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金翅雀读后感
金翅雀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2-10-20 16:20:13
  • 相关推荐
金翅雀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翅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翅雀读后感1

  故事是这样说的:金翅雀对主人说:“主人,为什么你要把我锁在笼子里?为什么不让我在花园里飞翔,不让我在枝头欢跳,你要知道,对于歌声嘹亮的歌手来说,铁笼子虽然舒适却过于狭小了。”“一旦把你放出去,你只会剩下两只爪子和一堆羽毛,你要知道锁住你正是为了保护你,不受猫的`骚扰。”主人说。金翅雀问:“像你这样爱护我,就放我出去,把猫锁在笼子里,岂不更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真心关爱一个人,那就应给其幸福,而幸福是来自那人本身的感受。

  就如有一次,我买了一只小八哥回来,我十分喜欢它。瞧,它的羽毛乌黑发亮。那只小八哥,从进笼子里就一直撞笼子,或许很想出去,可我却浑然不知。后来我才发现一只大八哥站在枝头上叫,而那只小八哥呢,就跟着叫,或许那只大八哥就是小八哥的妈妈,我感觉应该给予他自由,所以我就打开笼子让它飞走了,让它回到大自然中,享受快乐与幸福。

金翅雀读后感2

  这只不过是个爬树的事,何必那么提心吊胆呢?因为这是父母对儿子的爱。父母的爱不仅是伟大的'爱,许多爱其实都藏在生活中,就像玲珑闪亮,绽放着七色亮光的水晶一样,微小却价值连城。这爱很小,很温馨,像在寒冷的夜晚,你在灯下写作业,母亲为你捧来一杯温热的牛奶,为你披上一件衣裳;像在泥泞的路上,你在艰难地向前走,父亲为你撑起一把伞,为你擦干身上的雨珠……

  这一幕幕都是美好的回忆,都是永久的回忆,它们就犹如一片霞光照亮人的心灵,心灵有亲情的呵护才会闪亮,才会快乐,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亲情,孩子的心灵会因为没爱的轻抚,而变得粗糙,会失去童真的快乐。文中这句话可以看出父母看重儿子的安危,都忘了儿子就在身边,以至于提心吊胆。父母的爱是珍贵的,请珍惜这片美丽。

金翅雀读后感3

  看了新语文读本上的那篇《金翅雀》的故事后,给我的感触很深,文章从一个孩子冒着极大的危险爬上树梢,满足自己好奇心的目的竟然是向他的新邻居问声好,但文章中隐含的却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担忧以及理解。

  我生活在这个年代真的很幸福,有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尤其是母爱,就如一件温暖的外衣时时关爱着你。在天冷的时候,妈妈总会叮嘱我:“多穿点衣服,别着凉了。”在我出门上课的时候,妈妈也会叮嘱我:"过马路要小心啊,早点回来。“就这么几句平常的.唠叨,在我看来包含了妈妈无限的爱,妈妈的爱就像春天那束最明媚的阳光照的我心里暖洋洋的。

  母爱是上帝赐给我们最丰厚的礼物,没有被母爱包围的孩子就像一根草,让我们也用同样丰厚的礼物来回报我们的母亲吧!

金翅雀读后感4

  大家一定读过金翅雀这篇短文吧?金翅雀的孩子们被农夫偷偷地掏走了,金翅雀爸爸千辛万苦想把小鸟们救出来,但始终救不出自己心爱的孩子们,金翅雀爸爸只好用毒草毒死了小鸟……

  我为小鸟们感到惋惜,又为金翅雀爸爸保护自己的.孩子的精神而感动。但是,金翅雀爸爸为了自由这个词而牺牲小鸟的性命,我感到气愤。虽然小鸟囚禁在农夫的笼子中,我觉得,毒死小鸟是不对的,金翅雀爸爸可以动脑筋或让朋友们来帮助他,来解救出困在笼中的小鸟们。

  在这里,我要严重批评掏走小鸟,把小鸟们关在笼里的农夫。为什么要把小鸟关起来?是为了天天能听小鸟们美妙的歌声吗?是为了让小鸟跟自己的孩子玩耍吗?是这样,就错了。因为,可爱的小鸟们也像他们的爸爸一样,热爱自然,渴望自由!

  保护小鸟,让小鸟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吧!

金翅雀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达芬奇的《金翅雀》,故事内容是这样的:金翅雀叼着小虫子飞回来了,可是窝里静悄悄的,小鸟窝被掏走了!金翅雀哭叫着找孩子。第二天,苍头燕雀告诉它,农夫家有它的幼鸟。他来到农夫家,发现它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它用脚爪、尖喙狠狠地啄着鸟笼上的铁丝,想把铁丝拉开,却是枉然。

  极度哀伤的金翅雀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它又飞回了在笼子里受苦的小鸟旁边,它最终把一种毒草送进了幼鸟的嘴里,笼里的.小鸟死去了……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小鸟爸爸是多么爱它的孩子啊!可是它为什么要毒死幼鸟呢?文章最后一段这样写:"不自由,宁愿死!"因为在金翅雀爸爸看来,自由比苟活更重要。我们可以想象金翅雀爸爸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多么无奈与心痛呀!

  小鸟知道如此,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呢?

【金翅雀读后感】相关文章:

《金翅雀》读后感04-29

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2-01

经典读后感02-21

读后感01-25

简爱读后感11-24

爱情读后感01-05

《简爱》读后感12-26

背影读后感11-25

《匆匆》读后感12-07