、黄昏,成了学生曾经走过的早晨、黄昏;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 襟,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绿色”虽然还是“绿色”,“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绿色”、 “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义。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多边对话。很显然,教师的一个小小的设问激起了课堂上的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在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多边对话中, 生成的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这样的课堂唤醒了自我,激活了感觉,调动了情感,孕育了兴趣,使阅读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一种鲜活的生活。事实证明: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采的课堂。惟有“真课堂”,才能“真精彩”!有了教学中教师、学生与文本间互动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 “充满生命的气息”,也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03-16

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04-09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反思04-21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04-21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反思04-18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04-22

《走进大自然》的教学反思11-20

(热门)《自然之道》教学反思07-05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