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人教社新编的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形式多样,在连、涂、画、拼、摆等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启迪心智。
一、读读背背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里学生熟悉的古诗,让他们自己自主学习,读读背背古诗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有丰富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如学生学习古诗《所见》、《春晓》、《村居》这
些内容,学生自主识字,在背诵古诗时,学生能够把字读准确、读流利,正确地背诵。
二、认认涂涂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时,我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采用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姓氏,说说自己平常认识哪些字,展示识字成果,并交流自己的识字心得体会,最后结合园地的练习,让学生认一认,把认识的姓涂上颜色。这样做,能够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读读画画中自主识字
我在教学中,通过认偏旁,析字形进行识字,效果较好。如语文园地三的读读画画,把你认识的偏旁和相对应的字画上相同的颜色。实践证明,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兴趣盎然中完成学习语文、巩固基础知识的任务。
四、随文识字
在教学中,我很少用随文识字方法,虽然这种识字方法有很多优点,但我觉得没有以上几种效果好,我觉得在教学中,应根据文本的内容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才是最好的识字教学。总之,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和探究,让孩子们想学,乐学。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想出一个好方法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的故事。我在讲这节课之前,深入钻研教材,在年级组进行了多次研究,并参考了众多的教学思路,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计划,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理解曹冲想出的办法,感受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教学这部分时,结合我们班学生的思维水平,我是这么做的:
首先,帮助学生弄明白曹冲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理清文章脉络。我先提出问题说说曹冲说的称象的办法可以分为哪几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读课文。然后点拨学生说说曹冲在称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曹冲称象一步步的过程。
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练习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刚开始学生不敢说、不会说,在我不断地鼓励下,才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但是表达不如人意。于是我让学生边看课文边练习说,在理解课文内容、重难点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复述、口头表达的能力。在练习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最后”有序表达曹冲称象的过程时,出现了困难,耽误了一点时间,课前我预设做的不充分,对学生情况不了解。
通过这样反复的语言训练和演示课件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我想,学生对于这个称象的过程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于是我趁热打铁,问:你觉得曹冲称象的办法怎么样?好在哪?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很快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出来。接着我问曹冲是个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聪明表现在哪儿?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引导学生思考曹冲是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学生说出是船和石头,从而想到曹冲懂得这样的知识:同一条船,如果每次装载的物体重量相同,那么船身每次下沉的幅度相同,或者反过来说,如果每次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说明船上装载的物体的重量也相同。曹冲能给运用上述知识和现有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运用“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说明船上装载的`物体的重量也相同”的知识。先用一条船“称出”(找到)与大象重量相同的替代物——若干块石头,再一称一称地称这些石头的重量。这样,就把不能分开来称的身高,体重的大象,换成了可以分开来称的若干块石头,从而间接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善于观察、爱动脑筋。
我觉得这节课教学重点比较突出,教学设计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有帮助,还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的。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汉语拼音2 i u ü y w》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接触拼音,就是认读6个单韵母。如何教好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喜欢上拼音。我觉得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汉语拼音3 b p m f》课堂实录
1、从学生掌握情况来看,这一课安排的内容有点紧,学生在读的时候不能马上拼出这些音节。
2、这样的内容安排不利于 b、p、m、f 与带声调的 a、o、i、u 相拼,可能有点脱节的感觉。
这节课总体安排还比较合适,时间上把握的也比较好。就是没有轻松一点的游戏,上课时气氛不是很好,有点沉闷。在讲故事的时候引导的也还不够,只是让学生自己讲,而没有加以引导。
《汉语拼音4 d t n l》教学反思
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来看,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的完全实现,应该是整个低年段的要求。这就是说,汉语拼音不是一年级的要求,也不是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要求,更不是一年级第一学期上半学期的要求。因此,我们对孩子们现阶段出现的还不能够很好地拼读等问题不要操之过急,还是要慢慢来。在后面的认一认、识字、课文、练习等的学习中,学生每天都还要大量地重复使用汉语拼音
这个工具的,他们会越用越熟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要不得哦!期待着,一切都会好的。
《汉语拼音5 g k h》教学反思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本节课,我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趣”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
《汉语拼音6 j q x》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是最具有灵性的。语文课堂,就应有学生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灵魂和思想。但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讲究预设,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由于目标预定,教师往往为任务而教。为了保证时间,常常粗暴打断一些不合心意和目标的学生发言,死拉硬拽回自己预设的“轨道”。教师在讲台前口若悬河,谈古论今。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脸迷茫。长此以往,窒息人的精神,扼杀人的灵性。因此新课程改革倡导了一个之相对应的理念;动态生成。这一理念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它是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充满着生命,精彩不断。
《汉语拼音7 z c s》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能体现课改新理念,驾驭课堂。学生的
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汉语拼音8 zh ch sh r》教学反思?
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本课出现的声母zh、ch、sh以及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和上一节课的声母z、c、s、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在教学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发音和形状上稍稍做了变化,因此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我先让同学抽读拼音卡片,重点复习z、c、s的读音和发音要领,强调z、c、s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接着再让同学抽读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强调音要读长些,读响亮些。这样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对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一定的联系。
《汉语拼音9 ai ei ui》教学反思
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的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本册教学顺序进行了调整。我把拼音教学安排在识完独体字后进行教学。在识字中,学生常常出现不会读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后通过统计都认为字音难记。这时我神秘的告诉学生,如果你学好了汉语拼音,这个问题就全解决了。它能帮助你读音。此时,学生渴望学会汉语拼音。 在学生有了需要之后进行教学,他们则把学习汉语拼音当作
一种需求,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符合儿童心理学的要求。
《汉语拼音10 ao ou iu》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课堂内容太少,较单薄,只教学了ao ou iu的音、形及书写,音节的拼读没有放到这节课里,使得两课时的教学时间,前松后紧。
2、在教学音时,我对复韵母的发音示范口形不到位,因此对学生的口形指导不够准确。在强调发音时,老师的口形变化可适当的夸张,也可以加上辅助性的手势,给学生更真切、更实在的体会。
《汉语拼音10 ao ou iu》教学反思
为了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ao ou iu》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时刻关注师生互动等自主、愉悦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们共同学习交流,真正体现了“玩中乐,乐中学”的新理念。
《汉语拼音11 ie üe er》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学生识字、阅读、说好普通话的工具。但因为拼音字母比较抽象、枯燥,对刚刚人学的儿童来说死记硬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灵活是必不可少的。 《汉语拼音12 an en in un ün》教学反思
备课之前,我是这样想的:不看任何人的教案设计,不同任何人交流,就凭自己对教材的感悟、对课堂教学理念消化程度,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的尊重和理解来自主地备课。 《汉语拼音13 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饮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口耳目》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即使不教他去学习,他也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在这次“三课”活动中,我们全组教师参与上、听、评课,共同探讨教法,总结经验。我们发现各位老师在课堂识字教学中都注重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在家里》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改革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下就《在家里》的教学片段进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今年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用鲁教版语文教材,其中上册要求认识的汉字有380个,要求会写的有106个,这一安排,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于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级语文课上主要从识字、阅读、写字三个方面进行。
(一)识字教学:万丈高楼平地起
我最重视的是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教材中安排两个单元的识字课,但是纵观整册书,我们会发现识字教学无处不在,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是一个教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个月的识字教学课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要认的、特别是要写的字,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比方说换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识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 比方说,学“商”字时,我先猜一个谜语:一点一横长,点撇在中央,大口张着口,小口戴帽里面藏。我一边书写一边说,学生们很快就记住这个难字了!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就自觉地识记。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舞台,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坚持这样引导,学生不仅增识许多汉字(课外识的字甚至比课内识的还要多),而且在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收效良多。 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
(二)阅读教学:熟读深思子自知
进入一年级,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读书。这个问题表现在:朗读时拖腔,唱数而不是读书,句子读得不连贯,语气没有抑扬顿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对话,不能从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上种种读书现象,使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某些教学效果。课外之余我也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朗读不流畅原因一:没有牢固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识字量根本不够。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每课的生字数量增多,难记,特别是这学期,识字任务更大,字行复杂,有些很难找到好的识记方法,没有识字经验,只能死记,所以处理这个问题,除了多给学生提供识字方法外,再就是让学生多读,我要求学生每天回家给家长读《小熊过桥》,让家长给孩子读童话故事,提高孩子的阅读欲望,遍数不限,读完后家长签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读起句子来不会断句,不会停顿,不会换语气,我想这和学生的理解有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化大力气教孩子有感情读书。比方说《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我就先讲述文中小朋友家在农村,无法到北京,然后讲升旗仪式的壮观,于是我进行情景换位思考,问学生想看吗?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我趁机让他们读书要读出他们的渴望,于是,我的阅读效果果然就达到了!对于怎样读出美的语气,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在对话较多的课文使用,效果不错。阅读教学就是教孩子学会有感情读书,学生能够绘声绘色的读出课文,这也就达到教学要求了。
(三)写字教学: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级写字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教师示范的内容包括坐姿、握笔、书写动作、笔画和结构等。最重要的是课堂示范,这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教师首先当众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然后让学生模仿书空笔顺,然后描红练习。对于有些难的生字要个别示范,在当众示范以后,有些学生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教师就得个别辅导,由于是面对面,学生对老师的示范,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之处。当然对于一些孩子还得手把手示范,这种方法是针对初步写字的小学生,通过手把手,教师直接牵动学生手指,使其能较快地形成正确的书写动作。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示范方法,但学生们在作业中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在原字的旁边给以示范或修改,并要及时地总结,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写作教学:道是无情却有情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开始学写字,我就鼓励学生用笔去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每天用拼音写一两句话,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就好。写作教学主要是“写什么”“怎么写”“如何评论”的过程。
日记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写什么"。有些同学不知道写什么,记得第一次批阅学生日记,发现竟然全班62个学生40多个写昨天完上吃的什么东西,结尾一致是“真香啊”,或者“我很高兴”。有些同学习惯了"临时抱佛脚",白天糊糊涂涂过日子,不去注意、不去发现、不去记忆生活中一些新鲜的、使自己激动的东西,到写的时候,咬着笔杆,不知道该写什么。因此,日记写作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个有心人,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选择一件写下来。老师多读一些好的日记,让学生知道身边发生的事。看到的花草树木、昆虫、玩具可以写,读的书、看的电视也可以写,自己的喜、怒、哀、乐要忠实记录,社会的善、恶、美、丑也任你评说。
其次,日记教学还要教学生怎么写,包括格式,即第一行正中写“日期、星期、天气”,然后是正文。一年级学生识字有限,因此要求学生先用拼音写,每天只写一句话就行,这样也可以帮学生巩固所学拼音,等汉字学的多了就开始尝试用汉字写。
其实,一年级学生日记写作评价是其次的。因为只要孩子们能够写就可以了。因此只要孩子能够完整的写了,我就会奖励小红花。我要鼓励学生多写。勤于笔耕,不懈不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会"到"会",从"要我写"到"我要写"。一开始写日记,一定要培养学生乐于写日记的兴趣,不要硬性规定每天一定要写多少,但要鼓励每天写日记的同学,还要定期收上来批改,对一些好的日记加以表扬,读给同学听,让好、中、差的同学都得以提高。我还给同学讲了些名人写日记的故事,明确写日记的重要性。学生的每篇日记,我都认真批阅,并且每周五用一节课的时间来与他们共同分享。我大多用表扬的方法来鼓励每位孩子,激励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我没有期望他们能写得多好,只是希望他们能喜欢写作,不把日记当作一种负担。因此,对不写的学生,我不加追究,只是对写的学生给予表扬。渐渐地,他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都能坚持写日记了。看着孩子们稚嫩单纯的文字,即使他们寥寥几笔,但我也能深深感受到孩子们点点情感弥漫其间。
20xx就要结束了,回首几个月的教学工作,总是几多感慨。一年级是一个人的学习的起点,我们一年级的老师责任重大,我们既要让孩子喜欢学习,还要给孩子们一个欢乐的童年。但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无论是对于教材的解读还是对教案的设计,无论是对课堂的调控还是对学生的把握都极不成熟,因此,我其实正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班62个人,每个个体都是一朵娇艳的花朵,我要甘于做一片绿叶,让花朵快乐的绽放,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一定能做到。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创造品质的培养为目标。”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增长知识,还要增长智慧,能力;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这样就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从书本到黑板再到书本的不良教法,因为这种教法让学生仍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课堂上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校积极响应新课改精神,在一年级实行新课改,经过一个学年的新课改实验,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活新课堂教学:
在以往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上来,上课时大多数孩子都坐不住,都在东张西望,因此集中孩子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成为我们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时采取引发兴趣,定向导入,启发理解等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第二册识字5这篇课文时,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文,让学生带着想揭开谜底的心情来学习课文,从而也做到集中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大大加强了课堂学习气氛。在教学最后我还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查找谜语让同学猜一猜,还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为汉字编谜语,这样不仅使孩子学到了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可爱,但他们还十分不懂事,不懂得该如何学习,因此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实施一套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成为最大的难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和他们谈心开始,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找出一套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第14课《荷叶圆圆》时,我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应该用什么学习方法来学,许多孩子都认为应该用朗读、表演读的方法学习。因此,我让孩子分成四人小小组进行朗读学习,自己排练表演读。孩子的学习气氛特别高,排练表演读的形式也很多,一节课下来,大多数的孩子都能把这篇课文背下来,提前达到了课时要求。
同孩子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学习动态,有助于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这样做即增强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达到预定的教学,真是一举三的。
三、新课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新课改使孩子们变得爱学、乐学、想学、会学;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高了一定的教学质量。但在新课改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课文的识字量太大,虽然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识字袋、自己用好办法识字,交流识字等方法学习,但许多孩子展握的识字量最多只有80%,特别向我们这样的一般校,差生面较广,差生的识字量最高只能达到50%。另外,有2/3的课文都偏长,低年级学生阅读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也是我校课改组当前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希望通过和其他学校的课改总结交流来解决这项难题。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得益于前课拼音教学所总结的经验,在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帮小蜜蜂找家的情境游戏,并且贯穿了整个课的始终。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帮助小蜜蜂找到家,学生非常开心。课后,我问学生,在语文课设计的这么多游戏中最喜欢哪个时,小朋友都表示喜欢今天的帮小蜜蜂找家。
帮小蜜蜂找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要穿过一座花园,越过一片树林,飞过一条小河,最后经过一片草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同时也在经受着形成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精神的潜移默化。
在穿过花园的过程中,学生复习了前鼻韵母的发音,同时对比着学习后鼻韵母的发音。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了最后一个整体认读音节ying。整个过程充满着积极参与,在课件中向日葵花美丽的映衬下,后鼻韵母的学习也显得一点都不枯燥了。
在越过树林时,学生还遇到了我精心设计的树林迷宫墙,要走出迷宫墙就需要掌握拼读的技巧。学生认真专注的眼神,甚至可以脱离老师的帮助而自己去解决走迷宫的难题。在这个环节上,我还特地训练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锻炼他们“听要求”的能力。提出“请你读出来”,“请你拼出来”的新要求。在要求学生读出来前,先让学生在脑中默读,在心中默拼,逐渐锻炼直呼的能力。
在飞过小河的环节上,我非常欣喜的感受到了学生体贴、关爱的心灵。学生写得很仔细,同时速度比往常快,因为他们说,怕写得太慢小蜜蜂会飞不动而掉下河去。我看着孩子们写字的神情,担心的表情,心里感到莫大的幸福,我的这些孩子们会为别人着想呢!
虽然在课堂上感觉学生表现有进步,但在班级常规上却发现有反复的情况。最近排队老是比较拖拉,排队小老师的管理也比较松散,得想点办法。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小山泉的心愿》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阐明了小山泉的心愿。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什么是“不幸”,什么是“幸运”的,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只有大家都需要自己了,才能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心中装有他人了,才能为别人服务,这才是幸福的事。
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体现在一个“读”字上,读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教学中,我对每一次的朗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什么,该怎样读。
首先,课堂导入揭题后,我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思考:小山泉的心愿是什么?在讨论回答后,重点指导朗读小山泉的话:“我储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取用,为人解渴。”使学生理解了小山泉的心愿。接着再读小山泉的所有话语,提问:“小山泉为什么会说野兔不了解自己的心愿呢?野兔说什么话了?”回答后,理解读第一节。最后第三次细读课文时,要求想想野兔说小山泉不幸,可小山泉却说野兔不了解它的心愿,那小山泉是不是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呢?它是怎么想的?再次去读小山泉的话,这样学生不仅很快理解了小山泉说的话,更能读出感叹句的语气。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有所感悟,并在读后交流读后感想,说说读懂了些什么,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三次读文不仅提出有明确的要求,而且层层推进,学生通过朗读,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体会了小山泉的感情,做到了语文教学中的重情感、重体验,重感悟。
不过这节课上完后有一点我觉得有点遗憾,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时,指向还不够明确。比如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朗读时,应该让学生明确评价的内容,究竟是评价音准还是评价语气、语调,这样学生在倾听时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发言也就会相对集中。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ɡkh》是汉语拼音教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学生通过学前教育,已对汉语拼音有所掌握,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也对如何学习拼音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大胆地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并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效果:所以在第二课时学习认字的环节中,我就改变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采用游戏“摘果子”。方法很简单,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再在上面画几个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写在果子里,让学生来拼读,读对了,这个果子就被摘走了。为了加强学生的兴趣,我还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写在果子上面。这样一来,学生可来劲了,都想摘到果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等到学生音节拼读得熟练了以后,我再出示字型,让音节和字一一对应。然后去掉音节,让学生看着字型来叫出果子的名字。这样从音——音形结合——形,学生几个回合下来掌握的情况就比较好。当然在“摘果子”的游戏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在游戏过程中整个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性高。但是没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却似乎表现得不高兴,有几个甚至拍打桌子。应该要让学生明白即使你没有被请到发言,你也要礼貌、文明地听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发言。
二、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在具体情景中学习。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兴趣是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孩子对所学知识感兴趣,那么他会投入更多的注意,从而使课堂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此外,孩子年龄小,识记一系列的知识比较难,可如果把这一系列的知识放到一个小故事或是具体情境中,会极大降低记忆难度。在收看《最强大脑》节目时,发现很多选手也是靠这种情境式记忆方法来进行记忆的。正因如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到拼音王国小溪边去游览的情境,并将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贯穿于这一情境之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借助情境帮助他们记忆一系列的知识内容。
2、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多元识记。一年级孩子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这就需要我们最大程度调动孩子的'感官,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因此本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首先通过孩子所熟悉的具体事物的名称知道ɡkh的读音,再借助趣味儿歌或熟悉的词语的发音帮助记忆,接下来利用各种方式多元识记字母的形。孩子们想到的办法很多,如借助图片、编儿歌、用身体表示等方法。当然,对孩子们来说,她们更热衷于用身体部位来帮助识记,特别是林可欣和马梓皓,更是让课堂更加精彩。在识记h的字形时,林可欣提出要找马梓皓与她合作完成,马梓皓表示h的一竖,但她却安排马梓皓站在了她的左边。对林可欣与马梓皓来说,是应该这样,可马梓皓一下子反应过来,对于面对面的同学们来说,是反的,于是提出建议,要和林可欣换位置。一个小小的课堂生成,却让我深深感触到:不能小看孩子!
三、不足之处:在本内容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看图说话学拼音的模式开始失去新鲜感了,自我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同一个方法用久了会让学生感觉“疲劳感”,没有新意。
四、改进措施: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采取一些能调动全班孩子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形式。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执教了《小池》一课后,我对如何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心中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一、首尾呼应,《三字经》与古诗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经》和古诗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课我以学生诵读《三字经》导入本课。
我是这样开头的:《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而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节课老师就要领着小朋友们去这座宝藏中寻宝,高兴吗?(高兴)那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要去寻宝了!
这样的开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
在结尾时,我与开头相呼应:小朋友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这首《小池》记住了,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小池的风景真是太美啦!而诗人却用这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么美的景色描述了出来,看来古诗中真的有许许多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小朋友去发掘!正如《三字经》中所说的“子不学,非所宜。”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去发掘更多的宝藏!
这样相呼应的结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为主,以读为本。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是因为课前学生回家已经预习了这首诗,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古诗读给同桌听,把生字读给同桌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桌作为小老师来纠正对方读错的地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发学生认字的热情,用交流识字方法,个别读、领读形式来读准本课生字,再让学生展示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错误的读音并边听边想古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先整体感知古诗。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分读、表演读、比赛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美好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展开想象,深入诗意。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配乐朗诵时,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交流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学生在音乐与老师的诵读中感受到了诗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贺晨曦说她好像看到了有一只蜻蜓飞呀飞呀立在了荷叶上;钱嘉盈说她好像看到了树阴照在了水面上;吴峥说他好像看到了泉水从泉眼里流了出来,可以说朗诵和音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想像对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教师配乐诵读中想像看到的画面外,还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图面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并配以我的语言“泉眼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这样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读?”“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这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读出诗的意境,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哪里应该停顿,指导学生朗诵,而诗的后两行,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诵,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上个星期二,我们上了《借生日》这篇课文。课堂上,我问学生:“小云为什么要把生日借给妈妈呢?”孩子们一听,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我点了平时不太爱说话的柯爱,她小声说道:“因为小云希望妈妈也过生日。”我马上不失时机问道:“那小云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呢?”她想了想,说道:“她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我及时让全班同学为她送去了鼓励的掌声,她的小脸涨得通红,兴奋地坐下去了。我问大家:“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很多学生都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我笑着说:“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会怎么做呢?”沉思了片刻,一只只小手又举了起来,有的说她会给爸爸妈妈送张卡片,有的说她会给爸爸妈妈画一幅画,还有的学生说她要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制作。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可班长章雯的小手还是举得很高,我好奇地点了她,她站起来,大声说道:“我们不仅要关心爸爸妈妈,还要关心老师,关心其他的人。我要给老师送份礼物。”话音刚落,全班很多同学都随声附和,“我也要给老师送卡片。”“我要给老师送朵花。”“我要给老师一幅画。”听着那一声声稚嫩的声音,看着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体会着那一颗颗赤诚的.心,我由衷地感动:孩子们是最真实的,最纯真的,他们的话就表达了他们的内心。虽然只有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却足以让我欣慰,让我高兴。
下午,我刚进教室,好几个孩子就拥了上来,柯爱挤在最前面。他们手里都拿着一张张小卡片,递到我面前,大声说道:“老师,送给你的。”他们脸上都溢满了快乐的表情。我一一收下,真心地向他们表示感谢。
回到办公室,我看着孩子们送给我的卡片,有的还只是一张纸把它对折起来,但上面却画了很漂亮的画,写满了字,很多字还是用拼音写成的。有的写着“祝老师新年快乐”,“老师,我爱您”,有的还用问话的形式写着:“老师,过新年的时候你愉快吗?你高兴吗?”等等。我专门翻开柯爱写的,我想: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小女孩会有什么话要说呢。只见她的卡片上写着:老师,你什么时候过生日,我要送你一束鲜花。看着这一张张精致的小卡片,读着这一句句热情洋溢的话,我的眼睛湿润了,这就是孩子呀,多么可爱的孩子呀!老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他的情感态度都受到了熏陶,并把这种情感又回报给老师。当你享受这种回报的时候,你又怎么会不为之而感动、欣慰呢!我想这大概就是为师者最大的快乐吧!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春笋》描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我从日常生活入手,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春笋,部分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说不出来。教师就相机出示准备好的图片,引导学生先观察春笋的外形和生长的环境。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学习。“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中,通过联想自己早上被父母叫醒重点理解“唤醒”。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来演绎文中情节可以很自然地加深学生内心的体验。“冲破泥土,掀翻石块”。通过动作展示,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笋那顽强地生长意志。“冲破”、“掀翻”需要何等的力量啊!在通过朗读来加深对文章字词的'感悟。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激情被带出,再来读这段话,效果势必不一样。“一节又一节,向上再向上。”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的成长,其实你们不就是那些生机勃勃的小春笋吗?
在写字环节中,学生对于字的笔顺还有部分学生把握不好,倒笔画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迎”和“再”,在后面的写字练习中需要注意纠正。
反思今天的课堂,有两个不足。首先是课堂节奏没把握好。低年级教学,写字环节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每一个生字都会去范写、讲解注意点,这样浪费了很多时间,这个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慢慢改进。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小池》是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渲染孩子们欣赏迷恋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表现夏天荷塘美好的意境与情趣。整首诗情趣盎然,语言清新,充满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此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为促进孩子与教材的诗性对话、情感交流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因此在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把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作为主目标贯穿教学始终。在确定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时,我除了考虑它们相对的独立性之外,更多地考虑在达成这些目标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情感主目标的达成。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确定如下目标:
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课文中“池、惜、阴、晴、柔、露、立”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运用借助熟字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习借助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为了达成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铺垫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环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课前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古诗动画画面,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把孩子带进了吟诗作画的情境中。在课首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经验,创设了一个情趣盎然的情景。未成曲调先有情,“夏天是一首诗,夏天是快乐的。”这样的情感体验已在孩子心田悄悄萌发并滋长。
(二)品读词句,积累情感。
在字词教学中渗情。一篇文章的字词教学与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很多时候较难统一起来。为了避免这一点,让情感脉络贯穿字词教学,我的策略是:①随文识字,所有生字的教学分散在诗句的解读中。②对生字的教学做一翻详略安排。与情感主线有关的字浓墨重彩:“立”是前一首诗《所见》中要求四会的`生字,考虑到这个字和“惜”、“爱”是本诗歌的文眼,抓住这几个生字的教学就能紧紧地抓住诗歌的情感线,所以我把“立”字作为本堂课的四会字来教学,并给予浓墨重彩,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助力。与情感主线无关的生字教学(例如:池、阴、晴)我则通过在语境中复现淡化处理。③从生字的不同角度渗透情感。“惜”从形入手,为什么“惜”要用竖心旁?让学生明白心里爱惜才是真正的爱惜,泉眼从心底里爱惜泉水,舍不得让它多流;“立”从推敲其运用入手,体会蜻蜓立在小荷上的轻盈与自在;“柔”从义入手,给“柔”组个词,诗中讲大树喜欢柔和的( )。这样的教学努力体现识字与阅读的整合,生字的教学基本与情感基调保持一致。
在充分朗读中动情。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手段之一。本诗歌的教学淡化诗句逐词逐句的理解,已读代讲,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课堂上自由地读,读出不同的感受来,带着不同的感受读,在充分朗读中获得初步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启发想象,丰富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往往留下许多不确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适当的补白,以丰富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组成的小荷池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他们相怜相爱、相依相偎,那么有情,那么和谐。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展开想象,一起走进这恬静、美丽的小荷池,一会儿是蜻蜓,一会儿做大树,一会儿又成了诗人站在小池边,去感受初夏荷塘的美丽,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体味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盛夏荷叶图,学生声声惊叹夏天荷塘美丽的同时也积累了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白里透红等许多词语与诗句。同时,让学生自己去课外搜集、诵读跟荷花有关的诗歌与文章,这样从课内的拓展到课外的延伸,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在生动的画面视觉作用下,不但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荷花的美,从而发自内心的喜欢,发出由衷地赞叹。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四季》的教案是在网上一篇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修改的。原教案我最欣赏的是注重情感目标的设计和达成,体现了人文情怀,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四季之美,表达四季之美,理解四季之美。
课文比较简单,通过四季中典型事物为代表来体现四季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让孩子寻找其他能代表四季不同特点的事物,运用到儿歌中自己编一编儿歌。学生表现地比较积极,并且也有佳句出现。如“大树绿绿,它对树下乘凉的人们说:‘我是夏天。’”,“秋叶飘飘,它对秋游的小朋友说:‘我是秋天。’”。孩子都能把自己的四季的切身感受编到儿歌中去。在表演四季时,更是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尤其是“雪人大肚子一挺”,孩子都把自己的小肚子挺起来,把“顽皮”展现地淋漓尽致。
《四季》教学完成后还进行了识字一的语文考试。这次的考试虽然成绩还可以,但我总体感觉是比较不满意的。很多孩子因为粗心而出现题目的错误。还是有几个孩子因为“左右”不分而被扣分,包括几个平时特别认真的`孩子。在辩音题中,强调过“沙”和“送”的平翘舌,但还是有人会失分。总结了一下,最近感觉上课学生注意力比较不集中。而自己好象又过于强调让孩子遵守课堂规范,往往停下课去强调,打乱原来的上课节奏。还是要把奖励机制运用到课堂上来,光靠老师的强调,想孩子们自己形成自觉性,在短时间内,在无任何奖励的情况下,看来还是行不通的。
(十)《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课堂上孩子出彩的发言总要让我高兴上好久,教学本课时,我让孩子看了一段带朗读的flash动画。小小竹排在音乐的映衬下,缓缓地顺水漂流,再配上朗读,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听完后,我让孩子们来说说欣赏完以后的感觉。我预设孩子也就说些很漂亮,很美丽,风景好看,像画一样之类的。肖遥把手举地高高地,站起来的时候若有所思,仿佛还沉浸在刚才的片子中:“我觉得自己好象就坐在竹排上,竹排顺水流,我也跟着竹排欣赏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就好象我就在这幅画里一样!”他话音刚落,我就带头给他送去了热烈的掌声。我们的孩子把自己融进了诗里去了!他真正体验到了江南的美,同时把这种体验表达了出来,传播给了其他的孩子!我有时总在想,怎样让孩子真正地走进文本,虽然嘴巴上一直在强调,让我们也坐上竹排,一起去顺水而下,欣赏美丽的风景。可孩子的朗读总是缺少些融入体验的情感,在朗读时总是缺少些什么。或许让孩子得到文本人文主义的情感体验更在于创设有利的氛围,让孩子自己体会,自己咀嚼。老师的“硬邦邦”式的“指引”反而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我把识字、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读生字、还是记生字、朗读方面都体现自主精神,学生认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我把学生获得的一点成功给予鼓励,学生学得愉快。
我在教学《雨点儿》这课时,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小的情景,即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朵云,然后在云底下画大小雨点,学生自然而然地跟着数了起来,最后我用点代替雨点儿在黑板上快速地点点,学生数不过来时,我再引出:“雨点儿多得数不完”学生很自然地接上来“数不清”。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语。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的,效果就出来了。
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在本课教学中,我问:“如果你是雨点儿,你会做什么?”,在品读课文时,我又问:“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学生在说到如果自己是雨点儿,我去干旱的地方 可以减轻干旱”;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在朗读时没有读好儿化音。“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话没有读好。通过反思,我体会到:在教学中,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耐心地引导学生;三: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我多想去看看》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的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虽然平日里,我们学校也有升旗仪式,但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可惜的时候在播放课件时,进行曲和国歌没能播放成功,以至于学生没能真正融入其中,对那种迫切想去北京看看的情感也有所影响。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课上,我让学生紧跟我的教学脚步,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悟文情。具体做法如下:从有感情地读课题入手,到重点指导朗读课文分句,到找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再对这句话进行反复导读,最后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不足之处就是课上,我没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与试教相比相差甚远。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篇课文的教学只停留在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因此,我还收集了一些图片,引领学生感受雄伟的“万里长城”,红叶似火的“香山”,古老的“故宫”,世界闻名的“北京大学”等。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如果我能在课后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我想会更好。另外,我发现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集中识字比较理想。这节课,我采用了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不仅学生的识字效果没能如愿,反而使课文教学显得有些脱节。
通过这节课,让我更加明确了:
1、课不仅是备教案,更是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2、课堂任务安排很重要,难重点一定要明确。
3、一个环节与一个环节的连接一定要有目的性。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04-20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学反思03-17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04-22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11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10-07
一年级语文上教学反思12-16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3-12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04-08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学反思04-19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