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花的学校》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7-12 11:46:20
  • 相关推荐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的学校》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1

  《花的学校》选自《新月集》,《新月集》是泰戈尔一部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也是他众多散文诗的第一本。诗集出版的1886年,正是他春风得意时。又值他的第一个女儿出生。新的生命和不断取得成功的事业带给年青的诗人阳光般的心情,这本诗集也为泰戈尔赢得了“儿童诗人”的称誉。《花的学校》以孩子天真的口吻向妈妈描述自己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读着诗,似乎看见在十八世纪末,一位年青的父亲,在雨后的绿地上,听着孩子欢快的声音,一脸慈祥。整首诗洋溢着向往自然的热烈,折射着美妙童心的幻想和憧憬,同时也流露出浓浓的母爱亲情。诗句在灵动童心的引领下,把我们带进神秘恍惚的仙境,让人浮想联翩。

  《倾听自然》

  大自然是所有生命的家园(包括我们人类),它因为拥有了多彩的生命而美丽,一草一木,一花一草,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你听:“绿叶在狂风里飒飒地响,雷云拍着大手”,“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你看:“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冲了出来。”诗人用孩子的口吻、拟人化的手法将世界描绘: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乌云犹如慈祥的长者,拍着大手,是在为花孩子们在风雨中的舞蹈和歌唱喝彩鼓掌吗?或是对花孩子们轻轻的召唤?于是,它们再也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冲了出来。”破土而出的欣喜跃然纸上。面对如此可爱的小精灵,诗人又怎么忍心把他们关在地下的学校里,“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冲了出来”的花儿们可以在雨后的清新里,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尽情地欢快舞蹈。蓝天、云朵、绿树、红花,大自然的一切像灵动的画卷一样美好;雷声、风声、笛声、笑声,大自然又宛如跳跃的变奏曲一样美妙。

  《触摸童心》

  诗里的孩子是如此好奇、富于幻想,如此可爱迷人,诗人借用孩子天真的双眼,用丰富的联想告诉每个人:这就是孩子心底纯净的世界。它从更高的层次上表现了孩子们阳光般的童心。“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这是怎样大胆的想象啊,花儿也有学校!花儿也有可爱的小伙伴!这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在我的面前越来越清晰起来:他仰着头,望着母亲,小脸蛋因兴奋而涨得通红通红,渴望着母亲轻轻颔许。“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孩子想象的翅膀又从地面飞向遥远的.天际。花儿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那里,花儿和星星可以捉迷藏,可以和着音乐翩翩起舞……多么引人遐想,多么令人向往。幻想之余,诗人站在孩子的心底,写出真实的童心:“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如果它们想在散学前出来游戏,它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壁角的。”花儿就是“我”,“我”就是花儿,世界的本真就蕴藏在这幼稚甚至在成年人看来显得有些可笑的话语中。诗人是否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爱孩子的人们:给孩子的童年少一些禁锢,多一些自由和欢笑。或者也告诉所有的教育者:孩子的童年应该在游戏里,他们不喜欢“关了门在做功课”,不喜欢“罚他们站墙角”,他们“想在散学前出来游戏”想“放假”。泰戈尔此时俨然是孩子质朴心声的代言人,这声音来自孩子心灵的深处,带着对儿童深深的热爱和浓浓的呵护。试问:如果不曾把孩子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载入父亲的柔肠,如果不曾入情入心地捕捉孩童心里灵动的火花,又怎能恰到好处地勾勒出这一颗无邪纯真的童心?

  《感受母爱》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可知道,妈妈,它们的家是在天上。”在孩子的眼里,母亲永远都是自己最忠实的听众,她不会因孩子的幼稚甚至有些荒唐的念头而讥笑他,不会因为孩子离奇的想象而斥责他。她始终微笑着,用温暖宽广的胸怀,拥抱着孩子稚嫩而美丽的世界。“我自然能够猜得出它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在孩子的心中,花孩子的家也许就在遥远的星空,在无边的宇宙,广袤的大自然便是它们最最亲爱的妈妈,就像自己的妈妈,孩子走得再远,母亲依然在家里守望着,期待着……这条长长的亲情线从头至尾贯穿其中,让我们感受到“我”和母亲的真挚情感,“我”的形象也因此更惹人疼爱。

  童眼看自然,童心想世界。诗人用儿童的逻辑,通俗的语言,欢快的格调,描绘出孩子的奇思妙想。一遍,两遍……与其说是在读诗,不如说是在认真地倾听着孩子们说不完的童言稚语,是在倾听大自然美丽神奇的交响奏鸣,是在倾听母亲深情的甜蜜呼唤。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2

  《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

  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时,我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拼读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文字还原成画面,把朗读课文与想象画面有机结合,体会把花儿当作人来写的好处,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大胆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迎春花、喇叭花……然后说一说,看谁想得奇妙。这样的想象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3

  《花的学校》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是泰戈尔一部的儿童散文诗集。诗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诗人致力讴歌的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东西童真。他以天才之笔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描绘了孩子对自由的渴望,这是诗人对世界儿童文学的一大奉献!

  我好喜欢这篇文章。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可知道,妈妈,它们的家是在天上。”在孩子的眼里,母亲永远都是自己最忠实的听众,她不会因孩子的幼稚甚至有些荒唐的念头而讥笑他,不会因为孩子离奇的想象而斥责他。她始终微笑着,用温暖宽广的胸怀,拥抱着孩子稚嫩而美丽的世界。“我自然能够猜得出它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在孩子的心中,花孩子的家也许就在遥远的星空,在无边的.宇宙,广袤的大自然便是它们最最亲爱的妈妈,就像自己的妈妈,孩子走得再远,母亲依然在家里守望着,期待着……这条长长的亲情线从头至尾贯穿其中,让我们感受到“我”和母亲的真挚情感,“我”的形象也因此更惹人疼爱。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生长。这应该是我们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4

  对《花的学校》一文,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根据课后要求,我也背了这首诗,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背诵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认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5

  《花的学校》这篇课文原是泰戈尔的一首诗,本身是诗,又是外国诗。我很怕讲诗,诗太抽象,诗里边的诗意,很多时候,我觉得谁也无法去教给谁,这太需要自我的感受了。

  诗重在朗读,在朗读中自会有所感悟。但是若是机械地一遍一遍地去读,难免太过枯燥,让孩子失去了去感受诗意的兴趣。

  备这一课的晚上,我刚好听见朋友放了一段有关雷雨的纯音乐,我突然想到:这不就是一段情境导入吗?

  课堂上,我把课文分成了3部分去进行教学。

  前5段,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例如我范读前两段,遇见如“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此类的好句子时,便停下来,让孩子们去反复接读(指名读,齐读),不刻意去讲好句子的“好”,而是给孩子读的时间,他便有了感受的空间。当我们读完前5段时,我第一个开放型引导便抛给了孩子们:你们喜欢花的学校吗?这时,很多孩子便说不喜欢,因为他们的学校太严格了,出去玩都不可以;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说喜欢,因为他们一下雨,就可以放假了;这时,就有孩子接着说,我还是觉得我们学校无论下不下雨,一到周末就可以放假比较好,所以我还是不喜欢。孩子们的`答案,让我惊喜于他们已经在感受了……

  既然是这么严格的学校,那么放假后的兴奋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第5段,我知道孩子们读出花放假后的心情,就变得顺利得多了。

  我把最后的7—9段放为一部分,这次我让孩子们自由朗读,并去想象:花门见到妈妈后可能会做些什么?孩子们的想象是十分精彩的:告诉妈妈自己放假了,那么长时间不能见妈妈要跟妈妈说太想念妈妈了……

  到这里,孩子们对花的学校的看法应该已经形成了,我再让孩子们完整的读一遍课文,并且再抛出最后一个开放型的问题:如果花的学校的校长现在来到了你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孩子们说:“对花们不要太严格了,他们也要出去玩的”,“不要总是惩罚花儿们,出来玩游戏,花们才会快乐”,“给花们建座足球场吧”……

  我想,这个时候,孩子们已经懂得了泰戈尔当时写下这首诗的心声吧……

  一堂课上罢,我对诗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6

  《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用拟人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对《花的学校》一文,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根据课后要求,我也背了这首诗,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背诵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认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7

  任勇先生所著的《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中说“教学中,要有教材,要信教材,但不唯教材,而是要活用教材。”我特别喜欢这段话,因为教材内容的编排毕竟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们灵活的使用教材,适度的拓展教材,做教学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收获别样的精彩。

  语文教学的重要凭借是课文,它是现成的语言作品,可以说,语文教学活动就是凭借言语作品的开展以提高言语交际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言语活动。语文教学过程,包含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求知者的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起关键作用,他们需要主动地感知、思考、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识,才能获得语言知识和能力。

  《花的学校》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写得一篇散文诗。它的特点是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但是又没有分行和押韵。然而形式的不同,并不影响诗歌带给我们的视觉和心灵的美的享受。文中想象丰富而奇特,表达巧妙,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人的行为,运用“走过,吹着,一来”,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东风吹过原野的动态和花朵们赶赴宴会的生动。这样的文字自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注意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让语文要素成为操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平台,即美妙的想象和有效的仿写练笔让课本里长出小诗。

  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接着根据语文要素,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文段。孩子很容易就找到了以下句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呢?”通过之前对课文的理解,孩子们不难知道,因为在雨水的滋润下,花蝴蝶一来,他们便绽开了美丽的笑脸

  太阳一来,他们便羞红了脸蛋

  小溪一来,他们便唱起了欢乐的歌

  小花一来,他们便多了一位朋友

  花瓶一来,他们便有了幸福的家

  雪花一来,他们便又回到了大地妈妈温暖的怀抱里······

  看着意犹未尽的孩子,我又抛出孩子们勾画的文中另一句有新鲜感的句子“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让孩子们仿照这句话接着想象东风还可能走过哪些地方?又会干些什么?孩子们这样写道:

  东风走过田野,在稻田里画画

  东风走过树林,在树叶间翩翩起舞

  东风走过沙漠,带着黄沙去旅行

  东风走过桃林,它让桃花变成了桃花雨

  东风走过小河,它让河水唱起了欢快的歌

  东风走过学校,它伸出小手,调皮的掀起了孩子们的衣角······

  其实,打开三年级语文课本,我们不难发现,每篇课文都有值得拓展和关注的点。这些点都能成为训练孩子们语文能力的有力平台。把这些闪光的,美好的点,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升华成孩子们对美的语言文字的创造中来,再由文本拓展开,经由想象给孩子们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的借助语文课本这个媒介,对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进行全方位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扎扎实实教语文,认认真真学语文,才能让语文教育成为一首最清新的小诗。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8

  在《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确定了第二课时的重难点目标,所以我在第一课时教学的基础上,又抓住以下几点,感觉达到了以下预设的目标要求。

  一、利用反复诵读,层次递进地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情感,并通过老师示范,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读出了文中的感情,体会到了散文诗的优美和富有童趣。

  二、教学伊始,我以花朵老师的身份自编歌曲创设情境进行导课,称学生就是我心中最可爱的花孩子,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孩子们果然兴趣盎然,很快进入了“花孩子”的状态,无形之中拉近了和文本的距离。

  三、《花的学校》这篇课文中拟人化的表达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是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我组织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发现其中的独特之处、新鲜之处。教学中首先引出“花孩子”这个词语让孩子们感悟,体会它的新鲜感,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其他有新鲜感的词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独特的表达特点。突破了“本单元需要培养的语文要素是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语句”这个难点。此外,我穿插在师生互动中的范读在这节课中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感染了孩子们,他们已经找到了朗读的感觉,学得很快。

  四、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各种情境,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想一想各色鲜艳的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想一想,在花的'学校里花儿们会做怎样的功课?想一想,说一说,看谁想得奇妙,说的具体”;另外,为了让孩子们对花儿们跳舞、狂欢的情景感悟更深,我还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放入文中,去演一演,从而让他们对这一情景体会的更深入;另外,我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注意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让语文要素成为操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平台,即美妙的想象和有效的仿写练笔让课本里长出小诗。让课堂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五、为体现低年级学生的直观性教学,我以标题中“花”为主线,将体现花孩子的关键词语板书,并加以构图,形成一朵花的板书形式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把学生当成一朵朵花儿,体现生活的美好。

  不足之处:

  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充分,总以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知道三年级学生读泰戈尔的文章,难度较大,会产生许多新奇的问题,如:“他们的老师是谁”?“花孩子的妈妈是谁”但是我在备课时,有些地方没有考虑到。以后在备课时,我一定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降低门槛,做好铺垫。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9

  这是有史以来我上得最果断的一节课,备课五小时,课件半小时,上课一节课,没有试上。课下问到学生,学生说:“老师,你很活跃啊。”“老师,你很认真啊。”“老师,你上得不错。”

  回顾这节课,我重新设计了教案。按照单元要素品读新鲜句子,体会童真童趣和母爱,还不够。就像学习词,光是理解意思,体悟感情还不够,还得先理解词的特点。

  教学诗、词、小古文的套路是:一、了解体裁的特点。二、读通文章,读出停顿。三、总结学法,理解文意。四、发挥想象体悟感情。五、拓展延申,深化理解。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教散文诗也要有散文诗教学的套路。

  第一、介绍散文诗的特点,读出节奏。

  泰戈尔在晚年时候流着泪说:“我的心还像个孩子,我愈写诗,愈多的诗涌上我的心头,而我现在却要走了!……到现在我才感觉自己正要写出真正的诗歌。”说完,泰戈尔含泪而逝去。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一位伟大的'儿童诗人,他的散文诗就像珍珠一样。散文诗有内部的节奏,要读通句子、读出节奏来。

  导入环节,朱凤春主任说有些累赘,重建的话可以直接点明:泰戈尔的散文诗就像珍珠一样,段段精彩。接着出示四字词感受它的节奏美。回顾段落,读出节奏。

  第二、了解散文诗的表达特点、了解文意。

  画一画泰戈尔式的想象,自由读一读,了解这首散文诗独特的表达方式,感受语言美,了解花的学校的样子。

  学生在画句子的时候问道:“什么叫想象?”用心理学术语解释: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其实告诉学生想象其实就是天马行空、浮想联翩,想到哪就是哪,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第三、品读新鲜句的深刻意思,体悟情感。这节课我重点品读三句话,感受儿童的天真活泼和母爱的伟大。

  第四、学会文章表达的特点,交流练笔。

  《新月集》是泰戈尔写给女儿的诗,是写给儿童看的诗,这首诗表达很有讲究,比如这一句: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自我检讨:板书设计不够精巧。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10

  《花的学校》是二年级下册的自读课本,我把自读课本中和小动物有关的一个单元,给它命名为“动物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科普类的文章,通过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告诉小朋友一些科学现象。在这次的统评课中,我从中选出了三篇课文执教。

  没有教师教学用书,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教学模式,一直在尝试着课堂教学中增大阅读的容量,根据本班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课外书,并且拥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三篇课文,并能明白其中的.科学现象。

  2.学会积累课文中的好词。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突出了单元组教学的主题性,顺利完成三个教学目标,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对三篇文章的教学,没有平均用力,教学重点放在第一课《“偷看大王”》中对学生教学方法的引导,通过小组检查读,教师指导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特别是对重点段落的齐读,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复眼。后两篇课文的教学,采取小组合作解决和个人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的方式,加强了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

  不足之处,《“偷看大王”》的教学指导略显过细,特别是对学生的感情朗读的指导,好在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后两课的教学没有再出现这种现象。

  在本单元剩余的几课教学,我采取了由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的好词来替代教师指定的词语,先是个人划出,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提高了学生对妙词佳句的鉴赏能力,效果不错。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茂密的花教学反思04-14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03-29

《茂密的花》教学反思03-16

花钟教学反思04-17

花钟的教学反思04-17

《花钟》教学反思[精选]07-07

《花钟》教学反思10-27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01-11

《打花巴掌》教学反思04-12

金色花教学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