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 《书香岁月—杨绛》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 《书香岁月—杨绛》有感1
岁月像缓慢消逝的沙漏静静地流淌,我偏爱在这悠长的时光里,手捧一本好书,氤氲在香茗中,细数谁家小扇扑流萤,流恋谁家灯火又阑珊。
在无数个静谧的夜晚中,它,《书香岁月——杨绛》如甘泉,慢慢沁入我的心扉,平淡又朴实的话语一点点将我的心包裹,使我沉浸在杨绛先生的故事里。
这是一本由沈小兰从杨绛先生的杂写杂忆及散文中采撷连缀并融入了自己心得和体会的一本书,讲述了杨绛自小直到与钱钟书结婚的事,全本贯穿了父亲对杨绛的爱,如书香般芬芳悠长,隐于岁月的长河。
钱钟书对杨绛的父亲补塘先生的评价是:望之俨然,接之也温。我想,补塘先生对杨绛的教育也是对我的一种教育吧。
补塘先生是一个认真、豁达、幽默的人,平时不爱提及自己的光荣事迹,而是与子女讲一些小事,他希望子女在最困难的境地里也能够“自乐其乐”。而他曾因拘捕了身居高位的交通部许总长,被停职审查,但他并没有对生活丧失信心,平日收集植物标本,亦平淡的决定回南。这,便是自乐其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有诸多的不如意,如果一次上级的批评你感受到了别人安慰你的友情之乐,一次考试失利之后你感受到了努力的快乐,一场天灾人祸后你感受到了劫后余生的快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平庸自有安然之福,补塘先生的教诲对努力面对生活的坎坷的杨绛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人说,面对困难,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用微笑拥抱人生,将会活的更恣意潇洒!
补塘先生认为,人的生活程度不能太高,“凡坚忍耐苦之民族,乃可与外族竞存”,杨绛的父亲从不置办家产,他希望子女能够独立,靠自己的劳动去挣取钱财,“昔孟德斯鸠论共和国民之道德,三致意于俭,非故作老生常谈也……”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已有了飞速的发展,人民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穿上了AJ,工薪买起了Vans,许多人却忽略了中华的传统美德:节俭。补塘先生如此重视对杨绛的节俭教育,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追求那些徒有其表的品牌呢?我们现在的许多人缺乏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挥霍金钱的背后是无数个空虚的灵魂,那么,亲,你的节俭意识能够送货上门吗?放下奢华吧,洁白的衣裙比妖娆的礼服来得美丽。
在学习方面,补塘先生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他认为“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他自己本身也不喜欢随大流,也教育杨绛Dare to say no,如今这种平常心似乎成为了“自私、不热心”的代名词,导致朋友圈过小或稀疏化,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大批“滥好人”、“好好先生”,别人请求的事从不拒绝,劳民伤财不过得一句感谢,留一个好印象,有的甚至没有辨明是非就伸出所谓的援助之手,最后反而做错了事,一片热忱付之一炬……那么,勇敢说“不”吧,去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合上书本,手有余香。
朦胧在岁月中的杨绛,在这样的故事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在梦中,有个女孩坐在父亲的膝上,倾听着父亲诉说的快乐、节俭、勇敢,埋在了心田,铭记到永远。
读 《书香岁月—杨绛》有感2
读完此书,合上书页,再细细回味书中细节,总觉得本书题目“书香岁月”有点文不对题。因为初见书名,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张简朴的木桌上置有一卷微微泛黄的书集,旁边一盏素雅的茶杯上方正回旋着袅袅白雾,给人一种经过时光沉淀的厚重感。但真正阅读这本书之后,发现它字里行间却洋溢着杨绛年少时的轻快愉悦,少有杨绛先生潜心苦读、埋头著述的经历。因而感觉配以“岁月”二字显得有些沧桑与老成。
言归正传,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杨绛先生的父亲——补塘先生。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中曾写道,他温和的脾气就是遗传其母亲而来,我想杨绛先生安静祥和的性格便是其父亲的缩影了。虽然补塘先生生活在旧朝代,但我认为他教育子女的方式,他云淡风清的人生态度及刚正不阿的处事原则,仍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作为学生,看到补塘先生教育子女方式再联系自己及周边同学,还是有所感悟与困惑。杨绛先生面对“文”“理”选择犹豫不决时,补塘先生说了两句话:“没有什么该不该的,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面对女儿人生道路选择上,补塘先生将选择权交给了女儿自己的兴趣。读到这里,不免有些惊讶与迷茫。虽然从小就在书上见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秘诀就是兴趣”等诸如此类被反复引用名言。但到了现实及长辈那里便大打折扣。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长辈不会让你选择你感兴趣的,而是实际生活中有用的。就好比我曾经不喜欢数学,父母总是说,兴趣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但到如今已慢慢培养了九年,也不见得真培养了我对数学多大的兴趣。每天在数字汪洋里跋涉对我来说只是任务,不是兴趣。在父母那里“有用”永远比“有趣”重要得多,他们不会因为我对音乐、美术感兴趣,就任由我选择这些他们看来“不务正业”的学业。所以当我读到补塘先生如此开明时,大为惊讶。可事后仔细一想,似乎也合乎情理。可能杨绛先生选择的“文”“理”都是正业,如果杨绛先生当时兴趣太过怪异,补塘先生的回答或许还是个未知数。
其次是补塘先生教育子女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也让我感触很深。补塘先生要求小阿季(即杨绛)抄状子时必须用工楷录写,不允许有一个错字;补塘先生让阿季用白丝线装订书本时,双线只许平行,不许交叉,结子也不能露在外面。诸如此类严格的近似苛刻的'要求看似不近人情,但却使得杨绛先生从小就养成了做事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这种严谨认真的做事观念让我明白:选择做一件事,就要竭尽所能将其做到完美,若只是草草了事,宁可不做。
本书意在写杨绛,而钱钟书先生也让我印象深刻。钱先生的文学造诣妇孺皆知,他出生名门,可以说是一位不愁吃穿的“少爷”。可他少年时常穿着粗布袜和不合脚的大钉鞋,踢踢踏踏地去上学,没练习本就用毛边纸,钢笔头断了就用毛竹筷削尖了蘸墨水写……不是因为他父亲不给钱,而是他根本没想过要这些东西。钱钟书一生简朴的生活与对金钱的淡泊让我震惊与敬仰。如今社会进步了许多,物质也日渐富足。家长都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各方面物质要求,可又有多少人能像钱钟书那样,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仍能废寝忘食地读书呢?钱钟书先生认为读书“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与他渴求知识的精神相比,我相形见绌,深为惭愧。
常言道,读书可养浩然正气。读完此书,亦认为读书可知己之不足而改之。
【读 《书香岁月—杨绛》有感】相关文章:
读《书香岁月—杨绛》有感10-14
杨绛经典语录220句02-24
杨绛的我们仨读书笔记11-07
杨绛我们仨读书笔记03-02
杨绛的我们仨读书笔记15篇01-04
读《山居岁月》有感08-14
读山居岁月有感01-02
读岁月如溪有感05-01
读山居岁月有感15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