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9-25 06:58:40
  • 相关推荐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1

  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首先,我从题目入手,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窝囊”一词的理解,总结归纳“窝囊”有两个意思,一是因受到委屈或事情不顺利而心中烦闷、难受。二是形容人无能、怯懦,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窝囊的意思应该取第二种,即一只无能又怯懦的大老虎,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大老虎一般都是凶猛或威风的动物,为什么题目取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通过问题的出示引起学生的阅读下去的兴趣。

  2.其次,让同学们初读课文,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的经过结果概括课文,并梳理出概括一件事的方法:即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并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学习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3.最后,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当堂引导学生练写心理活动,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通过问题“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能清楚地回答出“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等表示心情的词语。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授本课时,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思考题目的设置,初读课文,细读课文,步步深入地亲身体会作者渴盼上台表演,真正的上台表演,表演不成功觉得不满意,分析表演不成功的原因,使学生始终站在作者的相同面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

  2.兼顾两方面,既重方法的学习,又重情感贯穿。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通过指导查字典、根据提示划分段落、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等方法进行教学,并通过对作者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让学生充分的体验作者情感的变化。

  3.注重朗读,在读中感悟。

  我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始终的矛盾明线和以“我”排演、演出时“窝囊”的暗线,去探究演出失败的原因。

  我在教学中,不断地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在课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排练前老师告诉“我”怎样表演—段,写得具体明确,作者仅用了“爬”“站”“叫”“扑”“追”“躺”六个动作把老虎怎么演写得具体明确。指导学生圈出动词,品味用词之准确。再创设情境:老师扮演故事中的老师,学生扮演文中的“我”,进行对话,使得文中的情境再现,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把表演动作写清楚、写具体,并为“我”到底演的如何做了评判。

  在教学中,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本文由于课文篇幅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学生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理活动,所以回答问题偏离了要达到的目标。

  在本文的学习中,对于一些学生不明白的词语,为了节省时间,我都是将意思原汁原味味的告诉学生,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对于被动记忆的这些词印象不深刻,效果非常不好。

  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用几个词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学习有梯度,由易到难。在生字的学习中,课前布置预习作业,预设一些重难点的字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查字典或网上或者其它方法,自己学习字词,相信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2

  一、走进文本,精心解读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那个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却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演老虎的“我”一直按老师的指导排练、演出。正式演出时“砸”了。于是“我”寻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学生留下阅读的空间。

  根据文章的内容、语言特点及四年级的教学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透过对语言的感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关注内容,感悟形式

  透过语言形式,把握语言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运用之妙,这是很好的教学经验。据此设计了两个教学过程:

  1.初读——从语言到内容。按照课文的顺序,指导学生概括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引导学生循着怎样演老虎这条贯穿始终的矛盾明线和以“我”排演、演出时“窝囊”的暗线,去探究演出失败的原因。

  2.细读、深读一一从内容到语言。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详细、深入的阅读,层层深入地感悟品味语言,既读懂了故事,也学习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三、教给方法,学习语言

  在本文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根据提示划分段落;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进入课文情境等方法学习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读书伊始,指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全文,将“一只大老虎”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两个标题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了“窝囊”一词的意思,又在“窝囊”这一词的关照下阅读全文。

  全文是按排练前老师提出演“虎”的要求,排练时、演出时临阵指导推动情节发展的。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设计。

  排练前老师告诉“我”怎样表演—段,写得具体明确,作者仅用了“爬”“站”“叫”“扑”“追”“躺”六个动作把老虎怎么演写得具体明确。指导学生圈出动词,品味用词之准确。再创设情境:老师扮演故事中的老师,学生扮演文中的“我”,进行对话。文中的情境得以再现,学习了如何把表演动作写具体,并为“我”演得如何确定了评判标准。

  作者在写排练时,没有重复上述六部动作,只写了老师怎样临阵指导,把“我”怎样表演省去了。但文章语言之妙就在让你读着老师的指导,就能想象出“我”表演时拙笨的情景。根据这一语言特点,设计了边读边想,填补空白的训练。首先,出示训练要求,让学生想想“我”是怎样一步步表演的。老师这样一步步地提示、催促,学生才有机会想象“我”台上表演的笨拙情景,体会到“我”表演的笨拙,培养了想象力,也学习了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后文“我”寻找演出失败的原因准备了铺垫。

  学习正式演出一段时,我仍安排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抓住“哄堂大笑”这个关键词,思考“我”怎样的出场会引来大家这种反应,又是用怎样表演让会场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学生对照着“老师”在排练前讲的六步要领展开想象,想象“我”打乱了哪一步骤,缺失了什么细节,增添了什么动作而让观众哄堂大笑。这样的想象使文章人物更为鲜活了,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寻求演出失败原因准备了进一步的铺垫。

  前文的排练和正式演出,都暗示了“我”演出失败的原因,但还有一条明线——演老虎要不要“豁虎跳”的冲突。事后“我”寻求原因,去动物园看老虎,看了动物园的老虎也没有“豁虎跳”后写道:“为什么没有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有豁虎跳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这正是学习语言表达的好机会。先承上文理解:为什么没有“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言外之意是不会“豁虎跳”也可演老虎)接着,为什么没有“豁虎跳”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没有“豁虎跳”为什么就会惹起哄堂大笑)最后“我至今还不明白”引导者学生回顾全文——原因在“窝囊”。在探究中照应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课题,回味了排练和演出时“窝囊”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了“我”的求真精神。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3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记叙文,作者叶至善。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本文就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的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耐人寻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期盼参加演出、扮演老虎没有成功、寻找失败的原因。课文的主线是老师与扮演“哥哥”的小朋友之间因意见不统一而产生的矛盾:扮演“哥哥”的小朋友一致认为扮演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却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我”在持有扮演老虎不一定有“豁虎跳”的意见的老师的指导下排练、彩排。正式演出的时候和持有扮演老虎一定要有“豁虎跳”的小朋友一起演,最后演砸了。于是“我”寻找原因。但是课文却没有直接说明原因是什么,给读者留下了阅读的空间。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边读边悟。

  本文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我决定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孩子们在盎然的兴趣引导下把课文读熟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带着问题朗读课文。问题设置是:①课文时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理清课文的顺序,找出课文的主线和暗线。)②在排练前老师是怎样给我进行指导的?你是从那几个词语中体会到的?这几个词属于什么词?这几个词语好在哪里?(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③排练时,老师是怎样指导的?作者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体会描写手法的好处。)④写正式演出的时候,关键词是哪一个?为什么?⑤为什么没有“豁虎跳”就不能扮演老虎?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会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寻找演出失败的原因,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小组内说一说。

  在教学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入手,联系课文内容,试着想一想,说一说:你认为“我”演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提醒学生思考是在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天马行空。

  三、小组合作,用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正式演出”的时候,我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分配角色,让他们表演一番。在表演的时候,我提醒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叙述,联系自己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神态。因为本课故事写的是作者童年的回忆,是学生们熟悉的做游戏的生活场景,所以完成此要求没有什么困难。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之后,我发现本节课还有以下不足之处: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没有做到位。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只大老虎01-05

一只小鸟教学反思02-20

《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03-18

《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04-05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10-18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04-15

《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15篇03-20

梦见被老虎追、被老虎攻击07-15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15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