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5-31 10:56:14
  • 相关推荐
[精]百年孤独读后感(通用9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独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年孤独读后感 1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作”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这本书记载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历程。孤独的宿命围绕着这样一个家族,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预示着他们相同的命运。布恩地 亚家族七代人每个人的精神历程都是一个圆。他们从小就孤独、冷漠,这似乎是这个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点,诚如小说中写道:“布恩地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 种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独神情。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的沮丧。他们又以不同的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 孤独之中。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终点最终回到起点,让人感觉到巨大的苍凉与悲哀。

  马尔克斯在谈及作品中人物孤独性时,他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这是以这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他希望整个民族能够团结在一起。 布恩地亚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原因。他们的孤独并不是因为不能与人分享快乐,而是由于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 的离异与隔膜,这样的孤独可以使一个昔日曾经繁华的小镇最终消失。在此,马尔克斯告诉人们,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以冷漠、消极的 态度去对待生活。而实际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你。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只能与贫穷、落后和愚昧为伍。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都固守着自己的一份孤独,而这样的孤独会使人走向冷漠,最终如马贡多城一样灰飞烟灭,消失于无形。因此,我们需 要团结。从前,人的每只手都有五个兄弟——大哥(大拇指)、二哥(食指)、三哥(中指)、四弟(无名指)和五弟(小指)。他们都有各自 的分工,尽职尽责团结的生活在手上。可是时间一长,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最终矛盾激化,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吵发生了。大哥 说:“我天天带领着你们早出晚归,辛勤的为手服务,我的本领最大。”二哥说:“你分配不均,有失职之处,出了事都是我给你顶着,我的本领最大。”三哥一把 鼻涕一把眼泪的哭诉:“你们都把脏活累活压在我身上,美其名曰我的身材修长体格健美。”四哥尖着嗓子插嘴道:“那是你自找的。瞧我管理的外交处,那可是顶 呱呱,我的本领最大。”五弟也争吵着说自己的本领最大。他们激烈地争吵,谁也不让谁。这时 ,人说话了:“要不你们比比,谁能拿起地上的球,谁的本领就最大。”于是,他们争先恐后的去拿球,可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拿不起那个球。人说:“你们一起拿试 试。”他们走在一起轻轻一拿,球就很轻松的拿了起来。他们终于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并不止存在于志同道合的人群当中。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只需要我们都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 一个人,让这个集体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灵的温暖。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团结的精神,那么这个团队就不能称为团队,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而已。团结是成 功的基石,没有团结,理所当然的,就不会有成功,这是千百年来都不会变的道理。有两头驴,被同一根绳栓住了,他们的两边各有一堆草。它们相互背对着,各去 吃自己这边的草。可是绳子不够长,两头驴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经过思考,它们共同协作,先吃一边的草再吃另一堆。它们能看到共同的利益而进行协作,如 果它们互不相让,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将谁也吃不到草。由此可见,团结必不可少。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迎来美好的明天。同理,只要人人团结在一起,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精彩、和谐。

  百年孤独读后感 2

  我只读了一遍《百年孤独》,不是人们常说的乏味不想重读,而是这本书,又或是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有一种魔力,自开篇起就让人有一种与其他书不一样的感觉,就像一个黑洞一般吸引着你,你不断探索,却无法像往常一样理清思绪,渐渐生起说不出的感觉,我不敢再重读。

  说者认真,听者可笑,一本书有什么不敢读的?也是,有些人连《午夜凶铃》都敢看,但我的不敢读却不是因为这本书有什么可怕之处。

  一切恐惧源于未知。

  开篇是一个人的回忆,似乎文章是从回忆开始的,似乎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过去的故事,我抱着看历史的心情继续看,读着读着,过去就变成了现在,似乎开头的话只是提提罢了。接下来便是以建立马孔多的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到因近亲结婚生出的长猪尾巴的被蚂蚁吞噬早夭的最后一人奥雷里亚诺的家族史。

  整篇故事,不,应是说布恩迪亚家族从理智向上,勤劳热血改变为无尽的循环,怅然与孤独。似乎改变家族命运的是偶然来此的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这个神秘而智慧的人带来了外来的智慧。我想这位老人是全文的线索人物,是他将布恩迪亚家族玄幻化了,他的到来使家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一件件事以匪夷所思的方向发展,似乎连线了一般。整个家族前前后后都有神话般的色彩,无论是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鬼魂的出现,美人鱼蕾梅黛丝之升天,梅尔基亚德斯的房间——又或是“便盆室”,甚至最后家族鬼魂齐聚…… 这一个个神话理所当然地出现在这百年的家族里,你并不感到惊奇,仿佛你看到的本就是一本神话,这本来就是一个这样的家族。这个家族自那位吉普赛老人的到来渐渐变了性质,从老祖宗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到猪尾巴婴儿奥雷里亚诺都与常人相差甚远,这个家族是个无限的循环,一个超凡脱俗的、无尽的循环,循环的名字,循环的性格,循环的事情……这一切都看起来很自然。

  文章中布恩迪亚家族的男性们大多都接触过一堆手卷,羊皮手卷。那是梅尔基亚德斯用母语梵文所写的,布恩迪亚家族世代坚持,却一直没有破译出来的东西。到了最后谜底浮现,奥雷里亚诺·巴比伦译出了一切,站在毁灭的马孔多中,站在几乎全毁的家族祖房中,大声而清醒地,无比流畅地译出了自己家的家族史,梅尔基亚德斯百年前就已写好的布恩迪亚家族史,或是叫预言。

  印象最深的是梅尔基亚德斯,患了多种病症,死神都不能将他带走,即使死亡,他的灵魂还是在自己的房间内教导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子嗣,他的智慧引导了整个布恩迪亚家族,他的羊皮卷和炼金术让他们在孤独中有了指引,不过我说的可能仅浮于表面,梅尔基亚德斯是个神秘的吉普赛人,吉普赛人一直如此。活了一百多岁的乌尔苏拉是一个精明的女人,为了家族操劳了一辈子,就算她已老到不行,双眼俱盲,可还是迈动着年迈的步伐,在屋内不时出现,打理这个家。这个神话般的,可怜又倔强的老老祖母,玫瑰土荆芥的'气味,杯中谷物在地上组成的海星,夜空中的发光的橙色飞盘预示了她的死亡,炎热的天,飞鸟的暴死,神秘怪物的出现为她的死亡平添了一抹神秘。而费尔南达,那个一心想成为女王的古板女人,也是我最厌恶的角色。细想一下,她其实跟那些俗世的人别无二致,渴望高贵,古板守旧,她嫁入布恩迪亚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大错,一个俗人注定无法在这般家族中正常生活。

  孤独可能是这个家族的宿命。循环是孤独的来源,孤独使其循环。这是个无解的家族。

  一切未知来自孤独。

  一个孤独的家族,如肥皂泡一般在最后一刻爆裂开来,消失在时空之中。

  这本书只能精读,略读会让人深陷未知之中,读到最后,一切的不解也就释然了,但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

  我望向窗外,在本子上写下一句话:

  面对渐暗的天色与高楼,

  远处的那抹深蓝和烟云,

  突然感到一种……

  前所未有的怅然与孤独。

  也许人生就是一次孤独的旅行吧,那么也就没什么不适了,人类的孤独是从出生既有的,我享受这种感觉。

  百年孤独读后感 3

  在茫茫人海中,我却如同生活在沙漠里,只有依赖互联网或者阅读写作,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也许,这就叫做孤独。

  在短短的一年中,我的性格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以前的活泼开朗变成这样沉默寡言。我想这段时间我已经带给人们太多的不快乐了。好像和谁说话都明显的带有火药味了。人们都说我变了,不是以前那个亲切随和的人了。

  不过我实在忍不住要说。也许这样说了心里好受一些。真的。我找到一张纸就会不断的写下去,现在就是这种感觉。有一种想一吐为快的感觉。

  此刻,就如同跟朋友一起在外面喝酒时的情景。我不高兴。朋友们总是设法宽慰我。他们默默的坐在那里,听我讲述一个人的心情故事。一任酒杯在手里举起滑落。啤酒的味道真好,能替人解除烦恼。真的。当几杯啤酒喝了之后,我已经不能思考了,也许,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我才能安静的入睡。夜太长了,我怕我在深夜里醒来!所以我宁愿每晚睡晚一点。也许,这样可以把夜晚的时间挤得短一些。然后在第二天很早起床。这样,我仿佛每天都生活在白天,每天都生活在阳光里。

  最初我还以为能在互联网上得到一些安尉。没想到人们过得比我还不快乐。我想跟她痛痛快快的聊聊,聊一些属于互联网上或者其它世界才会有的快乐。一个在心灵深处构思的世外桃源。可是没想到,我带进自己苦心营造的快乐桃源的人却都需要我的安慰。

  有的失恋,有的失业。有的因父母不和,痛苦,孤怜。我试着为他们一一排解。我想,自己心灵的痛楚却可以作为别人的心灵的试剂。居然能让我成为一个称职的业余的心理医生。我想,如果别人快乐,我也就应该得到快乐了。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人能够给我带来快乐。除非我已经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建立起自己的完美人格。可是,这太难了。而且这一切都是一个人默默的摸索。在一片不属于自己的天空中寻找一方净土。

  我思考,我困惑。当初对朋友们说出这句话时,他们都觉得很经典,其实当时我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不曾想到,这也许是大部分人的状态。也许,如果一个人只默默的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就行了。何必想那么多呀。不思考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无忧无虑。

  其实人活在这世上,怎么可能无忧无虑?

  17岁以前我也曾无忧无虑。因为那时我没去想自己怎样生存,怎样发展的问题。只想到自己怎样分配这一周的.时间,应该学些什么?我交了几个好朋友,我也不感到寂寞。心情一直非常愉快,做事也得心应手,自信心十足。我感到很满足。所以很快乐。我不吸烟不喝酒。每天都坚持看书,我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与别人愉快的交流着。我的确很快乐。

  爱情会使人幸福,也会使人沦落。但这一切并非对方的错。爱情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一个人的意志,一个人的情绪。受到这种控制力的强烈干扰,会使一个人彻底的改变。

  挑剔,指责,冷漠,率真,轻浮。

  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显得悲哀。一个上升的,创业的时代,一个人却不思进取,安享于毫无创意的生活。感觉时间在慢慢推移,而一个人的意志却不断的衰减直至消失。生活。不应该迁就这种人,为什么给我这么多空间让我慢慢做一些事情。为什么不及早把我淘汰掉,让我受这种痛苦?

  时间会冲淡一切,而人生却承担着太多的责任。还有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开始。正因为没有开始,才看不到结束。没有计划的人生太可怕,没有目的的旅行,会不会把我们引入人生的死角?

  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想得到什么?我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常常这样想。自己问自己,但没有回音。四周只有一片寂静。

  我没有朋友,是因为我放弃了朋友。我没有事业,是因为我放弃了事业。为了微不足道的爱情,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为什么会接受别人的爱?而又为什么不能接受别人的告别?

  寂静的夜空,没有一点回声。

  我感到很寂寞。

  也许,寂寞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百年孤独读后感 4

  读《百年孤独》这本书的想法,多半源于它的名声:大家都在讨论、前辈都在推荐。在一次整理图书时,炳睿把这本书给我,于是看了起来。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眼中的男性人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青年时富有干劲、领导力,带领一群年轻人披荆斩棘来到马孔多,规划街道、发展经济……但在吉普赛人来了以后,对他眼中的科学沉迷到走火入魔 ,一心想找到炼金术,从而与世界渐行渐远,不久走入孤独阴霾,最终疯癫而终。他的儿子奥雷里亚诺上校,年轻时满腔热血闹革命,愈败愈战、愈战愈勇……直到战争僵持至中年,他在战争中迷失自己,感觉不到战争的意 义与自己的初衷,感觉自己为了自己的梦想,变成自己梦想反对的人,于是选择开枪自杀,但是奇迹般活下来了,却深陷孤独,最后避世。

  何塞·阿尔卡蒂奥本来对科学有着很大兴趣,但是敌不过自己的欲望,之后离家出走 ,回家之后,不顾家人反对,与丽贝卡结婚,最重被枪杀身亡。他的儿子阿尔卡蒂奥在战争中被权力所迷失,成为马孔多最残暴的统治者,最终被枪毙。阿尔卡蒂奥的兄弟奥雷里亚诺·何塞继承了伯父孤僻的性格,到爱上自 己姑妈—阿玛兰妲,不被允许后参军,乱死军中。最后提一下第五代何塞·阿尔卡蒂奥,掂量家族不曾有的财产,编造谎言敷衍母亲,不过意外获得了乌拉苏尔藏下的金币一番放纵淫乐只够被窃取金币的`人杀死。

  其次简介下非常具有特点的几名女性。首先是家族第一辈乌拉苏尔,一个而富有无活力、干劲的女人,她通过买糖果小动物挣钱,从而使整个家族由足够多的经济来源。并且个性、明辨是非,在阿尔卡蒂奥残暴统治马孔 多时,出面教训他。敢于斗争,在奥里雷亚诺上校被囚禁在马孔多时,表现出来屈服的精神。

  她的孤独体现在晚年时不被人注意,但是有倔强地企图融入遗忘她的子孙世界,在见证家族由盛至衰后死去,她是这篇小说的核心 、最讴歌赞颂的人物,她勤劳勇敢、善良、富有热情,又坚贞不屈,是布恩迪亚家族以及整篇小说的顶梁柱。再次是家族最后的女性,阿玛兰旦·乌拉苏尔,充满活力、富有干劲的她从布鲁塞尔回来之后,看见家族荒废,准 备重新整理家业,但在丈夫走后,抵不过孤独的她和侄子寻欢作乐,在生下家族最后的子嗣后,大出血而死。

  纵观整个家族,都跟孤独做过斗争,却没有一个人战胜过孤独。同时,每个人孤独的来源时不同的。男性这边,阿尔卡蒂奥类型向外,但是输给了自己的欲望。奥雷里亚诺型沉稳,献身政治,但战胜不了当局而不入孤独 。女性这边富有活力的乌拉苏尔型抵不过外界沉重氛围带来的孤独。蕾梅黛丝型开朗阳光,但是都没有改变现实而逝世。最终,历经沧桑的布恩迪亚家族从马孔多消失。

  《百年孤独》写出每一种人的孤独,却从不让任何一个人走出这种孤独。最后的赋有家族所有优点的人在出生时也被蚂蚁吃掉,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充斥悲伤气氛的小说。但它有很多非常阳光的场景,何塞·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青年时开创马孔多,在一个下午给孩子们上物理课、另一个下午带孩子们摸冰块。乌拉苏尔在修建家族大宅时的充满无尽的活力,小蕾梅黛丝婚礼上,大方的举止。奥雷里亚诺上校跟岳父玩多米诺骨牌……这都是很 温馨,美到令人窒息的画面,可是只能用一个词衔接下一句:好景不长。那又是什么样的沉沦才可以使这群人堕入那样的孤独?

  总的来说,外向的男人战胜不了内心的欲望而孤独,内向的男人屈服外界的强大而孤僻。活力四射的女人经不起世界孤独的氛围,藏事于心的女人最能被内心藏匿。作者写出了不同人孤独,又很公平给出他们不同的阳光 。阿尔卡蒂奥富有力量、勇气拿起猎/枪抵抗。奥雷里亚诺深沉、执着不被世事蒙蔽。乌拉苏尔勤劳,有活力,热情、有爱心。阿玛兰旦关爱子孙。蕾梅黛丝拥有脱俗阳光。可作者很不公平的把孤独作为他们的结局,但读书还 是会很公平的认为作者不公平。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他认为当我们有一天面见上帝,上帝问我们有什么作为,我们便可以将此书呈给上帝了。借用陀氏的话,当有一天我们见上帝,上帝问我们的想象力在哪儿的时候,我们便可以把这本书拿出来,并说,这就是我们想象力的全部了。

  喜欢这本书,在一个家族看到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结局,重读,待续……

  百年孤独读后感 5

  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因为妈妈特别喜欢看,后一直说拿看呢,由于各种原因就抛之脑后了。这次单位为大家创办这个图书阅览室,我觉得非常好,正好借看看。

  开始读《百年孤独》时,就被书里面各种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名字弄得思绪混乱,在看了将近五十页后无奈宣告放弃,一直放在抽屉里。最近看了网上的好多评价,整理了相关的人物关系图后,终于勉强看完,并理清了一丝头绪。这本书深刻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预言书,一个人在为一个家族近百年的历史所作的预言全面记载在羊皮卷上,最后全部实现,这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中的崛起与衰落的整个过程。

  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行事的标准、动机与准则,每个人都有光明与阴暗,并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族付出一生。他们在马孔多生活,在这里他们完成了生命的升华,为了他们心中的正义以及执着的信念,履行着他们从生下就担负的职责,为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们认为必须非做不可的事情。他们每个人是独立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他们是家族的一份子,又似乎并不属于这个家族,他们最大的相似点,就是孤独二字。

  说实话,我挺同情布恩迪亚这个家族,这个家族的子孙一代又一代被取同样的名字,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神情。孤独已经变成了这个家族的代名词,这种孤独持续了将近百年,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用自己的方式排遣自己的孤独:奥雷里亚诺上校周而复始地制作他的小金鱼,做了化掉,化了再做;阿玛兰姬为自己织裹尸布,日织夜拆;贝丽卡闭门风窗,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直到死亡;蕾梅黛丝每天在浴室里整小时整小时地消磨时间。

  而这所有的一切,在任何一个正常的家庭里都是不可想象的,令人感到恐惧,甚至是产生一种很强烈的窒息感,让人想要逃离。这个家族之中,夫妻、父子、母女,甚至是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心和支持。尽管他们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或许是这一百年的孤独,使布恩迪亚家族最终在一阵狂暴的飓风中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了。

  从有人类开始,人就是群居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人拒绝与他人交流,一味地闭关自守,那他所要面对的将是永远的孤独与黑暗。也有人会说,要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寻找自己,了解自己,可是,在空虚、黑暗而封闭的世界里又怎么能真正的看清自己呢,(fsir)有的也许只是胡思乱想和莫名的猜忌吧。我觉得,还是要加强交流沟通,使我们可以融入到社会,家人亲缘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血脉在交流和沟通中才越发的浓厚,朋友间需要沟通,友谊才会长存,同事间需要沟通,工作才能更好的完成。当今,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不同和"代沟"一词的不断夸大,可交流的人际越越小,交流和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处,不仅是思想与意见的交换,更是生活与情感的交流,对我们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在交流中也许会因为生活成长环境的迵异,对待事物的角度,对事情的理解,人生阅历的不同而难以达成共识,但这正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共进、不断提高之际。最低限度,我们不奢求他人接受与否,但至少可以互相理解,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除却隔阂,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事业才能腾飞。

  有了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守着孤独不肯放手,一直孤独也就真的成了百年孤独,对待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人生观与原则。合上整本书,如卸重负。这本书使我饱受头痛,说实话,其实我并没有完全理解作者的深刻含义,这本书的伟大之处是让我看到了一种写作手法,构思巧妙,庞大的结构如此贯穿始终,想象力丰富,却也不失现实的残酷,社会问题的映射,我想,这便是著作的独特体现吧。

  百年孤独读后感 6

  最近终于下定决心,抽出时间来沉下心思读完了号称“最难读完的世界名著”之一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阅罢全篇,我合上书,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胸中一时间涌起一鼓浓浓的哀怨,心突然被一种无以名状的的失落与孤独塞得满满的。读完整部长篇浩笔的《百年孤独》之后,我仿佛亲自走进了马贡多小镇跟随着布恩地亚家族一起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陈世变迁。透过书页一步步目睹了整个马贡多小镇从荒蛮未开至逐渐发展,最终又归于毁灭的辛衰变迁,亲历了庞大的布恩地亚家族一代又一代人复杂纠缠又重复且悲剧的一百多年的变幻历程,掩卷深思,我内心最深的感受是:其实人生来都注定是孤独的,谁也无法摆脱。因为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藏在灵魂之中的孤独,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内心的孤弱感,这种孤弱也正是布恩地亚家族所有成员悲剧命运的源头。

<img src=""background:#b2ec0a;">评价,只感到文字如清水缓缓流过,于这篇羊皮卷记载的痛苦回忆下,涌起平静淡然的情绪。此时此刻恰如合上书的彼时彼刻,月光似阳光流淌在我的房子,仍然忍不住微笑。只印象最深的一句“上校,马孔在下雨”,消散了往年的天真与情谊,充满淡淡的别离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

  虽说没有能力评价,但还是忍不住一篇狗尾续貂之作,因它最出彩的不是华丽的辞藻,抑或荒诞的情节,甚至于宿命般的家族命运。只因它的魔力太过强大,色彩太过绚丽。它会赋予我特质,晦暗中存在希望,困顿中抚慰灵魂,它说不清、道不明,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真实存在,在悄悄地滋润着我的心性和良知。

  所以,还是将这篇不甚成熟,浅显直白的读后感公之于众,以鞭策自己。

  面对百年孤独,面对布恩迪亚上校及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我一开始和许多人一样也有点迷失,但是当我不去纠结那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不再去刻意读通那段我毫不熟悉的美洲历史时。我似乎又有点明白了,在年轻的季节我们似乎感受不到孤独,我们甘愿吃苦受累,只愿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社会中做出最大的贡献。我们现在勤于学习与钻研,敢于挑战未知领域,乐于在自身及周围世界寻求突破。

  那么,当我读了《百年孤独》之后呢?一个家族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了。

  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布恩地亚这个家族呢?漫长的几代人之中,有手艺灵巧的、有知识广博的、有天生聪慧的、有勇敢坚强的、有吃苦耐劳的、有光彩照人的……他们有天才的头脑、坚毅的眼光、不轻易言败的性格,无论是旅途劳顿的南征北战、还是通宵达旦的欢娱。他们都可以用他们特有的魅力吸引体态美丽、性格丰满的异性。人们似乎无法看出这个家族有什么弱点,但他们最终也不过才存在了短短百余年,然后飓风袭来,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痕迹和关于他们的记忆,很快就那么无影无踪。但却看不出有什么值得惋惜后悔的地方。

  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百年孤独这本书呢?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似乎不应该有特别兴奋或者特别悲痛的心情,我觉得文字象河水一样在我眼前流过,即便是难以理解的家族谱,时而现实时而魔幻的`写作手法,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和历史……那些打乱我读书节奏的方方面面似乎理所当然地被我所接受,我仍然以几乎不动的姿势一页页地翻下去,看的时候在想什么我并不清楚,我在看什么我也不清楚,就好像小时候玩累了刚刚睡醒的午后,我躺在地上看着墙上时钟一分一秒走过。我没有起床,也没有在等待什么,我在干吗呢?就好像张无忌初学太极拳的状态,我忘得越来越多。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是,很不可思议的,在读这本应该不算是喜剧的故事时,我竟然涌起一种类似于平静恬然的喜乐。就好像我知道人终究会衰老死亡,但在照耀到阳光的瞬间,仍然忍不住微笑。

  在这本书上,我似乎理解了陶潜的那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不需要刻意钻研,只需要观其大略就能领会作者的意思,他所传达的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感。用他妙笔生花的文字,再经过范晔先生的翻译,如同流水缓缓趟过,读者一触摸,就能感到一种穿透人心的冰凉。这种冰凉是中性的,冰凉之下,一种不同寻常的孤独感萦绕人心,不是普通的孤独,更恰当一点说是透彻、是顿悟。但其中的故事又很强烈,我们可以通过奥雷里亚诺上校的悲壮一生、通过美人儿雷梅黛丝的嫣然一笑、通过能预见一切的羊皮卷,通过阿玛兰妲长久无人居住的房子的秋海棠蒙落灰尘、通过家族里每一个人所迸发出的原始欲望……一一窥探,不需理解,只需感受。感受其中那种动人心魄的力量。这是一种极致的浪漫,没有爱情,没有旅行,是关乎生命、时间的浪漫。感谢马尔克斯,奉献了如此伟大的作品,让我接受了孤独,让我一个人能静静思考,自己是谁。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说过“不久,你睡了,一觉醒来时,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读了这本书,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的精神理想。

  百年孤独读后感 7

  百年孤独,一个很孤独的名字。

  全书讲的是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生长在拉丁美洲的一部兴衰史。与书名相合,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拉美是孤独的。在这片印第安人世代繁衍生息的纯洁土地上,却被殖民热潮带来的欧洲人复制“成功”的经历,被硬生生地拖入了永不前进、徘徊停滞的怪圈。

  而这就一如马孔多小镇的故事。

  从何塞·布恩迪亚夫妇因为斗鸡的出走开始,马孔多小镇的上升期开始了。吉普赛人在这段时间频频来访,为马孔多带来了知识和宗教。何塞和奥雷里亚诺在接触新鲜的金属冶炼、天文观测知识时,都把这些铭刻进了一生的岁月里。在上校最后的日子里,不断溶化又熔铸的小金鱼成了他唯一的依靠。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妙,像是蛋糕上的樱桃。对更多知识的渴望促使何塞向外面的世界投入更多的幻想,“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就在他开辟大路的路程上,家人都认为他疯了,把他吊在大树上。而那吉普赛先知留下的羊皮卷则隐隐提示着未来将要发生的事。

  当马孔多小镇上的人们逐渐增多,房屋逐渐高筑,长子阿尔卡蒂奥从海上归来时,吉普赛人因为超过人类知识的极限而被上帝抹去,不再造访。马孔多进入了下降期。这时开始,由于原来维系家族和睦理解的祖母乌尔苏拉的神志不清,家族陷入了一片混乱。丽贝卡的搬出、奥雷里亚诺第二的放荡与夫妻不睦、欧洲人以香蕉园为借口的全面入侵、上校的参战及十七个被杀绝的儿子……马孔多和布恩迪亚家族全然没有之前的进取之意,变得孤独、自闭。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显得痛苦而沉郁、不善表达。他们并不是恶劣,而是丧失了心。那截暴风洪水时灾难性的列车后,四年十一月零二天的大雨,还有马尔克斯上校一句孤独沧桑的话语——

  奥雷里亚诺,马孔多在下雨。

  自这四年开始,一切都乱了。直到长着猪尾巴的第七代被蚂蚁吞噬,布恩迪亚家族才衰败地终结。“马孔多这个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往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最引人深思的,显然是洗尽万遍都不肯消褪的孤独。

  对于这样的`孤独,我曾经有一种出于个人的理解。何塞是家族的第一代,他的出走创造了马孔多。而他却有不可抑制的封闭与自大。上校和阿尔卡蒂奥第二同样是这样的人。乌尔苏拉是典型的保守主义者,对变化不顾时好时坏,不是一概消灭就是迫于形势被动接受。别的人的内心深处总藏着莫大的恐惧,恐惧去与他人相爱。缘何孤独?我想是缺乏爱与被爱的力量。

  然而对人物再次观察,两个蕾梅黛丝总是给予我震撼。第一个梅梅(上校妻子)并不缺乏这力量,相反,上帝赐予了她过分多的爱。而她却芳年早逝。第二个梅梅(美人儿蕾梅黛丝)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爱人,在白衣包裹中羽化成仙了。她们与这笼罩在所有人心上的孤独毫无瓜葛,却都离去的如此早。从某种意义上,这两个人注定不属于这家族。

  在经过对作者的演讲、拉美历史的了解之后,我产生了第二种理解。作者说:“拉丁美洲既不渴望,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做一个随波逐流的小卒。”拉丁美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饱受折磨。书中的描写是真实的,五次战争和十七次军事政变是确实存在的。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鼓励拉美人民转变自己保守、封闭、盲目的思维方式,告别“孤独”,学会爱,团结起来。他渴望一个乌托邦,“一个崭新的无边界的乌托邦将会诞生。在那里,没有人可以决定别人怎么去死;爱情将成为现实,幸福将成为可能”。

  但这鼓励不单单指向拉美人民,我们都应该拥有克服孤独、争取爱、给予爱的勇气。

  上校在战役结束的疲惫中叹:“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而我们工作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留住彼时没有孤独、只有满满的爱的心。

  百年孤独读后感 8

  在刚刚开始阅读《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象征了什么。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老布恩迪亚,即家族的创始人,和他的妻子乌苏拉,带领他们的亲眷和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那个时候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这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体验到了收获的欢乐,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并为他取了名字:马贡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布恩迪亚渐渐的丧失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不只是由于自己预感到了什么还是只是单纯的无意义行为,老布恩迪亚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这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幼年时即与马戏团出海,十余年不归;而奥雷良诺则走上了军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几乎影响全国的内战。而内战的起因则是由于F将强行管理马贡多这个“世外桃源”。这象征着在文明的初创后,即开始了对压迫的反抗。奥雷良诺,即书中的布恩迪亚上校,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他带领部下经过无数次战斗,终于使F坐在了谈判桌的对面。可是他所争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当他发现这一切时已经垂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战斗来捍卫人们的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终于他也陷入了循环烧制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每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而短暂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而这个百年世家也终于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家族中的另一个贯穿始终的人即是乌苏拉,她从未看过羊皮书卷,却远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觉。早在羊皮书破译之前,她就曾经在内心中对自己说“这些事情在他们发生之前我就曾经见过,也早就知道”。这个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恒的智慧,抑或是历史循环的真谛?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担当你读完他,掩卷长思,你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吧!

  百年孤独读后感 9

  百年孤独,书读过半,孤独之感,力透纸背。

  先说说第一代人物,马孔多的开拓者——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不知是才智超人,还是不应该生在那个年代,这位天才人物最后被人们认为疯了,绑在栗树下,用只有自己听得懂的语言和自己对话,孤单影只数十年。接近生命终点时,家人把他抬进家里,可次日清晨,床上不见踪影,他又回到了“孤独”的栗树下。他死后,有这么一段意境精美的文字“木匠开始为他量身打造棺材,他们透过窗户,看见无数小黄花如细雨缤纷飘落。花雨在镇上落了一整夜……如此多的花朵自天而降,天亮时大街小巷都覆上了一层绵密的花毯,人们得用铲子耙子清理出通道才能出殡”。不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栗树下几十年是否真的孤独,不过去往天堂的路上他一定不孤独。

  再来说说两个个性十分鲜明的人物——丽贝卡和阿玛兰妲,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妹,也是一对情敌。

  丽贝卡天生丽质,热情奔放,但自小缺乏安全感,有吃泥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丈夫死后,独自居住,从不出门,所有人都以为她已经去世。但其实并没有,当有人再看到她时,有这样一段描写:“铰链因锈蚀而断裂,门板靠成团的蛛蛛网勉强支撑,窗框受潮卡死,地面长满杂草野花,其间裂缝成为蜥蜴和各种爬虫的巢穴,一切似乎都证明这里至少有半个世纪没人居住过……她穿着上个世纪的衣服,光秃的头顶上稀疏几根黄发,一双大眼睛仍残存着昔日的美丽,只是最后的希望之光已在其间熄灭,脸上的皮肤因孤寂而干裂……”。前书还是美少女,再现已是枯槁妪,其情其景,震慑人心。就是这样的孤独,当乌尔苏拉要接她回家时,丽贝卡断然拒绝,不愿放弃她的孤独特权。

  阿玛兰妲是一个思想和行动十分矛盾的人。她和丽贝卡都爱上了钢琴调音师克里斯皮,为了阻止他们结婚,甚至给丽贝卡下毒,结果误杀了已怀双胞胎的嫂子蕾梅黛丝。而当丽贝卡放弃了克里斯皮,阿玛兰妲又拒绝克里斯皮的求婚,导致其绝望自杀。小说关于阿玛兰妲的死亡过程也是动人心魄的。死之前,她见过死神。死神告诉她开始为自己缝制寿衣,并说她会死在寿衣完工的当天晚上。为了拖延时间,争取死在丽贝卡之后,她织了拆,拆了织,耗费了四年时间还没有缝制完寿衣。但后来意识到,要将活计拖到丽贝卡死后是不可能的,于是反而加快了进度。完成寿衣最后一针后,她以最平常的口气宣告自己将死于当晚。在四年多为死亡准备的漫长而孤独的过程中,她获得了这样的.领悟:“在崭新的光芒下重建世界,平静地唤回傍晚时皮埃特罗·克里斯皮身上的薰衣草味道,并且将丽贝卡救出悲惨的境地”,这不是出于爱也不是出于恨,而是源自孤独中的深切理解。

  最后说说乌尔苏拉,小说的灵魂人物,可以用很多词汇来形容她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正直、实干、睿智、富有活力等等。晚年后,她眼睛几乎失明,在黑暗的孤独中,她透过了表象,看清了本质,获得了非凡的洞察力。她意识到“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并非像她想的那样……,实际上他从未爱过任何人,包括妻子蕾梅黛丝和一夜风流后随即从他生命中消失的无数女人,更不必提他的儿子们……”,最终她得出结论“自己不惜为他付出生命的这个儿子,不过是个无力去爱的人;对于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发现她才是世上从未有过的最温柔的女人,她对丽贝卡和情人的报复折磨,不是出于怨毒,而是无法战胜的胆怯与恐惧;对于丽贝卡,乌尔苏拉意识到,虽然她流淌的是陌生人的血液,从未喝过自己的奶水,但她所拥有的冲动心性、炽热情欲、无畏勇气,正是乌尔苏拉的,也是乌尔苏拉希望自己后代具备的品质。

  孤独之词,听之戚戚,实则有静心思考,深度反思之意,当珍惜尊崇。最后引用叔本华的一句箴言作为结语一起分享: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百年孤独读后感】相关文章: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09-28

《百年孤独》 读后感02-17

《百年孤独》读后感02-07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04-08

《百年孤独》读后感【经典】08-27

(经典)《百年孤独》读后感09-12

(经典)百年孤独读后感08-31

《百年孤独》读后感06-14

百年孤独读后感06-14

初中《百年孤独》读后感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