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三国演义》有感1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知道古代三国时期蜀魏吴三个国家鼎立的事情。我最喜欢的有三个人。
我喜欢的第一个人是刘备,因为他仁慈,善于听从部下的意见。虽然在东吴大将杀了关羽时不听诸葛亮等大将的劝告,兴动几十万大军攻打东吴,最后幸好被赵子龙救下,才保住了小命。但绝大时间听从部下的意见。
第二个是诸葛亮,子孔明,被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后请出山辅助刘备。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曾火烧新野、藤甲军、赤壁,还水淹于禁七军,利用草船向曹操借十万之箭,七擒七纵南蛮王孟获,使其心服口服,设空城计击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体现了他的'善用计谋。
第三个是曹操,他生性多疑。曾在草船借箭时怀疑敌军兵多,直叫弓弩手射箭。还兴动全军攻打新野,分五队进攻光第一队就被孔明烧的寥寥无几了。五队攻占新野刘备全军都以撤出。火烧新野后军队所剩无几。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他不像红楼梦的悲惨故事,不像西游记的神话传说。但其中每个故事都生动有趣、有血有肉。真不愧是一本名著啊。
读《三国演义》有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刘备要去请诸葛亮当军师,于是三次去诸葛亮的家里请他出山,最后诸葛亮同意出山当军师的故事。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有毅力、有恒心,因为一次失败就半途而废。书中写到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睡觉,关羽和张飞都说让刘备去叫醒诸葛亮。但是刘备却坚持在外面等候诸葛亮,我想刘备真是十分尊重诸葛亮啊!
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像刘备这样求贤若渴,精诚所至的人。有一次,我和两个同学请教一位同学,同学说等一会儿,我们在那儿等呀等,可是那位同学还说等一会儿。我实在忍不了准备走了,却被一个同学拦住了,他说:“我们请教别人,就应该拿出诚意,再等一会儿吧!”大家说,这位同学是不是非常像刘备呢?
这本《三国演义》是我近期看到的最有感触的.作品,我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感悟。
读《三国演义》有感3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三国演义》有很多感触,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
我认为《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书,是因为书中还告诉我们了许多典故如:草船借箭、空城计?
《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所以我建议大家都读一读。
读《三国演义》有感4
读完一本著作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多读书,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书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书里面一开始讲了蜀国和魏国的.诞生,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吴国,三个国家有时联手,有时却互相都看对方不顺眼,想把对方干掉;最后,魏国打败并吞并了其他两个国家,获得了胜利。书中我最新喜欢的部分是《败走华容道》,里面讲了曹操因战船和主城被诸葛亮烧了,失去了优势,还有些士兵被火烧死了,无奈他只好逃跑,跑到华容道时,他大笑起来,随从问他为什么笑,他说:“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却没在这里设下埋伏”。突然,草丛里冲出一大群伏兵,把曹兵打得屁滚尿流;重复几次后,曹操弹尽粮绝,只剩下27人,被关羽拦住,曹操恳求关羽放他走,关羽同意了。
书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着十分鲜明的性格特点,如:张飞十分讲义气、关羽十分坚强、赵云非常忠诚。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火烧连环船、空城计,全是他提出来的。
我十分崇拜关羽,华佗曾给他刮骨疗毒,所谓的刮骨疗毒,就是先把皮切开,然后用小刀刮骨头,把毒刮掉;换作别人肯定早吓哭了,而他却镇定自若的跟别人下棋;关羽真是有着坚强毅力的大英雄!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没有人能永远高枕无忧,战争永远不会停止;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古代的战事,这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读《三国演义》有感5
话说三国,各路英雄豪杰,不胜枚举。要论其中翘楚,非诸葛孔明莫许。作为诸葛“半仙”的铁杆粉丝,他的英雄事迹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认为我今日是为了“吹捧”偶像的无双智谋,那可就失算了。预知详情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镜头回放——与亮同行
冬霭沉沉,四面大雾环绕,曹营诸将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听擂鼓之声犹如天雷滚滚,从江上传来。曹操大惊,乃知蜀吴联合来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赶来,万箭齐发。不料诸葛先生早有准备,命草船一面受箭后立马调转方向,让另一面船身也来受箭,待草船“借”满箭后,喊过一声“多谢曹丞相!”便欣然离去。望着满载而归的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万之箭,本想借机陷害诸葛亮的周瑜自叹不如。
气度不凡——可敬可叹
初读《草船借箭》,我只觉诸葛先生是位神机妙算、临危不惧的谋士。可在反复咀嚼这篇课文后,我逐渐对诸葛亮这位英雄有了别样的看法——气度不凡。想那诸葛亮何等聪明,岂不知周瑜对他有谋害之心。但他并不揭穿周瑜,而是将计就计,把自己的实力展现给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后也未曾骄傲,借机打压周瑜,而是以大局为重,联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见诸葛先生气度之宽广。
退而结网——身体力行
诸葛先生有此等气度,我作为他的铁杆粉丝若只知不学,那岂不失职?暑假如期而至,我与弟弟闲来无事各自随性作画,起初我二人有说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泪珠,口里也渐有呜咽声,我简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上前一看——原来弟弟作画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业。估摸着因为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画被我狠狠训了一通,弟弟意识到自己也“闯祸”了。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认认真真完成的假期作业被弟弟弄得一团乱,气不打一处来。刚要开始我的“河东狮吼”,一个念头跑进了我的大脑:诸葛先生知晓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气、不计较,我的偶像有气度我也得有,更何况弟弟用铅笔作画,擦掉也不是件难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帮他擦干眼泪……
气度,让英雄更显魅力,也让我更具胸怀!
读《三国演义》有感6
谈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大家立马会想到:关羽、张辽、诸葛亮。可到底谁才是三国里的真雄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刘备?曹操?还是孙权?曹操在《青梅煮酒》这一章时称刘备与他是英雄,那就先比较一番这俩人。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因他而起的战役有不少,可他自己却极少参战,若不是诸葛亮、赵云、关羽等英雄好汉相助,恐怕此生连一场胜仗也打不了。而曹操,做一名君王,在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亲自领兵,靠着自己过人的才华,赢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难道这不是英雄之举吗?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歇后语吧,“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当赵云拼尽全力,好不容易才救出了刘禅,而刘备却故意将刘禅摔在了地上,这实在不像英雄之举。而曹操的将士们并非如此,荀彧,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吧,荀彧在曹操还毫无名气之时就离开东吴,投奔曹操,而这又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曹操的英勇果断,会选人用人,不论战役是胜还是败,始终都为之一笑,这种种原因合在一起,难道曹操还不配为真正的英雄吗?
好了,说完刘备,再说说孙权。孙权的这一切,都是他哥哥孙策拼尽全力打拼出来的,而曹操的.江山是他自己一点一滴打拼出来的。曹操作为一代军事文学家,诗词歌赋,文学武艺,样样都行,而孙权在东吴一直没有什么大作为,还把整个东吴的兵权交给了周瑜,这还有可比性吗?
但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也有缺点,他太多疑了,就因为多疑而害死了华佗,但是他的优点胜过缺点,不然也不会让魏氏江山如此稳固。
不过,能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大名,必定也是有过人之处的英雄好汉,能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人物一定是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学习曹操的博大襟胸,学习刘备的为贤为德,学习诸葛亮的过人才智。
“东汉末年分三国,说不清对与错。”我又想到了这一句歌词,这个问题终于在我心中有了答案。
读《三国演义》有感7
三国争霸一直都是文人,学者,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时代之一。无数风流人物悉数登场,各领风骚。
刘备。演义中的刘备仁慈的太过了,十足一个伪君子。我一想到刘备,就想到关于他的两句名言,“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刘备是我讨厌的角色之一,但不得不佩服他的韧劲。他能有关张这样的.兄弟,他能有屡败屡战的勇气,多次寄人篱下,却从未放弃过争霸天下的决心。他的眼泪威力不可谓不大,”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刘备虽然波折丛丛,但还是在取得西川,成功建立自己的政权。不得不说,刘备是一个让男人也敬爱的男人,以仁义之名行权术之实,多少贤人才士为他死心踏地,助其成就霸业,不由人不为之赞叹。
孙权。孙坚孙策为他打下了江山,他受兄长遗命保家业,压力不可谓不大。孙权的外交手段实在高明,在当时已经能熟练运用实力均衡的战争法则。在曹操百万雄师南下、刘表投降的时候联刘抗曹,结果周瑜火烧赤壁让曹操遭受了最大的挫折;在曹操败走汉中、关羽连场胜利直逼许昌的时候毅然联曹抗刘,吕蒙白衣渡江顺利袭杀关羽夺回荆州重创刘备实力。”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孙权军事实力不可恭维,但是政治手段的确高明。孙权最终顺利稳固政权,黄袍加身,这也是对他的最大肯定吧。”三国英雄,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读《三国演义》有感8
我在暑假就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当时也写了读后感,并做了读书卡,近期利用课余时间又读了一遍《三国演义》。再读让我加深了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理解和认识。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国纷争和兴衰的过程。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其中有足智多谋孔明、忠胆侠义的关羽、英雄过人的赵云、阴险狡诈的曹操等人物。小说描述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有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等,每个故事都非常动人,引人入迷,读后让人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
在读三顾茅庐的故事中,刘备三次亲自邀请孔明出山,让我明白了只要你有学问,你就是住在深山也有人知道,只要你有学问,就会有人发现,所谓“有麝自然香”的道理;也让我明白对人要真诚、尊重别人才能换回别人对你的真心回报;同时让我感受到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在一个时代的重要性。从赤壁之战中,我们看到了孔明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周瑜火烧赤壁的英雄气概、非凡才能,曹操因为目空一切,骄傲自满所以造成了重大失败……故事情景描述非常动人,对人物刻画生动,特别是对人物内心变化的.描写非常出色,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教材。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故事,学习这本书,不仅能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它优美的文采更能提高我们写作的水平;不仅能引导我们对历史故事的爱好,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社会的和平、和谐是多么的重要,人们生活在一个战乱年代是多么的悲惨。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努力学习,保护好我们的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读《三国演义》有感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此词怀古伤今,又将我带入了这部历史巨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正史,描写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复杂斗争。《三国演义》肯定了人的智慧谋略,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晓地理。魏国的曹操、司马懿,吴国的周瑜、陆逊,蜀国的庞统、姜维,都成了后人眼中智慧的锦囊。
生活中,智慧无处不在。我的梦想就是——用智慧武装自己!
智慧,能使你以弱胜强。1941年11月19日,黄昏时分,澳大利亚威名远扬的巡洋舰“悉尼”号和德国战舰“卢兹”号相遇。“卢兹”号舰长道麦知道“悉尼”号的.厉害,不管“卢兹”号是逃跑还是迎战,结局都是被击沉。道麦舰长立即将战舰伪装成商船,降下德国国旗,换上挪威国旗,并且装作船已经起火,向“悉尼”号发射了“SOS”求救信号。“悉尼”号舰长巴尼特上了当,发出信号答应“卢兹”号,冰箱“卢兹”号侧面靠拢,“卢兹”号突然向“悉尼”号发射了两枚鱼雷。这时“悉尼”号发现中计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卢兹”号上的机枪大炮一起射击,“悉尼”号的船尾中弹爆炸,船舵被炸飞,被“卢兹”号炸成两瓣,645名官兵全部葬身大海。
靠智慧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有很多,巨鹿之战就是其中之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调原驻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智慧是天边璀璨的星辰,照亮黑暗;智慧是炎热夏天的清风,让你心旷神怡;智慧是醇香的凉茶,帮你提神醒脑;智慧是永久的护肤品,让你永葆青春。让我们用智慧来武装自己!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三国演义》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书中的大致内容我都了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读了这本书,并且在那次的开学考试时我还得了99分,可见我对《三国演义》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再次阅读《三国演义》以后我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我以前看这本书时,我曾经说过:“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群雄混战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它只不过是根据历史改编成的小说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说,《三国演义》与真正的`三国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过五关斩六将”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罗贯中虚构的。但这就是小说的魅力,《三国演义》因为有了这样虽然虚构但是精彩的段子,它才会显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因而流传至今还闻名于世。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国并把它建设得如此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和国家稳定的根本。那么把这种观点代入三国时期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三个政权在建立时想尽办法让天下人信服,最后却都没能摆脱亡国的厄运。人民和国家领导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而三国的统治者们都想吃掉另外两国夺取天下,因此,尽管魏国有着最多的地盘和人口,吴国有厉害得使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殒命的领导集体,蜀国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诸葛亮,他们还是回天乏术,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其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国家稳定的根本。三国之前,有商汤革命、武王伐纣、秦末乱世,这样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政权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历史事件,三国之后隋唐乱世、五代十国、元末大起义、明末李闯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在讲述同一个道理。
我们经常说,少数服从多数,人民永远是多数群体,人民的利益永远是领导人应服从的利益,我从《三国演义》中读出了这样一个大道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说到杨慎的这首《临江仙》,便会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黄巾之乱、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天下归晋等。本书作者罗贯中把人物、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甚至有些夸张,体现出人物的性格鲜明的特点:谦虚谨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胸怀大志、弘毅宽厚的刘备,恩怨分明、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张飞,狡诈多疑、雄心壮志的曹操,气量狭小的周瑜……这些人物是我们最熟悉的,他们之间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虽然《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角色关系复杂,但是当你读起来的时候,就会丛中体验出无穷的乐趣,渐渐地,你也就身临其境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也许,你们都会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贼,他不是一个好人。但是,我却认为要看清一个人,就要从多方面收集证据来确定,而不是只靠单方面的证据来定夺这个人的好坏。因为,我始终觉得,曹操身上的优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的三万军队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这不是因为曹操的阴险,而是因为曹操能谋善断,善于采纳部下的建议。尽管袁绍地广、兵多粮足。但是,他轻视曹操,为人傲慢,听不进部下的意见,被曹操打败也是意料之事。还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记得当时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嫂,不得已只好屈服在曹军之下。这时,曹操并不是因为关羽是他的敌人而存心想谋害他,而是认为关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待之甚厚。但关羽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曹操只好放弃关羽。说到曹操,就不得不讲讲他写的诗歌了。他的诗歌的一大成就,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还有诗歌里蕴藏的悲凉壮观的艺术风格,不能不令人佩服。他写的诗歌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凉慷慨,激发着读者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总言而之,曹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个出色的文才风流的才子!
其实,做人一定要有目标,踏踏实实,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段路。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新。刘备、曹操、孙权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只传到儿子、孙子辈就失去了江山。魏、蜀、吴的三个末代皇帝——曹奂、刘禅、孙皓,跪拜在五晋皇帝司马炎驾前,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而人们不会忘记:现在这位被人三呼万岁的人的爷爷司马懿,当初在曹操手下,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这就是历史!正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今天,我在“悦叮网”上阅读了名著《三国演义》,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其内容丰富,人物生动,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中描绘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鲜明,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曹操、诸葛亮、关羽和孙权。
“奸绝”——曹操
曹操被后世称为“奸绝”,而我认为不然。孟德从小即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且机智过人,做事果断。至于疑心重,这一点不可否认,但回顾中国千年历史,哪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会对部下保持绝对信任呢?从另一方面看,他十分爱才、敬才、惜才,这点不仅表现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情壮志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官渡之战时,“闻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收得关羽,更是送赤兔,赠貂蝉,“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脱华容道之难后,痛惜郭嘉,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看战绩方面,当年若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将是一盘散沙;若无曹操巩固魏国实力,西晋江山也无法建牢;若无曹操灭吕布,平袁术,剿袁绍,天下更难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从各方面看,曹操毫无疑问地成为东汉末年以来最重要的.人物。
“智绝”——诸葛亮
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留下无数功名为后人称颂,如:隆中决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锦囊计,不愧为真正的“智绝”。相比之下,周瑜亦有大智,领导了整场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可惜一代英雄败在气量之上,周瑜的嫉贤妒能,最终反而气死于巴丘,英年早逝,仅活到三十六岁。诸葛亮心胸宽广,足智多谋,正可谓“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只可惜刘禅即位,蜀汉衰落,诸葛亮已无回天之力,终留下一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故事令后人感慨。
“义绝”——关羽
关云长之义乃三国里无人可比。桃园三结义、身在曹营心在汉、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是关羽“义”之最好诠释。此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战吕布,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乃尽显其智勇双全。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刚愎自用、居功自傲的缺点在失荆州、走麦城时无不披露出来,而关羽本人也就此牺牲。可是,即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义守着他对蜀汉的一贯忠心,宁死不降吴,终为后人世世代代所传颂。我自作《念奴娇》词一首,并在最后一句中叹道:“英雄气短,功名千古流芳!”
一代明君——孙权
孙权是三国里最成功的国君之一,连一代袅雄曹操都曾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在三国,孙权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之势;荆州之战神出鬼没,活捉关羽,攻取荆州战略要地;夷陵之战火烧百里,大败蜀兵,使蜀汉政权元气大伤。辛弃疾评价他“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确不假。
读《三国演义》,品味其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韵味、热情与豪迈,我心中豁然开朗。而在读史的同时,我们更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反思历史成败之源,领悟人生的哲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卷首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精辟的总结了历史的发展趋势。读罢《三国演义》掩卷沉思:这分分合合岂非人力所为?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的长篇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文人某事的斗智斗勇,各方的用人原则和谋士的脑力风暴一次次撞击左右了战争的结果。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
善于用人是成就伟业的保证。
曹操三次颁布求贤令以获得良才为己所用,事实证明人才的招揽为其统一北方规划了可行的蓝图。
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绍的谋士沮授也曾进言“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获得民心。可见袁绍不善于用人,虽然空有雄兵猛将,却不懂军事不过是政治的工具,最后难免失败。官渡之战中又错失许攸,因为不能听进人言以超强实力完败,也充分说明问题。可见知人善用威力无限。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东汉末年正值乱世,许多有识之士,治国良才,隐居山林期待救世伯乐以一展雄才大略。诸葛亮就是其中最让读者敬佩的一位。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与亮相见后,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我们常常赞叹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实际上这天下三分其实是诸葛亮根据天下形势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策划的。否则以刘备无立足之地的形式能和孙曹抗衡应该是难于上青天。一人之得,便得三分天下,善于用人真是成功的'前提啊。
其实非是《三国演义》能看出用人之重要性,就是历史中例子也比比皆是:秦始皇任用李斯、王翦 、蒙恬、尉缭,可谓英雄不问出身,只要你有才能我便用你。而且能够平等对待臣下。最终这些人都为秦始皇成就伟业立下汗马功劳。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中自己获胜时说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是当代豪杰,我能任用他们,这是我得胜的主要原因。项羽连一个多谋善断的范增都不肯用,所以失败了。”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同样的是汉武帝,启用董仲舒、主父偃、卫青等人实现了大一统的鼎盛局面。唐太宗善于用人,成就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善于用人,出现开元盛世,后期任用奸臣出现天宝危机。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演绎也好,历史也罢。人才决定兴衰;无论当今,还是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人才,谁就会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是赢家。
未来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才交流不断频繁,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还是教育的发展。读罢《三国演义》深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重大。国家、民族的未来在我们手上,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尽全力,去奉献。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呀!看那一代枭雄反被其害,前世的繁华,多变的江山,仅是过眼烟云。留下的还是那一片空旷的野地――
赤壁之战,可谓精彩。但这次伟大的战事,只能在史书中寻找它的身影。
从桃园三结义到乐不思蜀。英雄的一生,在刀光剑影下荒芜过去。战场的血腥,生活的诡异,让那曾经独霸一方的三国英雄,只留下一幅丹青。
他们的腰间,系着忠气;他们背上的一条条刀痕,刻着每一次历史的演变。
在他们无情的刀刃下,敌人的'头颅滚入深渊。他们是鲜血的化身,是冷酷的英雄!
英雄,是智慧的结晶。可在称霸一时之后,却是长夜漫漫无止尽……
英雄的一生是多么辉煌,但这一切,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生,不过是东躲西藏,挥刀斩六将。
死,不过是在尔虞我诈之中,一眼万年。
生活,只是精彩的那一霎那。
英雄如此,江山如此。
刀光下的血已干涸,传奇般的三国已遥远……
英雄的一生,杀人无数。可他们刀下的最后一个灵魂,却是自己。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有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里面,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三英战吕布”。它讲的是:三国时期,董卓和丁原发生了战争,丁原有个义子叫吕布,字奉先,武功十分高强,一连斩杀了董卓的几员大将。于是董卓就派人写信给吕布,还送给他众多金银财宝,想让吕布来辅佐自己,吕布看完信后,同意了董卓的.请求,并杀死了丁原,把他的人头拿去见了董卓,并且又拜他为义父。董卓得吕布后,无恶不作,天下的十八路诸侯歃血为盟,进攻董卓。董卓让吕布出击,吕布越打越起劲,张飞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手持丈八蛇矛,催马向吕布刺去。他们你一戟我一矛地打了五十多个回合,关羽怕张飞有失,提起青龙偃月刀前去助阵。兄弟二人轮流战吕布,刘备见吕布太猖狂了,拿着双古剑也上了阵。兄弟三人并肩作战,配合默契,吕布渐渐招架不住了,逃回大营,下令士兵们放箭。这一战虽然没有斩杀吕布,但刘、关、张三人的表现惊呆了天下的英雄,因此,刘、关、张三人就远名声传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学会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01-17
读《三国演义》有感12-04
读三国演义有感01-12
读《三国演义》有感11-24
读《三国演义》有感【推荐】07-07
读《三国演义》有感【热门】05-21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05-25
【荐】读《三国演义》有感05-27
【热】读《三国演义》有感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