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实用文>发言稿>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
更新时间:2024-10-01 12:58:31
  • 相关推荐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8篇(热门)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1

  为了顺利开展境外项目,越来越多的石油工程科技人员以及操作技能人员需要提高英语交流水平,对于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来说掌握好英语能够及时了解国际石油经济发展的前沿信息及新其动向。企业英语培训是企业组织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源泉,企业英语培训不仅仅针对语言,而且与个人职业素质、专业技巧、工作内容紧密结合,使其学习英语不会跟职业相脱离,与商务英语,考试英语以及窗口行业服务英语培训相比,企业英语培训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其教学内容是消除跨国经营者之间和专业技术员工之间技术交流和新技术获得的语言障碍。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通过培训使企业技术人员,能够良好自如地应用,虽然英语在工作中挥着越来越发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英语培训的效果不佳却是毋庸质疑的事实。

  1.目前企业英语培训的现状及困境如下:

  1.1对英语重视不够、员工基础薄弱

  企业员工的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工作需要。企业以前由于对外交流合作的机会少,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英语的培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及培训的低效造成人员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即使有的技术人员以前在校时英语水平较好,但因为缺少学习英语的氛围与环境,继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经过长时间的搁置也基本丢掉了。

  1.2员工现有英语水平无法满足企业对外发展的需求

  (1)随国家的开放与发展,各企业开始引进国外设备和发展对外合作项目,可是厂家提供的各种资料说明书都是英文版的。然而目前许多企业技术人员根本无法读懂这些原始资料而将其束之高阁。现在一般来说引进的设备厂家都会在合同中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等到外籍专家亲临现场指导设备安装或技术监督时才发现相关的技术人员根本没有通读过说明书,通常设备安装及技术服务的时间在合同规定的时间里是免费的,而如果超出规定时间付费的标准则会非常高昂。

  (2)在对外合作项目中,由于培训机制不完善,既懂技术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在合作国家工作时,由于语言不通增加了很多障碍,进行开车前培训时借助翻译已丢失了一些信息,不但延长了时间也使得对业主的培训效果打了折扣。特别在开车的紧张时期,中控与现场之间因为不能及时的'交流无形中增加了开车的难度。稳定装置时因与业主交流不畅,不但容易造成生产过程波动,而且让业主领会并完全接手装置的周期变长、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为提高企业员工英语水平,满足自身素质提升及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增强企业国际对外交流力, 我认为企业培训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2.建立科学的企业英语培训的制度

  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可充分激发员工学习培训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把他们的心理与行为状态提升到新的境界,推向新的高度,企业英语培训的效益会必然得到提高。一个企业的领导层的导向性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企业领导重视,再加上科学的英语培训制度的建立就能在员工中建立起重视英语、愿意主动学习英语的氛围。通过奖惩措施将英语的学习与培训得以规范与延续。

  3.确定明确的英语培训目标

  语言的学习是浩瀚无边的,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将很难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人事部门可以通过对企业前瞻性的规划及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与奖惩制度相结合对处于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员工提出明确的英语培训目标,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例如: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因为大多数人更多的时候是要看懂技术资料,及时了解行业内的最新现状及动态,所以他们的英语培训目标的重点应当是在学习英语的四大要素“听、说、读、写”的阅读上,可以通过对科技英语的句法及其特定的语法结构的学习使其熟悉科技英语文章的写作方式及句法特点,在进一步扩大科技词汇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对理解专业英语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对于操作技能人员则应以基本的听力与口语培训为主,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做简单的表达,熟悉岗位机械设备及装置的英语词汇等。

  4.选定合适的教材分层培训

  首先要按英语程度高低、年龄及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不能大锅烩在一起进行培训,否则造成的结果就是程度差的听不懂,程度好的吃不饱,时间久了必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分层的基础上英语教材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如果选定的教材过于初级或过于生活化将达不到培训目的,对于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选择贴近石油化工方面的科技英语教材,境外项目管理则选择模拟托福教材等。通过培训使得工程技术人员能够看懂技术资料,选拔工程项目管理海外培训人员时能达到所需的英语要求。而对操作技能人员则须更注重在基本的口语与听说方面的培训。选择的教材以适合在对外合作项目中能够与所在服务国家的技术人员进行基本的交流的为主。培训之后进行考核并与相应的奖惩机制挂钩,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相关联,这无疑将会充分调动起员工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在工作及生活中主动坚持学习,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

  5.培训教师的选择:

  作为企业的外语培训教师,除了要拥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扎实的英语功底以外还必须了解企业生产,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从事现场翻译工作的经验,善于钻研。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够真正明确企业培训的目标适应企业英语培训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工作语言场景,根据工作的实际要求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员工的英语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参与合作与竞争,需要接受过现代知识培训,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英语培训正是培养和提高现有人才英语水平的可行手段之一,是将现有员工培养成跨世纪高素质职工的手段之一。同时企业英语培训要将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双赢”,从而使企业走出去、并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2

  7月9日,第一届中美暑期英语教师培训在鞍山一中召开开班仪式,经过推荐选拔,包括我在内的126名来自各县市区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学员。在开班仪式完毕后,我们又参加了外籍教师亲自出题的审核考试,并最终形成我们的班级和教师队伍。在对教师的介绍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支由9人组成的来鞍任教的北美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已有53岁,最高年龄的领队教师莎朗已有80岁,他们的学历层次较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所学的专业涵盖人文、社会、艺术、管理等学科,大多数人长期从事教育文化事业,热心中美文化交流。所有的任教教师都具备国际教师资格证,并完全自愿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在培训前集体签署在任教期间拒绝任何酒精饮料的协议以表示对中国学员的尊重和对这次培训的重视。

  7月11日,我们的生活正式开始,当踏进教室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角色已发生变化,在未来的四周里,我要变成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生了,我的导师叫哈里特,是一位64岁的优雅的白人教师,她与我印象中的外籍教师不同,她严肃、认真,对教学内容一丝不苟,让我们肃然起敬。课余又与我们交流谈心,像一位慈祥的大朋友。在与外籍教师以及其他班级学员的沟通中,我发现所有学员都被外籍教师的教学态度深深感染着。我们是全天上课,上午3个半小时,下午2个半小时,而且时间正值夏季的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难熬的季节,我们都深感疲惫,更何况平均年龄在53岁的外籍教师了。但是他们克服了水土气候的差异,每天早来晚走,从来没有迟到过。在授课过程中,再难熬的天气他们都是站着授课以表示对学员们的尊重,每节课教师都会准备非常详尽的材料,每天课后,教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对当天的教学反馈进行分析,我们每人交上去的作业,教师都会认真阅读并给出评价或是解决办法。就这样我和所有学员被教师们感动着,这虽不是讲授知识的一部分,但是他们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素质、责任感和态度,我们就这样被潜移默化地感染着。

  培训课程设置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听、说能力强化培训。针对学员的业务素质进行提高训练,其中包括语音语调矫正、语法等内容,全方位地培养我们的能力。但培训中,外教灵活的教学模式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与传统的中国教学模式和情况不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室和课堂,中国的课堂特点是人数多,座位通常按次序依次排列,教室布置也比较简单明了。而外国的课堂人数较少,灵活性大,座位布置相对不是那么死板。比如我班就是以导师为中心的半圆式座位,座位前后都留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互动,其次每天的黑板内容也都精心布置更新,比较有新鲜感。在交流中,外教也幽默地跟我们说,我们更应该向中国的教师学习,因为在国外的课堂,一个班级的学生最多也不会超过30人,超过20人就需要一名助教来帮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而在中国,一个班级甚至有70名学生,只有一名教师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在我们眼中,中国教师都是超人了。从这样的比较中不难看出中外教学模式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从中学到不少,外教在教学中更多的是选用互动比较多的形式,比如:听录音、朗读、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角色扮演、写感想、唱歌等形式。而选用的授课材料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内容,使得我们有话可说。在讨论的过程中,外教认真听我们的观点,并且鼓励我们多说,而不是纠正口语中的小毛病,让我认识到学习英语的过程并不是语法,而是在于不断地积累练习。

  课程设置上除了对学员能力培养的课程外,还有教学法讲座和跨文化交流活动。在讲座中,我们真正学习了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方法。首先,要想教好学,我们就要从学生抓起,研究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都有哪些类型呢?有听觉学习型、视觉学习型,以及动态学习型。要想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就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和交流式课堂,再配以适当的教学手段。英语的教学有很多种,有单词、语法、阅读、听力等等,无论是哪种教学,我们教者都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我们的学生在一节课达到什么样的能力等。教法中我们把一节课分成了几个层次,第一层是语言能力,其中包括语法、词汇、结构和发音;第二层是交际能力;第三是预测和策略能力,简单的说就是总结能力。教学中要达到这个目的,而我们的学生又是多样性的,教法中就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制定我们的课堂内容,我们的课堂要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满足各种类型的学生的需求。另一重点是教学的选择,教法中强调了几点:第一是材料符合学生的背景知识,也就是选择学生认知熟悉的内容;第二是学生应对所选材料感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意向,也就是趣味性;第三是所选的材料要跟所要学习的知识相关联,有链接关系。学习完教法,我发现外教对教师能力培训的课堂中正是渗透着这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交流,教师给予指导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形成一种任务型式学习。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3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中外交流的桥梁,是保持交际渠道畅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更是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的最直接的形式和最重要的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公司与世界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商业合作、职工培训以及生产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这就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的英语应用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公司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在境外进行流利口语交流的能力,公司职工培训中心承担了涉外人员口语培训任务,在英语口语培训与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逐步积累了一些英语口语培训的经验,掌握了一些成人英语口语培训的特点。

  1学员的层次特点

  1.1这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大部分是3年前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由于离开学校的时间比较短,对于在学校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有一定积累,口语交流比较敏感,词汇量比较丰富。

  1.2精力旺盛,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段。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

  1.3对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之在工作中需要英语口语的学习和实践,主动性强,学习目的明确,自觉性和学习兴趣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1.4学员较集中小班授课,可以兼顾到每一个人,口语交流的效果比较好。

  2口语培训课程设置

  口语是一种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要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基本的语法结构、熟练并灵活的使用各项语言要素,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和通过阅读和拓展性思维训练来获得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口语教学的目标和主旨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即通过听、读,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的加工和重组,然后输出,从而完成语言交际的全过程。

  “听”和“说”都属于口语,听在说之前,是进行大量的语言储备的必经阶段。而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是听的必然结果。基于这样的教学原则,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和公司对于这次培训的要求和总体目标,我们把这次口语培训课程设置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英语听力这部分课程由我们聘请的加拿大外教承担,教材选用的是何其莘教授主编的《英语中级听力》和《英语高级听力》。

  《英语中级听力》内容新颖,录音以标准的美音或英音为主,声音清晰。教材形式活泼多样,涉及了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全书的课文按录音材料的难易程度编排,循序渐进,为学生的后续听力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英语高级听力》录音材料主要选自美国国内电台和电视广播节目。内容涉及重大国际事件,重要新闻报道,专题采访,世界各国(以美国为主)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也有益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部分:基础口语

  口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致力于培养学员的口头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养戚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要培养学员能够用简单而基本正确的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训练学员思维清晰,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根据公司员工的实际英语水平而编写的英语培训教材。这本教材的最大优点就是,切合员工的实际水平,既有针对不同场景所设置的基础口语会话,又有结合公司各个生产特点,工艺流程,机械设备的专业英语词汇和文章。

  由于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差距较大,为了使每个学员都能有所收获,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口语培训,口语交流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次,较低的一个层次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用语,另一个较高的层次是自己思想的自然表达。基于这样的设置,在口语课程中,学员在学习每课相关的场景表达法后,我们还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周围发生的具体情况创设相关话题,让学员进行交流和表达,如汶川地震,奥运火炬传递,端乍节,缅甸热带风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鸟巢,水立方等)。

  3口语培训课的特点和体会

  3.1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设计者。而学员的角色主要是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师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口头交际也将会变得活跃。

  3.2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口语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加大学生的口语实践量。教师在教学中,口语活动设计的科学、合理,不但会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也有助于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口语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3.3重视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能非常容易地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不仅使英语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和学习兴趣,创造了生动活泼的、形象逼真的语言环境,进一步完善了语言交际的视、听、说教学的特点。同时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4

  第一,精选听说材料。在听力训练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原则精选地道而又实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介绍、问候、打电话、购物等,使学生听了就懂,学了就会,会了就用。另外,在此基础上,还可选择涉及到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科普等含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材料,使所听的语言材料多样化。

  第二,探究训练策略。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缓解紧张心理,给学生信心与勇气,鼓励学生乐听敢说,善于模仿;同时,还要在教学中增强文化内涵,使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所认识,以帮助学生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如:教会学生懂得一定的英美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其次,学生听的能力不是一种孤立的能力,它与阅读,朗读等方面能力训练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来解释词汇、短语或句子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训练,读后复述的能力的训练,听写能力的训练,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开阔知识视野,拓宽知识面。从而达到听、读、说等能力的综合提高。

  第三,教给学生技能。在听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教给学生听说的技巧,如:听前读题预测,听力内容中关键词的理解,学会边听边记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方式、数字等,学会简单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善于模仿听力材料中的朗读技巧,如:语音与语调,重音与连读,意群与停顿,不完全爆破等,促进学生听的能力向说的能力的转化。

  第四,创设情景氛围。实践证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兴趣的培养、技巧的训练,还需要情景的创设、氛围的营造。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一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课外活动。创设学生听英语与说英语的氛围,使学生在“我要学”的兴趣引导下,在不知不觉中,在亲自的实践中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如:每周开设一节听、说训练课,定时播放一些有英汉对照台词的国产或国外的电视剧或电影,供学生在有效的模仿中提高自身的听与说的能力,特别是连续说话的能力和在实际生活语境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定期组织英语沙龙,英语演讲和英语课本剧比赛等,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听、说训练的有效性。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5

  一、循序渐进分阶段

  听力训练需要从最基本的语音训练开始,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确定听力培养的不同阶段,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吴祯福指出,一个学习英语的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要大概经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学生只是听到一串声音,对内容毫无理解。此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听、常听,培养学生对于英语语音和语调产生一种语感,这种语感不仅对学生的发音有利,学生也会因此逐渐习惯英语的正常语流。第二个阶段,学生可以在一大串声音中辨别出一些孤立的、与内容相关联的单词。学生可以养成一些良好的听力习惯。如果在听力练习时遇到生词,学生不要产生紧张、烦躁的情绪,而应该让学生发展抓住大意、从上下文猜内容的能力。第三阶段中,学生可以在语流中辨别出短语或句型,通过这些表达对谈话中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理解。第四阶段中,学生能从语流中辨认出分句或句子,知其含义,对所谈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此时,学生的困难是与某些题材相关的词汇不足,学生应该大量听与这些题材相关的听力材料,反复听围绕某一题材不同的听力材料,从上下文中猜生词的意思,扩大词汇量。第五阶段,学生能连贯地听懂所谈内容,但即使达到这种水平,也会在某些题材、内容难度加大的.情况下,返回到第三、第四个阶段。要想处于这种水平,必须不断吸收新词汇和知识。

  二、练习听力目的要明确、采取多种训练手段

  每个听力活动都应该有其目的,训练一个或者多个具体的听力技能。当然一个听力活动也可以具有多个训练目标。但不要给学生过多负担。单一的训练手段容易产生疲劳,造成课堂沉闷,学生也会失去听的兴趣。在听力教学中,可以采取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听力训练。不仅提高听力活动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三、采用真实的材料和情景进行听力训练

  如此做法可使学生在以后实际交际中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选择听力材料至关重要。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个是难度适中,另一个是材料多样。

  难度适中方面,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略高于学生的听力水平的材料是最佳选择。要考虑到语言因素、语篇因素、材料的内容、听力材料中人物的关系、是否有辅助听力的图画材料、精听还是泛听。

  在选择材料时,还要注意材料多样。听力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各种交际活动,因此应该清楚了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听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人们在什么样的情形下需要进行听的活动。Galvin认为,人们听的目的可归纳为五种:参加社会活动、交流信息、对他人施加影响、分享情感、娱乐。在不同情形下,语言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选择听力材料时,要注意考虑到上述的不同情形,让学生熟悉、适应不同的语言特点。

  Brown归纳出了17种听力理解微技能,其中主要的微技能包括辨音、获取主要信息、预测能力、猜词悟义的能力等。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听力微技能。吴祯福认为,学生在获得基本辨音能力的同时需要对听到的意思进行选择、分析,从而抓住主要内容。听懂一个语篇并不意味着要听懂每个单词或句子,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冗余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要适当地将精听和泛听结合起来,各有侧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大意,要学生用几句话概括、总结。语境、语音语调以及句法结构和词语的搭配关系也能帮助学生预测下文。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6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发挥了它多少本应该具有的功能呢?通过“国培”研修,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1 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平台,重视口语交际学习的各个环节

  教师积极参与深入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搜集材料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了解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搜集了哪些材料,并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的形式。譬如:在进行二(上)语文教材“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益小动物”的图文资料;活动方式包括询问、阅读、收看影视、网上查询等;然后以记忆、剪贴、抄写等形式,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好,准备在班上交流。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还要有意识的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去培养,并且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把握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鲜活素材和良好契机。

  2 营造轻松自如的交际氛围,重视口头作文,重视人际、社会间的交际训练

  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这是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口语交际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听话”、“说话”练习,而是师生心灵间的对话与交流。只有营造轻松自如的交际氛围,学生才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话匣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为了实现交往与应对,使学生逐步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进而实现“我会说”的目标。回顾我们的教学,很多教师注重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甚至强化训练口语表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完成口头作文是单方面的,是个体行为,而要实现交往与应对,不仅要求学生有表达的技能,还要有倾听、理解、交际应对的能力,这是双向的、综合性的。换言之,口头作文课侧重“作文”,具有单一性;而口语交际课侧重“交际”,具有综合性,它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体现。

  3 注重听说读写多方面、全方位训练

  读书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让他在大脑中储存一定容量的信息,所以,读书是学生获取信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对各种书籍的涉猎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他们的知识和阅历,让他们明辨是非,增加语言知识,增强语感,从而提高他们在书面和口头上的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听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让学生多听正规的课文等材料的朗读,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对他们增强语感是十分有好处的。写作虽然不是直接由口中说出的语言,但它确实是学生内心真实世界的反应。写作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形成说的基础,只有不断地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才能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比较深厚的语言功底,为他们的正确表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是口语的表达,在经过听、读、写等一系列的训练之后,学生在思维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可以训练他们说的能力了。但是我认为,学生此时也许最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他们需要的是展现自己的勇气。作为老师,此时需要的一定不是对学生的打击和讽刺,而是最大的`鼓励。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否使你满意,你都要给他们赞美,给他们继续向上的动力!

  4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现在,电脑走进了课堂,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浓厚。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进行说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这课时,将夜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课件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飞船、地球、高山、平原、岛屿、海洋、长江、黄河、长城等景物就一目了然了,学生身临其境,就能准确读出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坐上了飞船,在太空中会看到什么,学生闭眼,边听音乐边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

  总之,对口语交际课的继续研讨是必要的,口语交际课的模式应是有效的,交际能力的训练应是长效的,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应渗透学生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环节,经过“细水长流”的口语交际训练,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生活交际能力锻炼,新一代的公民必将具备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有如“滔滔江水”的口语交际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7

  随着中国软实力的不断提高和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全世界范围汉语者日益增多。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从2004年开始进行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和推广,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权威的汉语教材和规范的教学渠道,迄今已有300余所孔子学院和近300个孔子学堂遍布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海外学习汉语和接触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然而,随着高校间国际文化交流的兴起,来华进行短期学习的国际交流生应运而生,并呈现快速大幅度增长趋势。交流生们或在国内略微接触过汉语学习,或对汉语一窍不通,进入中国高校后必然要面对系统化的学习。由于高校间汉语国际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短期汉语存在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国际文化的深入和国际汉语推广的进程。

  一、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的特点

  笔者于20xx年至20xx年先后承担来自德国、意大利和乌克兰等国的国际交流生汉语培训任务,共对18位来自7个国家的交流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试验。结果显示,与普通对外汉语学习者(尤指进行过海外汉语学习和来华长期进修等形式的学生)相比,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具有以下特点。

  1.自发的学习动机

  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地位中的不断凸显,海外学校出于商务目的,相继开设汉语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至少已有109个国家的三千多所学校开设了汉语专业或相关课程,迄今已有四千多万学生。除了在海外接受汉语教学外,越来越多外国学生选择来到中国,进入高校汉语专业,系统地学习汉语知识。因此,无论是孔子学院的海外学生,还是前来中国专业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除了出于对汉语的兴趣之外,也或多或少受着求职、求学等因素的影响。

  与上述两类学习者不同的是,国际交流生通过国际间高校特定交流项目前来中国,自愿报名并承担费用。18位受访者在回答“选择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原因”时,16位选择“出于对汉语的浓厚兴趣所致”,只有2位是为将来求职做准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国际交流生的学习动机更为自发,源自内部的学习需求使得其更为自主地接受信息并配合教学的开展。

  2.明确的学习目的

  国际交流生通常抱着旅行和学习相结合的目的,希望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掌握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和汉语基本规则,为今后是否系统地学习汉语进行评估和反思,而他们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成绩在其回国后能作为学分互认所用。

  3.迫切的学习需求

  国际交流生进入陌生的汉语语言环境中,需要迅速掌握汉语“生存语言”才能应对基本的`生存需要。而相对孤立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缺乏足够的外界帮助,交流生只能靠自己的语言能力完成各类日常生活任务。因此,他们有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自发地学习汉语。

  4.灵活的授课模式

  在笔者所调查的四个国际交流生项目中,有共计2人的德国团、共计5人的意大利团、共计5人的乌克兰团和共计10人的非洲团。国际交流生代表团的规模一般不会超过30人,得天独厚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各种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教学改革的执行。

  二、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存在的问题

  短期汉语培训作为新兴项目,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处于摸索阶段,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

  1.不分级别的分班形式

  交流生项目周期较短,通常独立成班,由专门教师授课。学习者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相距甚大,教学难以兼顾个体性和整体性。

  2.缺乏规范性的教学内容

  交流生项目难成规律,通常由接收他们的学校自行确定教学内容,缺乏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所用教材也各不相同。例如,浙江大学开设汉语听说课、读写课及中华文化课,周学时为21学时,并辅以每周4学时的文化考察,采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成功之路》系列教材;而浙江传媒学院设有综合汉语、汉语听力课和汉语口语课,周学时为16学时,其余课程则由交换生自主选择进行旁听,采用杨寄洲编著的《汉语教程》系列。两校在教学主题的选择、教学顺序的编排、语言知识的侧重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3.流动的教师队伍

  国际交流生项目通常由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或研究生承担授课任务,教学层次和课程并不固定,存在不稳定性和较大的流动性。相关教师除承担对外汉语教学任务外,还需承担常规教学和科研任务,难以对交流生的教学倾注过多精力。

  4.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

  在笔者所做的调查中,关于“对教学中最不满意的部分”,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内容难以运用于日常交际,此类观点在初级班更为普遍。教学过于聚焦拼音与音调的练习和纠错,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不具备使用汉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交流生回国前依然不能掌握最为基本的汉语交际能力,不得不说是这一培训项目的最大讽刺。关于调查中“最希望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一项,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汉字和日常交际用语,而这些部分在初级阶段的培训中甚至未曾涉及。部分项目采用拼音授课,学习者缺乏对汉字的直观认识,难以建立对汉语的记忆图式。

  三、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改进对策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整体语言教学关于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学生主体性、教学内容真实性等原则,与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的教学初衷契合,可以做以下探索。

  1.以交流生为本确定班级形式和授课模式

  国际交流生通常依托于高校相关学院,以项目为单位独立成班。由于原有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统一成班难以提供学习者所需要的理解性输入。根据汉语水平和学习侧重合理分班,兼顾普遍水平,有针对性地提供输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此外,也可安排本校学生作为一对一的语伴辅助学习,既节约教学成本,又能在合作学习中增进文化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消除交流生的生存恐惧感和学习焦虑感。根据古德曼教授“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理念,同步开设听说课和读写课,考虑到交流生汉语水平所限,初级读写课可以辅以拼音,但汉字必须同时出现。

  2.延伸教学场地,加强文化体验

  交流生来到中国,除了想了解和学习汉语外,对中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更是具有浓厚兴趣。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通过与他人进行意见和思想的交流而习得的。因此,交流生必须“走出去”,走出课堂,走到真实语境中。课堂教学之外的文化考察和文化体验必不可少,体验中国传统节日、品尝中国食物、参观文化展览、游览风景名胜,让学习者在亲身体验中走近中华文化。在这一系列的文化观摩中,学习者将不可避免地与汉语母语者进行沟通,也会体验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和矛盾。教师一方面围绕文化观摩进行语言教学,设置话题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练习;另一方面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完成文化知识的讲解,将中华文化的精髓直观地传输给交流生,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课堂交际力求真实有效

  虚假交际一直是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中最易出现也是阻碍学习者获取二语思维的最大障碍。要想进行真实有效的课堂交际,首先要从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入手。从日常生活中择取教学材料,报纸、广告、影视作品,甚至菜单、路标等,只要是母语者在汉语环境下日常接触和使用的材料,加以选择和必要的编排,都可以作为教学材料呈现给交流生们。通过这些地道的目的语输入,可以快速培养交流生的汉语思维,提高他们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教学材料的选择也可以兼顾交流生来到中国之后所遇问题或困难的顺序,譬如钱币兑换、问路、点餐、游览、报警之类的章节进行优先安排。

  从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择取教学材料外,同时还可以获取到真实的多元化语音。诚然,对外汉语教学必须采用标准普通话进行讲授,但交流生学习汉语后却将面临形形掺杂各地方言的汉语。所以,在用标准音进行教授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多元化语音听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4.探索新型的评价和测验方式

  交流生项目不同于普通教学形式,若以常规的考试形式检验学习成果,既不可行,也不合理。探索适合交流生项目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关乎整体语言教学的内涵建设。

  交流生个人档案制管理可以作为短期汉语培训新型评价的探索。在培训初始,教师除了备注必要的基本信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备注交流生的原有汉语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认知风格等。随着培训班的开展,个人档案中及时收纳交流生的各项课堂演示、作业习作、文化观摩等,根据课堂教学和文化体验时时更新。个人档案直观体现交流生的学习动态,也是教师根据个体学习特征改进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力依据。交流生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将根据教师整理过后的个人档案进行综合考量,每次练习和活动的表现都按照一定比例折算入最终成绩,并结合个人原有汉语水平,得到综合后的评价结果。

  5.整合师资,规范大纲

  过于流动的师资队伍一直是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大限制。国际交流生项目应着力形成固定的教学师资队伍,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教学技能,使教师精于因材施教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普遍性和国际交流生的特殊性,制定规范、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短期汉语培训确立指导性思想和教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的教学素质培养,提升其根据学习者特色编排和选择教学主题和材料的能力,鼓励教师从真实语境和现实生活中寻求教学素材。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8

  1前言

  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文化区域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口译作为一项重要的跨文化交流行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口译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等院校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除了翻译硕士研究生和翻译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大批的口译人才外,各院校外语本科专业对口译人才的培养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自从20xx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口译课列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以来,越来越多的院校在本科外语专业中开设了口译课。但由于本科口译教学起步较晚,其只是作为英语语言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加上课时有限,课程设置不合理,口译教师缺乏专业培训,不能因材施教,以致本科口译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翻译培养日趋职业化的今天,有必要对大学本科口译课教学进行认真的思考定位,根据口译的特点和认知过程,结合口译的社会需求和本科学生的语言学习现状,对大学本科口译课进行合理定位,制定出符合口译技能训练自然规律的比较现实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

  2口译的特点和认知过程

  口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其主要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的目的。口译具有现时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口译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发言者和听者,同时又要像一个讲话者一样去完成口译工作。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调动自己的全部语言和知识资源,运用各种技巧,充分利用讲话人已提供的信息,诸如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各种非语言信息,不断对讲话人的思想和情感做出判断。因而,口译过程是一个多任务处理的过程,需译员一心多用,这一过程是以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包括对译入译出语及其言外知识的理解和重构,以及跨文化和语篇的分析。蔡小红教授在“以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口译研究”一文中对口译的过程作出如下结论:口译不是从原语到译语的译码,而是接收原语后必须经过信息概念的转化,才能以译语表达原语的意思。口译的模式由三大块组成,左边是原语输入,右边是译语输出,中间连接左右两边的是信息概念的转换。口译的特点和认知过程决定了口译教学不同于笔译教学,口译教学必须遵循这些特点。

  3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目标

  20xx年,鲍川运教授在“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一文中指出“大学本科口译课的性质是教学翻译,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有益的手段,但是大学本科口译课也可以为翻译培养做出贡献,作为一门口译入门课,口译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口译的基本概念、口译的策略和技巧,也可以对口译进行尝试,进行一些口译基本功的训练,为将来真正意义的口译训练打好基础”。同时,20xx年刘和平教授在“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一文中指出“本科翻译教学应以翻译思维训练为主,以文本题材为辅、以技能训练和语言提高为双重教学目标、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课堂教学为指导、课后练习为重点、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本科口笔译一体化教学模式,为社会和翻译硕士培训输送合格的翻译人才。”这些都为本科口译教学指明了方向。

  由于大学本科口译课一般是在外语专业高年级开设,虽经过两、三年的外语专业学习,但大多数学生语言能力仍然不太扎实,主题知识相对比较缺乏。结合前述各家观点,笔者认为本科口译课应定位为口译入门课,其进行的口译培训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口译培训,而仅能称其为职业口译入门培训。本科口译课教学基本上还是语言与口译教学相结合,本阶段要完成口译职业技能入门培训和语言提高双重教学任务。因此,本科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认知口译职业内涵、熟悉口译流程,利用学生已获得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双语智机能转换的技能,为学生服务社会和继续接受职业化口译训练奠定基础。同时考虑到口译市场需求的层次性,所培养目标也应是具有层次性,就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看,笔者认为本科口译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交替传译的基本能力,应着眼于会议口译以外的其他类别,重点培养大量从事日常翻译工作的人才,诸如从事生活、陪同口译、涉外导游以及外事接待、外贸业务洽谈等工作。通过本科外语专业口译课教学培养初级联络型口译人才,这不但可以帮助解决目前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同时也可满足市场基础层次的口译需求,缓解当前社会低层次口译人才短缺的现象。

  4本科口译课教学原则

  结合口译的特点和认知过程,以及本科口译课教学的课程目标,本科口译课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4.1技能性原则

  大学本科口译课程作为口译的专业入门课,是学生学习认知口译过程的开始,是口译技能培养的开端,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口译训练的原理和方法。口译与笔译不同,具有其鲜明的行业特点。因此本科口译教学应以技能训练为主,专题材料的训练为次。教师向学生讲授口译的基本理论、口译的策略和技巧,如:意义听辨、记忆技巧、口译笔记技巧、语言转换、公共演说技巧、发声、跟读、复述、综述技巧、数字传译技巧、跨文化交际、如何分散注意力做到一心多用、如何进行译前准备及应急策略等。同时让学生对口译进行尝试,进行一些口译基本功的训练。口译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口译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语言理解模式,即偏重于语言表层结构的固定的语法理解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突破语言表层结构、抓住深层思想的能力。训练学生从意义结构上着手去断句、理解、翻译,打破语法思维习惯,建立意义思维的习惯。以技能为主线开展口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技能选择话题范围、材料难度和任务场景。

  4.2实践性原则

  “口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训练方法应以实践为主”。“口译训练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向程序性、自动化阶段转换的过程。口译能力发展的进程中,语言知识的提高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口译技能的获取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知识和技巧达到自动化和程序化的程度,对译员的注意力的需求自然下降,译员便可腾出更多的精力,处理更为高级更为复杂的程序。而实现自动化和程序化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练习”。“本科学生与翻译硕士不同,口译课只是众多外语课中的'一门课,功课压力较大,课外不可能拿出太多的时间练习口译,因此课堂学习便成为重要的练习机会。应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机会,以实践为主。口译课有理论的成分,但更要要的是实践部分”。以上各位专家的观点都强调了口译实践的重要性。口译作为一种应用性技能,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做到熟能生巧,才能达到逻辑严密、脱口而出的效果。口译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传授口译技巧,更应该给学生创造、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营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口译演练,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不断增强口译技能意识,掌握口译技能。

  5对口译教师的建议

  口译课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除了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流利的双语表达能力、翻译能力这些基本能力外,教师还应该深刻了解口译的特点和认知模式,熟悉各种形式的教法,并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口译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1教学材料的选择

  口译材料的选用应为教学目的服务,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兼顾各类口译题材的训练。选材时应注意口译材料内容应是一般性的,考虑到这一教学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材料不应过于专业化和技术化,以至于将口译实践课变成专业知识课或专业词汇课,打击学生进行口译实践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目前市面上的口译教材大致分为两种:即以情景专题为纲目编写的教材和以口译技能技巧教授为纲目编写的教材。前者虽有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某一特定话题领域,积累词汇,但其对理论技巧的讲述却较为分散、凌乱。后者虽对口译理论和技巧进行了系统的讲授,但其内容却略显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接受度。鉴于国内口译教材这种情况,教学中口译教师一般不应全部按教材来组织教学,而应根据教学需要,选取适合学生水平、适合教学目标的材料。口译教师应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大事、热点新闻、各种记者招待会、各类报刊等,搜集相关材料为课堂所用。善于利用各种鲜活的语音、文字材料,模拟各种场景,营造口译情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译实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口译课堂的教学效果。

  5.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口译教学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关注社会热点,发掘最新的音像和文字材料。通过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文字、声音、图像和网络信息等,模拟各种情景,营造现场感,增强教学的拟真性,使口译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口译教师应尽可能多的参加各种口译实践活动,积累经验,课堂上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现场的模拟、讲解与呈现,使学生领悟口译的过程。除了授课教师外,还可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译员以及各界专家前来讲座,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给学生提供口译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从事真正的口译打下基础。

  6结语

  口译课作为大学本科语言专业的必修课,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与笔译和口语教学不同,口译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在翻译培养日趋职业化的今天,本科口译教学应结合口译的特点和口译市场需求,立足现状,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于此同时,从事本科口译教学的教师也应积极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选取教学材料,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提高口译课的教学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相关文章: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09-09

学习培训交流发言材料[合集]09-10

交流工作发言材料稿07-28

工会干部培训班集中研讨交流发言材料07-22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08-05

青年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09-01

企业智能化改造交流发言材料02-25

交流学习计划06-21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4篇【合集】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